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5 个结果
  • 简介:中华传统设计美学源远流长,近代以来受到西方文化与现代主义审美思潮冲击和影响,体现出中西交融发展态势。针对当代中式风格设计美学现代转型之路,笔者提出了两条发展路线——简约主义路线(禅意美学)和装饰主义路线(中和美学)。对于传统,不但要取其"形"、延其"意",还要传其"神",当代中国设计只有树立起自身文化身份和文化认同,方能跻身于世界设计之林。

  • 标签: 当代中式风格 设计美学 发展路线 禅意美学 中和美学
  • 简介:在20世纪中国画坛,金城是一位成就卓越画家、教育家。他不仅对中国画学研究会和湖社这两个近代重要绘画社团发起与成立起到举足轻重作用,同时也培养出了大批绘画人才,其艺术教育思想颇值得后人学习与研究。金城(1878—1926),名绍城,字巩伯,一作巩北、拱北,号北楼、藕湖、藕湖渔隐,浙江省归安县南浔镇(今属湖州)人。诗书画印全能,画则山水、人物和花鸟皆擅,能工能写,师法宋元,

  • 标签: 巩北 中国画学研究会 艺术教育 中国画坛 教育思想 湖社
  • 简介:在日本近现代工艺美术运动中,柳宗悦创立民艺理论是最具独立见解思想体系。它把人们普遍忽视民众日用杂器,提升到从未有过美学高度,并通过发起民艺运动,将其思想和理论渗透到日本社会生活和艺术创作中,从而对日本传统文化保护和现代工艺文化发展产生积极而深刻影响。

  • 标签: 民艺 理论 运动 意义
  • 简介:培智学生智力残疾,学习困难,个体差异明显,开展美术教学难度大。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以培智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特殊性、差异性出发,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美术教学中注重并坚持生活化、情感化、多元化方向,引领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做学习主人,做生活主人。

  • 标签: 以人为本 美术教学 生活化 情感化 多元化学生发展
  • 简介: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成立95周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中国美术馆承办“庆祝中国共产成立95周年美术作品展览”于2016年6月30日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左中一,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连辑,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协名誉主席靳尚谊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文化部副部长董伟主持。

  • 标签: 中国美术馆 美术作品展览 中国共产党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艺术研究院 全国政协常委
  • 简介:方闻与柯律格以不同理论方法影响了中国美术史研究。方闻以"风格论"为研究重点,侧重书画自身特色,以"视像结构分析"为基本思路来分析中国传统书画作品,在"内在风格"传统研究之上提出了新见解。柯律格着眼于视觉文化研究,试图消解"精英艺术"与"大众艺术"界限,突出"具象艺术",并进一步提出"图像环路"理论。二位学者诸多交叉、互补理论观念值得新时期美术研究者思考与借鉴。

  • 标签: 方闻 柯律格 书画 美术史 风格 图像环路
  • 简介:王逊(1915-1969)是美术史论家、新中国美术史教育奠基人。王逊美学思想主要是来自康德以来德国古典美学传统而又有所拓展,并在近于马赫主义实在论基础上,试图用主体创造性来调和"艺术"形式论和内质论,且呈现出由前期强调"美的理想性"到后期重视"现实主义"思想轨迹;应该注意是,虽然王逊很早就受到左翼思潮熏染,但其美学思想"现实主义"与曾经盛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似同实异。对王逊美学思想及其内在逻辑考察,不仅有助于重新认识王逊整体学术成就和贡献,而且可以与20世纪中国美学及相关学术发展历程相互印证。

  • 标签: 王逊 美学 理想性 现实主义 实在论 马赫主义
  • 简介:2016年7月1日上午10时,"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四川省第四届硬笔书法艺术展"在成都锦绣天府塔208米观光层展厅开幕。四川省军区原副政委黎明将军,锦绣天府塔董事长舒华、总经理孙雷、副总经理张莉,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顾问卢果平、刘燕,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王圣才。

  • 标签: 四川省军区 硬笔书法家 学习教育 艺术展 书写 副总经理
  • 简介: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城市化进程带来不仅是生活转变,同时伴随文化遗失。熟悉物象在逐渐淡去,记忆痕迹被漂染洗净。城市生活并没成为刘建明精神寄托,却带来了更大矛盾和疏离。他在寻找某些快被遗忘东西。来重构故地光景。从《小镇图集》到《沉默风景》他一直致力重塑那逐渐消逝世界。就像7、80年代乡土绘画,刘建明城镇景观正是他心中“现代乡土”饱含他对人文价值探索与城市化进程反思。

