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主旋律片、娱乐片(商业片)、探索片(艺术片)的划分呈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主流意识形态的断裂:一方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发家致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个人奋斗等新的意识形态表述,另一方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需要小心维护旧有的意识形态窠臼。这种意识形态的“双轨制”使得主流价值观的建构经常陷入悖论,正如2000年因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热播而掀起的“保尔·柯察金和比尔·盖茨谁是英雄”的讨论。这种争论本身呈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双重面孔:一个是前苏联时期的无产阶级道德典范,是大公无私、为革命/集体/国家牺牲和奉献终生的共产主义战士,

  • 标签: 主流意识形态 男性形象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四项基本原则 共产主义战士 主流价值观
  • 简介:所谓章法,就是将一篇书法的字与行组成一个具有美感的整体布局法。书法的章法与笔法、结体合为书法技法的三要素。笔法与结字法是从微观着眼,章法则是从宏观把握。围绕着章法问题,古代书家阐述了众多精辟见解。在他们的纷纭众说中,有个基本一致的追求:

  • 标签: 书法家 古代 法意识 世界 整体布局 书法技法
  • 简介:澳门长期处于中西交汇的文化和政治语境中,中国、葡萄牙不同的社会和文化政治深刻影响着澳门在世界上的城市形象。1987年3月26日,中国政府和葡萄牙政府草签了《联合声明》,澳门逐渐迈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对澳门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本文即以1987年创刊的澳门一份著名杂志《文化杂志》的“中文版”为研究对象,关注这份杂志创办以来关于澳门的“历史叙述”,考察在不同历史时期澳门身份认同的转换,探讨该杂志的澳门叙述如何从去殖民化叙事、回归叙事到本土意识觉醒的嬗变历程,并分析这一历史叙述背后国家、民族和地方间复杂的权力关系结构。

  • 标签: 《文化杂志》 殖民化 澳门 叙事 本土意识 中文
  • 简介:少数民族艺术文化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民族艺术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更是世界艺术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艺术研究、创作、表演提供了丰富而又生生不息的素材。少数民族地区艺术院校是为各行业输送艺术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之一,其学生既是民族艺术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也是民族艺术文化的反思者和创造者。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二十一世纪,少数民族地区艺术院校学生要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就必须以其文化自觉为前提。

  • 标签: 少数民族地区 艺术院校 学生 民族艺术 文化自觉意识
  • 简介:"启蒙的绝境"和"娱乐至死"构成中国网络文学的现实语境和国际语境,也决定了网络文学在价值观上整体的"回撤"姿态。"清穿"一"穿"回到启蒙前,通过消解爱情神话的幻象而解构爱情的主体,从而缓解人们的价值危机和情感焦虑,形成"反言情的言情模式"。在"后撤"的总体态势下,网络小说《间客》的逆流而上特别值得关注。小说以幻想的方式在"第二世界"重新立法,以个人英雄主义坚持启蒙立场,在没有"另类制度选择"的总体困境下,坚持"个人另类选择"的权利。在文学传统上,《间客》是《平凡的世界》的延续,但在现实主义的乌托邦叙述已经不再可能的今天,只能在"异托邦"里建立另类个人选择的幻象空间,并以此实现其意识形态功能。

  • 标签: 个人英雄主义 意识形态功能 网络文学 异托邦 幻象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