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3 个结果
  • 简介:魏晋隋唐时期有一支活跃在丝绸之路商业民族——粟特。他们通过商业活动将自己和中亚其他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散播在丝路沿线,甚至深入中国腹地。丝绸之路大量出土文物,特别是图像资料记载了拜火教(亦称祆教)在传播中种种现象。本文探寻其东传过程世俗化发展脉络。

  • 标签: 粟特 图像 宗教 世俗化 民族融合
  • 简介:上个世纪,吴昌硕与日本艺术家日下部鸣鹤、河井荃芦、长尾甲等人交往历史已为世人所熟悉,笔者近日读到刘江先生所编《吴昌硕印论图释》,发现其中有16方"千寻竹斋"、13方"园丁"、带有"园丁"字样印面24方,"翊"和"翊印"13方。如此之多相同内容不同风格印章,都是吴昌硕为一个叫闵泳翊的人所刻。

  • 标签: 吴昌硕 印章 交流 印学 中韩 边款
  • 简介:“永嘉之乱”以后,新书风中心由洛阳转移到了江南一带。王羲之书名开始兴起并迅速传播,到了庾翼去世,东晋书坛便彻底由王羲之独领风骚。他作为东晋书风标志,变革“古形”,拥有着“今体”书法基本特征。

  • 标签: 书风 包容性 帖学 王羲之 书法
  • 简介:创意思维是提出有新意有见解思维。本文创意角度解析了设计思维中三个方面:形象思维、想象思维及象形思维。正确理解创意思维表现手法,将使我们设计如虎添翼。

  • 标签: 创意设计 形象思维 平面设计
  • 简介:短短两个月.人生中一个小片段.一伙儿喜爱艺术男女老少.带着各自目的齐聚在一起.共同经历了一段抽象雕塑熏陶和洗礼,那一段丰富旅程.短暂而让人回味。

  • 标签: 雕刻艺术 雕塑 艺术作品 雕塑语言 材料特性
  • 简介:"舌尖上中国"是国人近来热议的话题。本是满足人们口腹之欲饮食,却能阐发出这么浓郁的人情味与文化厚度,的确也显示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舌尖文化"尚且如此,更不必说"笔端文化"了。油画舶来中国历史,多说五百年,少说也有百余年。前四百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缘由,是因为明朝中叶罗明坚、利玛窦到清朝乾隆年间郎世宁、王致诚、潘廷璋,他们传播油画不仅受限于当时皇宫,而且也遭到中国文化强烈

  • 标签: 中国油画 中国文化 中国画 欧洲油画 油画笔 用笔
  • 简介:书法教学是当前大学教学一个重要内容之一,通过书法教学可以提高学生书写能力和审美能力,可以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本文结合书法教学实践,主要从书法对学生文化素质与心理素质培养两个角度分析并探讨其重要

  • 标签: 书法 文化素质 心理素质 培养
  • 简介:据《图画见闻志》记载,郭熙是河阳温县人,神宗时为御书院艺,工画山水、寒林,其风格"施为巧赡,位置渊深,虽复学慕营丘,亦能自放胸臆,巨障高壁,多多益壮,今之世为独绝矣"2。由此可知郭熙并不是翰林图画院画家,而是御书院画家,至于为何郭熙在御书院,而非翰林图画院,已经不可考,但郭熙是宋朝宫廷画家,这是不容置疑

  • 标签: 《林泉高致》 随堂笔记 教育学 《图画见闻志》 翰林图画院 解读
  • 简介:画坛“明四家”之一唐寅,有常用印日“南京解元”;清末民初海派大画家吴昌硕,有自用印日“一月东安令”。这两方画家印章,堪称典型。说起来,唐伯虎与吴昌硕,二人都是在功名上不走运文人画家。但是两方印章上所体现出来神情意态,却有霄壤之别。

  • 标签: 家用 文人画家 清末民初 吴昌硕 唐伯虎 印章
  • 简介:文献产生前提是文字,而汉字滥觞于夏商,现藏上海博物馆《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东汉灵帝喜平四年蔡邕亲自书写《熹平石经》和魏晋时期《三体石经》等都是集文献价值、书法艺术于一身明证,因而书法史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文献史。因而,以目录、版本、校勘、辨伪等为主干知识文献,其并非‘‘纯客观学问,它本身就是方法、观点和技能”。[1]

  • 标签: 主干知识 文献学 书画鉴定 战国楚竹书 上海博物馆 孔子诗论
  • 简介:雕塑创作营(SculptureSymposium)这种艺术活动自西方进入我国已有二、三十年了。福建惠安虽然起步稍晚,但自从在2000年举办了首届中国雕刻艺术节开始,至今十二年间陆续地都有这类活动在此举行,因而惠安成为了一处国际著名石雕创作营重地。笔者在2002年及2009年两度以雕塑家身份参加了惠安雕刻艺术节,并在2011年荣幸地获主办单位邀请为大赛评委,与这“石雕之都”结下了不少缘分,成为我这些年来多次参与国内外同类活动当中重要回忆。

