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有人曾在网上看到我在中央美术学院读书时,上木刻专业的第一张自画像,让他想到了丢勒1500年那张著名的正面自画像。那的确是我进入美院木刻专业的第一幅作品,不过那时候我还没有注意到丢勒,如果相像,那说明在我们有限的生命之外,的确存在着某些相同而且永恒的"暗物质"。

  • 标签: 战争 个人 中央美术学院 自画像 暗物质 木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庚(1826—1890),清代书法篆刻家,字辛谷,又字诜郭,号井基,又号袖海,别号金晷山民等,浙江绍兴上虞人。其篆刻乃“晚清六家之一”,书法诸体皆精,尤善篆书,风格流美,笔势飞动,时人誉为“吴带当风,姗姗尽致”。

  • 标签: 篆书 书法篆刻家 艺术 浙江绍兴 笔势
  • 简介:中国画能否雅俗共赏?如果不能,那就简单多了,话不投机半句多,直接走人;但是,如果能够'共赏',那么,究竟是在哪个层面或说哪个部分可以'共赏'?在《论雅俗共赏》中,朱自清先生说:'陶渊明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诗句,那是一些‘素心人’的乐事,‘素心人’当然是雅人,也就是士大夫。

  • 标签: 朱自清 王彬彬 赏奇析疑 茨维塔耶娃 经典作品 里尔克
  • 简介:由深圳画院和中国国家画院都市水墨研究所共同主办的首届“都市水墨学术展”在深圳画院美术馆、武汉美术馆及哈尔滨举办。此展以“都市景观”为主题,将都市水墨最初的发展形态——水墨绘画题材的都市转变作为研究对象,呈现都市景观绘画在笔墨语言、艺术形式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深化都市水墨的学术研究,探求其发展方向。亦冀展览本身促进创作,催生一批都市水墨的优秀新作,丰富中国画革新和当代转型的内涵和成果。

  • 标签: 都市水墨 时代
  • 简介:作为一位创作大幅绘画作品的纽约画家,希里·莫迪凯(ShiriMordechay)是一充满感觉的盛筵,走近她就像真实地进入一本在强烈的光学中脉动的立体书。在现实和一人间乐园之间的某处,矗立着一充满幻想的灵魂,一艘满载神秘的船只,充满超自然的环境、记忆和敏锐的洞察力。编织这些热闹而迷人的挂毯画需要相当的勇气,其效果也十分惊人。经由深入挖掘神话、创伤和其他个人经验,她创造了自己的萨满仪式与她的无意识相交融,而她则成为这一超现实的视觉交响曲的指挥者。

  • 标签: 罗森斯坦 洛杉矶 失眠症 创作过程
  • 简介:本文根据史料,封宋高宗书初学黄庭坚,既而学米芾,最後回追二王的转向原因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其书法审美转变、周围艺术环境影响,拥有法帖的多寡与品质的高低、工具的改善等因素在宋高宗书法艺术转型中的驱动作用。同时,帝王个人的书法审美转向封南宋内府的书法收藏和刻帖均有重要的影响。

  • 标签: 宋高宗 书学转向 南宋书法
  • 简介:孙过庭《书谱》通过论证视角的重转换构建了逻辑严密的书法理论体系。重转换即书法本体观向情感表现观的转换,情感表现观向艺术辩证观的转换,艺术辩证观向生命辩证观的转换,这种转换既是理论体系的建构也是审美境界的不断提升。其重要的理论贡献是打通了艺术辩证和生命辩证、心性境界和审美境界之间的关系,并开创了由心性论来评价书法艺术风格的理论先河。

  • 标签: 《书谱》 理论体系 情感表现 艺术辩证 生命辩证
  • 简介:绘画何为?接续抽象材质表达的绘画如何重获自身的丰富性,而不是走向枯竭?如果还有着绘画,还有着抽象绘画的普遍性与精神深度诉求,在肯定材质的表现力时,如何还有着绘画的未来?这就是绘画摆脱自身枯竭的咒语,转向对于文明、对于文化、对于文学的回应,这才是广义的"文——艺"。所幸我们在中国当代艺术家郭振宇的作品及其内心的抱负中,也看到了如此思考的勇气与绘画的自信,他相信:“每一种材料,每一种肌理都负载着一些信息,

  • 标签: 抽象绘画 文化诗学 悲观主义 节选 中国当代 丰富性
  • 简介:2018年度罗中立奖学金经过中国8所艺术院校,11名专业教师的初评筛选,最终来自全国的26名申报者入围。而后,由丁乙、马唯中、李振华、张培力、焦兴涛共同组成的终评评委组,对入围的作品进行最终评定。评委们秉持鼓励创新的原则,以“奖励为艺术事业执着追求并富有创造精神的优秀青年学子”为标准,着重考察入围者艺术技巧运用、原创性的艺术表达能力和潜力。经过匿名投票,最终评选出了2018年度“罗中立奖学金”的5名获奖者。

