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4 个结果
  • 简介:前不久,笔者走访了已84岁高龄的我国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吴蜀先生。吴老近几年一直在上海疗养,谈起书法来他依然是风趣幽默、笑声朗朗,特别是讲到书坛上的一些“热点”问题时,他直言不讳,敢讲真话,他说:“我不怕。”大凡跟着前人走的都不是大家中国的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学习书法要先从继承着手,要多读,多看前人的作品,要老老实实向前人学习,不能不学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我国的书法需要改革,需要打破框框,需要大胆创新,不创新你就成了匠人和古人的书奴了。大凡跟着前人走的都不是大家。很多人都认为沈尹默先生是20世纪很有影响的书法家,他的字传统功夫很厚,技巧纯熟,但缺乏新意,可称得上一位合格的书法家,却称不上书法大家。当时都吹捧沈尹默的书法,求他索字题签,是因为他经常和“官场”接触,“官场”上的人比较欣赏他的字。萧娴是学康有为的,在女子书法家中还算是写得不错的,但她只是继承,在踏着前人的脚后跟走,她还不失为一个书法家。关于胡小石先生的书法,我曾写过文章评价过。胡小石先生临写的东西还说得过去,但他丢不掉“拐棍”,就像考试一样,开卷了然,闭卷茫然。所以,他只是学者,不是书法家。既要学习古人,又要敢于创新和超越古人。像历...

  • 标签: 吴丈蜀话 话书法
  • 简介:蜀,字恂子,1919年生,四川省泸州市人,著名学者、诗人和书法家。20世纪40年代初就以书法著名,在蓉、渝、沪、港卓有声誉。书法博采众长,不宗一家,浑朴厚重,格调高远。书法方面有《吴蜀书法集》、《吴蜀书兰亭集》问世。1987年4月出席中日两国著名书法家41人参加的“中日兰亭书会”和“中日书法讨论

  • 标签:
  • 简介:1931年出生于杭州丹青世家,幼承家学,苦学成才。兄弟五人(澄、敏、、伍、硕)誉称“画坛韩氏兄弟”,蜚声沪上。韩以画虎称著,风格独特,别树一帜。在苏州东山设工作室“铸虎楼”。

  • 标签: 1931年 风格独特 工作室 兄弟
  • 简介:郎静是上世纪世界级的江苏摄影家,出生于淮阴,成名于大陆,因摄影是中国画意风格史称“集锦摄影”,获多种重要奖项于国外。后半身的创作与定居都在台湾,这样重要的摄影家,其画意风格让人津津乐道,但少有全面指导技法上的美学总结,深入探讨“集锦摄影”的画意风格。指出长时间人们对郎老指导法则:中国画历史中“法”的误读,并阐释了世上真正的“法”概念。并且指出郎静对“法”的理解一向失读,且指出这种失读背后真正深刻的艺术史原因。然后重新阐发,力图真正揭示出,郎静作品风格背后的指导原则。并从“法”失读中,阐释“集锦摄影”是取法哪些中国画原素。对中国摄影界提出看法,从郎静身上寻找出对中国摄影界深刻的启示意义,并不局限于只是对郎老作品风格的解读而已。

  • 标签: 郎静山 中国画 六法 集锦摄影
  • 简介:作者简介葛建伟,1951年生,陕西商州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商州画院院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种大展及美术交流活动并获奖,其中《一半秋山带夕辉》参加全国首届中国画展;《鸡窝凹人家》参加首届全国中国山水画展;《野山秋晖》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全国二十多家报刊对其进行过专题报道。

  • 标签: 葛建伟 作者简介 中国 山水画 画家 绘画风格
  • 简介: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曾有四次东巡,并在泰山、琅玡、峄和会稽等地树碑纪念,以此宣扬其功德,昭示天下,亦有统一文字的告示作用,《峄

  • 标签: 山碑 峄山
  • 简介:本文作者王博仁是我院校史研究室的研究人员。1996年他曾在我院学报(总第19期)发表节选的同名文章,论述内容以建国前胡一川的活动为主,本文是他上一篇文章的再续,以建国后胡一川的艺术活动为主。文章论述了胡一川的办学成就、艺术创作与艺术风格,文中不少地方谈到了胡一川乃至我院校史的细节问题,有一定学术参考价值。

  • 标签: 胡一川 艺术事业 述评 研究人员 艺术活动 办学成就
  • 简介:明,1941年出生于浙江省浦江县前吴村.195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附中,1964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

  • 标签: 吴山明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 1959年 浙江省 浦江县
  • 简介:浮来位于山东日照市莒县城西九公里处,又称浮丘,奇秀玲珑,景色幽雅。此地有商周老树、晋代古刹、隋唐庙庵,是北方佛教禅宗最早的传入胜地,高僧竺法汰、法显、僧远曾在浮来驻锡立寺、收徒讲法。自东晋至唐代中叶,浮丘定林寺一直是佛教禅宗的大寺院,又是我国文学批评的奠基人刘勰先生晚年出家后的遁世之处。他在这里住持校经,度过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十多个春秋。从而留下了刘勰故居(现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校经楼、刘勰墓等胜迹。

  • 标签: 浮来山 刘勰 浮丘 禅宗 佛教
  • 简介:印社于一九八七年筹建并开展活动,一九八八年十月二十九日正式成立。首任、继任社长分别为蔡绍心、归之春,名誉社长赵林,聘韩天衡、言恭达、吴颐人、邓昌成等为顾问。现任社长吴苇,副社长王震铎、吴恺、马一超,秘书长韩献良,副秘书长朱建强、殷剑鸣,社员六十名,其中西泠印社社员一人,中国书协会员十二人。

  • 标签: 副秘书长 副社长 西泠印社 韩天衡 社员
  • 简介:昔读黄易《岱岩访古日记》,有(邹城)"北门外岗、小铁山、尖山、葛诸崖俱刻佛经"(《嘉庆二年正月初八日记》)之记;阮元《山左金石志》,有(邹城)"尖山摩崖十种"、铁山"匡喆刻经颂"、"小铁山摩崖残字八种"、"岗摩崖佛经四种"、"葛摩崖二种"之记。

  • 标签: 四山摩崖 冯云鹏 山左金石志 李佐贤 黄易 琼室
  • 简介:苏海河,籍贯北京,回族,现为专职画家。

  • 标签: 海河
  • 简介:《漆》文献结构用作展览,是在实验“漆”这件事在结构的过程中,能不能发生一些特殊的力量。因为结构作为理性的内容,虽然本自人性,一旦被符号化而成为互为建构的框架,本身具有了观念性和武断性。“结构的文献”与法同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的意旨不同在于不把事实和事件(实体和符号)作为构成结构的因素,而看成“无有的存在(wai)”的变现过程。而这次动用作品(文献)则是在建构结构的同时,在每个节点上对“结构”进行必要的破拆和解脱。

  • 标签: 文献结构 构成结构 解构主义 结构主义 符号化 观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