  • 标签: 雕塑创作 艺术节 惠安 雕刻 功能 反思
  • 简介:在金华市“手工表现乡土文化”这一比赛活动中,叶振东老师辅导学生在比赛现场用稻草完成了表现金华特产金华府酒作品《酒香醉人》。作品中有贴着红纸装酒用坛子.是实物,还有就是稻草扎制喝酒的人。和现场众多精工细作作品相比.这件作品是如此大气,吸引了现场人们目光。

  • 标签: 喝酒 老师 和谐 材料 比赛现场 金华市
  • 简介:目前,在工业设计学科课堂教学中,由于国内普通高校生源扩招,每个班的人数均在30人甚至更多。虽然我们在课堂上,给予了每个学生同等接受知识机会,但往往很难让所有的学生在课程中投入同样多兴趣和专注度,使他们能在有限学时内,有效地提高自己设计与创新能力。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优选"。灵活、合理地选择有效教学方法既是设计教学中关键,也与能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密切相关。因此,设计专业课堂教学改革重心,应该放在设计教学方法改革上。

  • 标签: 课堂教学改革 设计教育 教学方法 设计学科 普通高校 创新能力
  • 简介:张广慧视觉图像世界透露着一种追求版画艺术特性纯正与虔减,希冀不断强化版去表达视觉图像,强调回到版。他总是力图自我生活经验和生存体验中来表达自我对激变社会、激变的人生体察认知与体验。一方面,广慧内心深处强调还是他作为版画家特定身份,这表现为他既没有认同权力认知标准,也曾尝试突破学院主义藩篱,但体制权力制约和学院艺术规则却又不可避免地存存于它艺术中。尽管他既没有以激进姿态挑战学院艺术规则,但他亦缺乏以一种前卫立场融入纷繁与多样的当代艺术中。

  • 标签: 艺术展 前言 学院主义 视觉图像 认知标准 艺术特性
  • 简介:一、插图设计概述1.插图定义插图是当代设计一种重要视觉传达形式,它结合了平面设计形式美法则,以其直观形象、真实生活感和美的感染力,在设计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文化活动、商业活动、影视文化甚至在一些社会活动中,都能看到插图身影。插图

  • 标签: 插图设计 表现方法 当代 形式美法则 视觉传达 平面设计
  • 简介:“书画同源”是中国书画史上一个重要命题,尤其是当我们撇开上古”书画同体而未分”,以“象形”为基础六书不论,则自晋至明,这种同源关系主要体现于绘画创作,而不是书法创作中。虽然书画具有相同气息与节奏,但书法早熟尤其是其在文化层次上高于绘画,使书法对绘画影响比绘画对书法影响要来得深远。尤其是元代之后,“以书入画”理念透过赵孟频身体力行而达于极致,一时间,”书法绘画”成为画坛正宗。因此,苏轼、米芾、扬无咎、赵佶、赵孟频、倪云林、沈周、唐寅、文徵明、陈淳、董其昌,直到清初王铎、傅山诸家,作为书画兼工大家,尽管十分注重绘画用笔中书法韵味,但却并未注意到书法创作中绘画意趣。论他们书法,与纯以书法为专工”书家书“并无本质不同。

  • 标签: 20世纪 “书画同源” 绘画创作 简论 画学 海派
  • 简介:高小华作为首开伤痕美术先河代表人物,在那个新旧交替时代节点上贡献出一幅名为《为什么》作品,这幅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以“文革”红卫兵武斗现象为视觉材料实现了对“文革”反思,为20世纪中国人铭刻下难以淡忘“创伤记忆”,并因此开启了新时期艺术史上辉煌第一页。

  • 标签: 批判现实主义 创伤记忆 绘画艺术 追问 历史 “文革”
  • 简介:记得二十年前刚到美术出版社工作时,编辑老师们就教导我们说:“能到出版社做编辑是很幸运。编辑是个很神圣职业,肩负着积累文化、传播知识责任和使命。”这句话至今使我记忆犹新,也是我二十多年来始终致力于编辑工作动力。这些年来,我策划、编辑、组织出版了一大批有较高学术价值并深受读者欢迎好书,这也是我最引以为豪。近些年,随着出版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和图书出版市场竞争不断加剧,

  • 标签: 出版方向 文化品格 美术出版 编辑工作 传播知识 学术价值
  • 简介:民族文化与民族同生共源。一个民族之所以成为民族,最根本是在于形成自身特有的文化。不同文化特质,就成为区别不同民族主要标志。传统文化元素不仅是一种形式和符号,而且蕴含了传统精神各种载体。壮族是中国最古老民族之一,她有着自身独特民族习俗与文化传统,在我们国家56个民族乃至世界民族之林中呈现出绚丽色彩。

  • 标签: 传统文化符号 现代平面设计 壮族 民族文化 应用 传统文化元素
  • 简介:本文以人体写生为例,针对在校专业学生如何能够尽快掌握"形体"观察方法,着重技术层面出发,以偏重科学角度进行阐述,希望能使学生捕捉结构能力以及形象、空间感受能力得到提高。

  • 标签: 人体写生 观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