  • 标签: 学院美术 青年艺术
  • 简介:艺术史的分期与王朝更迭有时同步,有时并不同步,明清之际即是不同步的例子。明、清王朝更迭后的崇祯十七年和顺治元年(1644)起,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这将近八十年时间的清代初期书法,即是晚明书法的延续、变奏与衰落。明末清初书法是自王羲之时代之後,中国书法发展历程中出现的最重要的拐点。本文通过翰札与挂轴的演变,阐述近古书法艺术书写成为主流,以及这种变化的原因和对书法创作产生的影响。本文还介绍了朝野两大书法群体的状态,以及馆阁体书风的形成。

  • 标签: 清初书法 褂轴 王铎 傅山 馆阁体
  • 简介:南京博物院藏《摄山栖霞寺图》、天津博物馆藏《摄山图》以及上海枫江书屋藏《摄山游屐图》,这本"摄山图’"画心部分几乎完全相同,不难看出应是同胞之作。但它们卷后不同的长诗题跋,却分别勾勒出次不同的摄山之游。本文就次摄山之游的具体情状、本同胞画作的作者身份、以及本"摄山图"背后的创作因由,略作考究,以期勾勒一由政治力重塑的地景。

  • 标签: 摄山 栖霞 尹继善 曹庚 纪游图
  • 简介:中国近代建筑转型表现为种面相:一是科学话语引介,包括引入学科术语,以工程学、材料学、力学为理论基础的建筑学著作;二是制度建设,通过大学专科教育课程及留学培养本土建筑人才,并使建筑经营机构法人化、建筑法规西方化、建筑经营契约化等;是民族话语的兴起,如中山陵。从清末新政到北洋、南京国民政府的多重制度变革,促成了由传统营造向近代建筑转型的第一步。其中所暗含以"科学""进步"为核心的西方话语始终影响着后续建筑师构建"现代中国"这一想象图景的进程。

  • 标签: 近代建筑 建筑教育 科学话语 民族话语 中山陵
  • 简介:元代八思巴文印和元押无疑是在印章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奇葩。八思巴文是由忽必烈初建王朝时,命国师八思巴创造的官署文字。其初衷是为传输国家机要和军事行令而创,之后随着蒙汉融合的日臻频繁,逐步淡化了其独有的作用和日常交往中的使用功能,其在印章艺术领域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演变。

  • 标签: 八思巴文 传承 印章艺术 日常交往 忽必烈
  • 简介:本文试图运用比较学研究方法,以民间词的雅化观照清代的北碑实践,归结出清代碑学运动即为清代民间书法雅化之实践和运动,力图揭示清代碑学体系产生的内外原因、文人参与“民间书法”实践的路径及方法、清代北碑雅化的意义和影响。文章以点带面,以清代书法大家赵之谦的北碑实践为视角,归结为民间书法是可以大大挖掘的书法资源,最後讨论民间书法雅化的当代境遇、历史趋向。

  • 标签: 民间书法 民间词 文人 雅化 北碑 当代书法
  • 简介:随着当代艺术多元化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版画艺术,在其它艺术形式的影响下,其规模变得越来越小,所受到的关注亦逐步下降,社会影响力也随之弱化。然而不管是版画艺术家还是学院师生,在探索表达形式过程中,大多倾向于传统版画技法创作的二维画面,因为,在多维空间中体验印痕美的版画创作,还处于版画特性的界定争论中。

  • 标签: 版画艺术 传统版画 版画创作 版画语言 印刷设计
  • 简介:“虽然开始时我更习惯于艺术领域及其古典准则,但我很快就发现插画这个门类富有活力、丰富多样,并且还学习了其他表现形式,例如字体。”

  • 标签: 色彩 回溯 创新
  • 简介:一、研究背景现代城市的发展逻辑,已从过去的拼资金、拼土地、拼政策,进入到比城市总体环境、比城市品位风貌、比城市可持续性发展潜力的阶段。目前全球各大品牌连锁酒店基本已完成了对中国市场的布局,并在以往通常延续各品牌既有的血统、基因、元素及“国际化”风格外,也跟随着中国文化复兴和在地文化意识的觉醒,在保持原有酒店品牌的同时,越来越着力于对地方文化的尊重。

  • 标签: 连锁酒店 创新设计 装置艺术 岭南文化 现代城市 酒店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