  • 标签: 城市化 文化遗失
  • 简介:都市文化兴起,观念形态更新,大众文化流行,图像时代来临,特别是全球化冲击,都使得水墨艺术和水墨艺术家不能孤立于当代社会结构变迁和文化思潮更替之外。而置身其间文化传统又构成了水墨解放背景,意即水墨艺术所面临着传统,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释现代水墨各种特征,水墨有关装置与影像;非水墨艺术家水墨情怀与表达;水墨新意象;科技与奴役;微时代水墨新方式——微叙事、微体验、微表达。

  • 标签: 新水墨 水墨意象 装置水墨
  • 简介:清代袁枚曾云:"别号称非古,题图诗不存",他抱怨如今市井少年,皆有一别字,且"索题者累百盈千",他不得不随手应酬1。其实取号这一风气在明代中叶已十分兴盛,顾起元《客座赘语》载:"正德中,士大夫有号者,十有四五,虽有号,然多呼字。嘉靖来,束发时就有号。末年,奴仆与隶俳优,

  • 标签: 《东园图》 功能 传记 《客座赘语》 明代中叶 士大夫
  • 简介:被遗忘革命家1982年8月25日,石鲁因胃癌在陕西省人民医院逝世。为此,1982年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内部刊物《美术通讯》特地出版了悼念石鲁专刊,纪念这位经历过延安、新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艺术家。期刊篇首“编者的话”写道:专号意义是希望“通过悼词、大量唁电、挽联以及悼念文章”,全面了解石鲁,“从石鲁同志崇高政治品质、从他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共产主义理想为指导艺术实践中”,“激起我们开创社会主义美术事业新局面而努力更大热忱”。“编者按”从革命艺术家角度肯定了石鲁艺术探索与追求。这样肯定在“唁电选载”中一样清晰可见。

  • 标签: 艺术家 革命家 石鲁 延安 中国美术家协会 文化大革命时期
  • 简介:传统与现代,具象与抽象,我们在讨论概念同时,实践浪潮正汹涌地推动着一波又一波观念思考。如何解释语言系统与形象系统互为关系以及历史"痕"与"迹"相互映照下产生神秘主义、存在主义、现实主义、抽象主义、形式主义、极简主义"等,以及其中所折射出艺术所存在合理性及其辨析,

  • 标签: 极简主义 身体体验 具象 时间概念 野口勇 深层结构
  • 简介:在这个多变又斑斓城市里泛着多种色彩,哪部分归属于哪类色彩倾向,在人们心中有着各自不同计较。水墨出身李东君以这些新作代言他所生活城市,从骨子里还是一个“好色”之徒。生活在奢华骚动都市之中,令人眩目的外界时不时地横扫过来,有必要眯起我们双眼,或者戴上墨镜保护我们眼睛。

  • 标签: 李东 情境 温暖 色彩倾向 城市 生活
  • 简介:课程分析:“狮子头上花脑门,老虎尾巴常翘起。两排胡须胜银针,一双眼睛似琉璃。别看它个儿小.爪子一伸尖如戟。斗大老鼠也敢抓,为民除害乐滋滋。”同学们,这首歌谣里唱是什么呀?对了,是猫。猫是人们宠爱小动物.它温驯、活泼、可爱,专捉老鼠.往往博得人们欢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猫世界.感受猫习性.观察猫特征,

  • 标签: 可爱 课程分析 小动物 老鼠
  • 简介:在大学时代,宋坚专业是油画。大学毕业后数年时间中,他曾从油画语境中移出,进入重彩画点线面、色彩与肌理绚丽幻境。在重彩画因过度商业化而退出艺术发展之潮后,宋坚既与油画慢慢远离,也告别重彩画缤纷,而是选择了钢钉、钢笔、墨水等材料来塑造风景,并至今留驻其中。很多风景画是他在云南山川和城市大街小巷中写生完成,但所呈现,却非风景实像,而是一种倾注在风景中阅历图绘。上世纪90年代之前,宋坚曾生活在乡野。

  • 标签: 重彩画 过度商业化 滇西北 钢钉 大学时代 线面
  • 简介: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花知识.欣赏奇异美丽。2尝试用勾线造型、染色对印方法表现花造型与想象.

  • 标签: 奇异 鲜花 教学目标 线造型
  • 简介:笔者作为一位在中国旅居多年西方艺术家,从自身角度入手,通过艺术家观点定义"空"。他认为"空"是一个时刻,破除了过去全部观念,是更多新想法不断出现那一个瞬间。人在这虚无中重生,升华,重塑自己生命。笔者通过齐白石、马克·罗斯科、马列维奇和宋钢四位艺术家作品阐述自己对"空"理解。

  • 标签: 齐白石 马克·罗斯科 马列维奇 宋钢
  • 简介:活动目标:1.尝试用蔬果印章印画,感知印章印画美。2让幼儿对印章画感兴趣.体验用不同材料作画带来快乐。

  • 标签: 快乐 活动目标 印章 作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