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原始美术与原始舞蹈周怡原始美术与舞蹈是最古老的艺术,也是两种艺术样式相互联系、渗透的最早范例。舞蹈须以人体美术为辅助手段,人体美术又借助于舞蹈来展示;同时,原始美术的存在,保留了原始舞蹈的本来面貌,而原始舞蹈也为美术提供了创作内容。许多学者把艺术的开...

  • 标签: 原始舞蹈 原始美术 阴山岩画 甲骨文 原始部落 面具
  • 简介:龙泉青瓷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意蕴。在当代艺术语境中,龙泉青瓷的艺术创作不能只固守传统的式样,而应该探索更多样化的形式语言,承载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实现传统与当代的对接,通过艺术的审美革命提供新的价值观和审美维度。

  • 标签: 龙泉青瓷 文化基因 语境 传统 创新
  • 简介:本文扼要阐述了原始舞蹈与宗教意识之关系,着重指出“巫”在两者之间扮演的重要角色。宗教是一种社会观念,在原始社会里,宗教在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巩固氏族团结、维护传统道德,甚至在保护生态环境等诸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带有宗教意识的原始舞蹈是人类早期舞蹈文化的主流,这一特点与当时的社会制度关系密切。用音乐舞蹈以祭祀娱神,是人类文化的古老传统。尽管世纪变迁,原始舞蹈早已谢幕,但是当代原始民族的宗教信仰仍然存在。可以说,它就是我们祖先古老信仰的文化遗存。

  • 标签: 原始舞蹈 宗教意识 信仰
  • 简介:舞蹈服饰萌芽于原始宗教舞蹈而不是原始自娱舞蹈,是因为原始自娱舞蹈没有像原始宗教舞蹈那样出现了舞蹈服饰得以成立的首要前提——舞蹈角色。因为有了舞蹈角色,才有了给舞蹈角色外部造型的服饰要求。审视原始宗教舞蹈角色装扮造型的基本特征,大致主要有单纯装扮造型、复合装扮造型、变异装扮造型、原装装扮造型和盛装装扮造型几种类型。

  • 标签: 原始宗教舞蹈 舞蹈服饰 舞蹈角色 装抢造型 类型 心理
  • 简介:六朝时期,浙江青瓷的风格和工艺都有很大创新。这种创新除了资源的影响以外,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文化氛围、社会习俗和思想背景转变的影响。所以,透过青瓷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风尚和士人生活,由当时的风尚、意识、文化可以看出青瓷使用范围和文化含义。一青瓷与庄园经济魏晋南北朝时期,总体上的政治格局是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 标签: 耳杯 唾壶 南北朝时期 水盂 朝士 砚滴
  • 简介:宋元时期是中国瓷器外销的一个顶峰,泉州市舶司的建立更加促进了福建外销瓷的兴盛。"珠光青瓷"作为典型的外销瓷,其在国内传世极少,但在日本颇具影响,尤其是日本草庵茶创始人村田珠光对它十分喜爱,"珠光青瓷"也因此受到日本人的追捧。作为制瓷业发展较晚的日本,开始模仿中国青瓷,虽然仍只是陶器,但为日后日本瓷器的烧造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珠光青瓷 外销 日本 影响
  • 简介:谈中国舞蹈的原始发生,首先要从艺术起源“劳动说”的经典命题谈起。考察人类舞蹈的发生,必然要考察其舞蹈活动中的“动力定型”。本文从人类舞蹈活动的动力定型与动作指向探索中国舞蹈的逻辑起点与形态意蕴,分析中国舞蹈的“引武入舞”与“制礼作乐”,以及中国舞蹈的阴阳互补与刚柔相济,从而论述中国舞蹈的正心修身与多元一体的格局,并以此希冀中国舞蹈在世界语境与当代建构中的发展前景。

  • 标签: 中国舞蹈 动力定型 原始发生 多元一体 历史建构
  • 简介: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因在于原始人类的物质生产实践,但艺术作为一种复杂的精神创造活动又不能与劳动本身划等号,不应忽视由物质生产活动到艺术活动之间的中介环节。因此,在阐述艺术发生的动力系统时,既要从人类的物质生产实践来宏观把握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因,也要从中介环节的视角来考察人类如何从劳动而派生艺术的诸多因素,从而在原始宗教活动中探寻原始艺术发生的更直接动因。

