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魏晋时期是一个割据混战和政治腐朽黑暗的乱世,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魏晋士人群体性的特质更为突出,对政治的涉入更深。政治斗争的险恶与残酷使这一时期的土人们对儒家的人生价值取向产生一种普遍的幻灭感。同时,随着名教日益的繁琐化及谶纬化,儒家社会理想与现实政治组织的权力运作方式日益背道而驰,这也使得魏晋土人的儒家政治理想濒临破灭的边缘。于是,一批具有人格自主意识、不甘受礼教思想束缚的土人,便自然而然地转向了老庄学说,从道家那里寻求心灵的解脱与安顿。汉代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道家思想就此再度进入魏晋人的视野,在催生魏晋玄学的同时,也为魏晋士人的世界观与人生价值观之转变带来深刻的影响。

  • 标签: 魏晋时期 主体意识 人生观念 自觉 艺术 士子
  • 简介:蒙古族的天鹅型传说与满族的三仙女传说同为阿尔泰民族中的族源传说,通过对其进行对比研究,我们不仅能探究先民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意识和行为,为构建、丰富和发展新时代人类的生态伦理观,规范人们的生态行为提供参考价值,而且对我们深层次地认识蒙古族与满族在历史发展中不同生态意识表达的根源具有重要启示。

  • 标签: 民间传说 蒙古族 满族 族源 生态意识
  • 简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是众所周知的,高职艺术生就业比其它高职生略好但也不理想。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近几年来,尽管国家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出台了很多政策,但效果不很明显,高职院校该如何应对?其根本原因在于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个人的职业意识与社会的选择标准发生了偏差,笔者认为,加强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培养毕业生良好的职业意识是就业的关键。那么,如何培养艺术高职学生的职业意识呢?

  • 标签: 高职院校 艺术职业学院 意识培养 大学生 就业难问题 毕业生就业
  • 简介:华人学者唐小兵教授主编的《再解读:大众文艺与意识形态》一书,1993年由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收入十篇研究中国现当代文艺的论文。2007年5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增订版(以下简称《再解读》。引文凡出自该著者均只标注页码),收入论文十四篇,前面是唐小兵的《我们怎样想象历史(代导言)》,这“代导言”的主体部分,是对延安时期“大众文艺”的“再解读”,所以,书中的论文其实是十五篇。

  • 标签: 大众文艺 意识形态 解读 小兵 牛津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