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理论方面仍然突出书史领域的研究。敦煌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郑汝中先生长期致力于古乐器和敦煌书法研究。他新近撰写的《汉字演变与佛教写、刻》一文,不仅阐述了汉字书法与佛教写、刻的渊源关系,还提出了中国书法史应由'宫廷书法'和'民间书法'两部分组成的鲜明观点。

  • 标签: 汉字 演变 佛教 写经 刻经 书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书法史中有不可胜数的经典。不过,“经典”一词往往过于笼统,应该回到个案本身,特别是那些充满创造性的经典,不仅独一无二,更会是达到一种极致。《石峪金刚》正是这样一种无可匹敌的旷世之作。对于《石峪金刚》的第一印象是字形硕大,字径在60厘米左右。其实如果就单字或少数字来说,像“大空王佛”是绝对超过这个尺寸的。

  • 标签: 金刚经 解析 临摹 泰山 “经典” 第一印象
  • 简介:"五凉"是中国历史上十六国时期的政权,当时中国北方及河西地区连年军阀混战、政权更替频繁。其中,前凉301年至376年,立国七十六年;后凉386至403年,立国十八年;南凉397年至414年,立国十八年;北凉公元397年至439年,立国四十三年;西凉400年至421年,立国二十二年。五凉从张轨治凉起301年至北凉并于北魏止499年,历时一百三十九年,大略与十六国时期相始终。

  • 标签: 优婆塞戒经 写经 南凉 张轨 八年 大般涅槃经
  • 简介:在这篇论文中,我对“艺术与物性”的形而上学基础进行了探讨,以便梳理这篇文章依赖的几种保守的艺术批评准则,比如柏拉图的形式理论、康德的美学以及迈克尔·弗雷德对于主体性和表征毫无疑问的接受。我认为,正是由于这些信条的存在,导致“艺术与物性”无法与高科技和虚拟现实时代的艺术状况达成协议。我将通过区分三个关键性的概念——仿像、剧场性和真实,进行论点的阐述。

  • 标签: 剧场性 仿像 表征 现成品 后现代 真实
  • 简介:在当代艺术的范畴里,只要跟艺术沾边,无论承载的媒介是什么,都只是工具,无论是架上艺术还是非架上艺术,皆是如此。在录像艺术作为载体的特质下,虽然有很多艺术家不会停止对录像本身的探讨,但是在其不能满足艺术家创作承载能力的时候,艺术家开始探索录像艺术与公共空间的结合,这样,又多了一些新的可能性。

  • 标签: 录像艺术 媒介 公共空间
  • 简介:关于画家:埃尔·彭贡潘(1938-),被公认为法国现代大师。1938年生于法国普罗旺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家庭,从小就培养了对所有艺术的兴趣。先后就读于法国国家装饰艺术学校、法国国家美术学院,其间在勒格尔画室工作。由于家乡普罗旺斯的原始景观,温暖的阳光,亚热带气息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正是这种普罗旺斯的原始诗意般的气息为艺术家提供了无尽的灵感。

  • 标签: 普罗旺斯 艺术学校 美术学院 法国 亚热带 艺术家
  • 简介:《熹平石经》《正始石经》开创了中国文化的石经传统。北齐立国前高澄将洛阳太学门前的石经运至邺城,影响所及,使北齐在朝野崇佛的历史背景下,兴起刊刻佛经风潮,除南北响堂山、中皇山等石窟壁和山东摩崖刻之外,还有石碑刻现象出现。本文着重对邺畿今存涉县《七级石浮图观音碑》《石垂教碑》、邢台《郭显邕造记》形制、碑文、书风等进行了考察,实证了北齐刊刻石佛经碑现象,认为其在刻经文字书法上有四个方面的特征:1.主体复兴隶书,追溯漠魏正统;2.杂糅篆法异体,追求古意多变;3.隶楷错变交融,顺应实用时势;4.用笔结字整合,开启隋唐先声.

  • 标签: 北齐 石经碑 隶书复兴 隶楷错变
  • 简介: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早已进入了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标志的数字化、信息化时代,以克隆技术为标志的基因工程也成为时代发展的一个标志.与此同时,在艺术创作的一些领域,高科技新型材料的运用,以及现代数字技术制作的应用,已经被人们广泛认识,对艺术的审美也产生深远影响.这种影响是好是坏,的确是应该引起我们思考的问题.……

  • 标签: 介入艺术 审美思考 科学技术介入
  • 简介:主题学多是探讨图像的母题与主题的相关问题,我们把主题学作为一个方法运用在艺术史学的研究中,用分析艺术主题流变的因果和规律来探讨艺术史的变迁和演进,寻求一般艺术史学研究所遮蔽的主题问题和主题变迁的原因对艺术史学的影响,由此建构主题学介入艺术史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

  • 标签: 主题学 艺术史学 主题 母题
  • 简介:在西雅图公共环境艺术的繁荣时期(1975—1985),产生了许多重要的艺术家,他们在这里及美国其他地区制作的项目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巴斯特尔·辛普森(BusterSimpson)正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一位,他有着不凡的创意和革新精神,对具体场地的物质性和历史性,环境和生态各方面的含意异常敏感,并以其特有的幽默,取悦公共艺术的观众。

  • 标签: 巴斯特尔·辛普森 公共环境艺术 《西雅图乔治纪念碑》 建筑物
  • 简介:<正>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临沂人(今山东省临沂县人),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博采众长,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创妍美流便今体,书艺卓著,有"书圣"美誉。王羲之遗存的书法很多,其中《黄庭》是

  • 标签: 临习 黄庭经 妍美 右军将军 今体 书风
  • 简介:"秧田多种八月白,草树初开九里香.但得有牛横短笛,一蓑春雨自农桑."这是宋代方岳的一首诗.每读此,便联想起许多从事艺术创作的朋友们,他们在艺田上的耕耘,在耕耘中所体味的苦辛及从中所获得的快乐,一如田家的耕作,年年季季,日日月月.

  • 标签: 艺术创作 九里香 八月白 秧田 宋代 日月
  • 简介:现实物象脱离生存环境后的衰变颇具意味。他们从生到枯、从丰腴到干瘪的变化是我海报创意的起点。刚拾起的木瓜满是生机,放置数日后,局部变黄,又过数日……枯黄表面残留的伶仃绿色仿佛是地球上残存的绿地!失去水分的甘蔗,干瘪扭曲、满是褶皱的形态丑陋无比!刚摘完的葡萄串,果穗上还残留着泛绿的汁液。仅半日,便开始收缩……现实物象的这些变化,都是我海报开启创意之源的钥匙。

  • 标签: 海报设计 物象 性灵 创意 意味
  • 简介:  编者按:这个时代是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信息的高度发展,推动了社会飞速的进步.网络作为这个时代的主导媒体,由于其兼具了各种媒体的综合性能,无疑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

  • 标签: 书法影响 书法网络 介入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