  • 标签: 艺术起源 中介环节 原始艺术 阐述 艺术活动 原始宗教
  • 简介:非洲是繁荣的雕刻之乡,无论是木雕、象牙雕还是石雕、陶雕、铜雕等,都以其多变的造型、质朴的风格应人瞩目。但提起非洲雕刻,最具代表性的是木雕,因为木雕是非洲分布最广、最具特色的一个艺术门类。

  • 标签: 雕刻艺术 非洲 文化 部族 艺术门类 木雕
  • 简介:动物生活在纯粹的现实中。我们人类由于有符号能力,受观念支配,生活在符号所建构的现实中。换句话说,我们所谓的现实,其实并非客观的实在,而是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由符号建构出来的。

  • 标签: 现实 纯粹 现代性 建构 符号 客观
  • 简介:上古时代,初民即有以鸟羽装饰仪容的习惯,原始宗教文化中神巫的戴羽、饰羽也常见。这种现象在考古学发现、先秦典籍及其注疏、我国民族学资料以及国外风俗中均有充分反映。中国汉字中"美"字的原始意义,当即此类"饰羽"、"戴羽"者形象。这表明当时的人们不仅视戴羽、饰羽为美观,且受原始宗教观念的影响,赋予鸟之翎羽以引神通灵的神秘功用。因此,把"美"之本义理解为"饰羽人"或"戴羽人",而非冠戴羊头或羊角而舞的"大人"(祭司或酋长),从宗教人类学的视角看,更具有背景的广阔性及意义的典型性、普遍性。

  • 标签: 羽人 先秦典籍 宗教人类学 上古时代 中国汉字 翟衣
  • 简介:原始陶器中纹饰图案为元素,浅谈装饰艺术中的重复之美。通过分析陶器纹饰的重复美,来呼应装饰的秩序美。通过对重复美、秩序美的探讨,影射出同中存异的"变"的价值。

  • 标签: 重复 秩序
  • 简介:原始社会是中国雕塑雕刻的萌发期,人类对动物的崇拜,对自然的崇拜,通过雕塑雕刻艺术的手法表现出来。此时的雕刻与雕塑其蕴藏的含意,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反映了原始先民的思想意识和情感的寄托。在内蒙古东部西辽河流域出土的大量反映史前文化的原始雕塑、雕刻,不仅是精神性的实体,而且自身具有物质性实用功能。独特的精神性和实用功能原则参与了雕塑雕刻的演化,使当地的原始雕塑雕刻有着自身独特的审美特征。上述特有的审美意识的形成,成为了具有理性精神、完善的创造性价值与生生不息内在生命力的华夏美学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就此做如下研究与探索。

  • 标签: 雕刻艺术 西辽河流域 雕塑 审美价值 实用功能 创造性价值
  • 简介:渊远流长的科尔沁博,起源于蒙古原始氏族社会。伴随着时代发展,它不能不有所变化,不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这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是合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所以,近代科尔沁博与蒙古原始氏族社会的博,乃至进入阶级社会初期的蒙古博,均存有许多明显的不同之处。就我们所接触到的几十位科尔沁博来讲,感觉最明显的是,他们受西藏喇嘛教,汉族道教(巫)的影响相当之深,甚至在他们的起源传说中,也混杂进喇嘛教、道教的神灵与传说。德国专家海西希曾将蒙古族萨满教划分为三种类型:古老的宗教信仰;近期的“混杂”型;最后的“喇嘛教”型(见海西希著《蒙古人的萨满教》)。这是很有见地的。按此划分,我们今天所见,绝大多数属后者。如果大体划分一下时代,恐怕七世纪至成吉思汗时代,多为“混杂型”,之前,则为原始宗教型。所以,我们使用“近代科尔沁博”这一概念,其意就在于分清楚它的时代与地区的主要特征。但是,万变难离其宗。不管近代科尔沁博受到其他宗教的影响多么大,融进其他宗教因素多么多,毕竟没有改变自己的宗教本质,仍然以自己的多神教特点独立于蒙古族的宗教之林。所以,我们从近代科尔沁博中仍可看到蒙古原始宗教...

  • 标签: 博蒙古 原始宗教信仰 族原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