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2015年9月6日下午,"玩物尚志——钱亮、康雕塑双个展"在琨廷艺术实验基地开幕。该展览是琨廷艺术实验计划的第二展,"创意发动——琨廷艺术实验计划"是由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WIFA)发起,联合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三家重量级学术单位,共同关注当代艺术发展的"变量",倡导艺术实践中的新观念、新材料、新方法。

  • 标签: 中国美术 实验计划 中国现代艺术 艺术实践 学术单位 艺术实验
  • 简介:2018来公共艺术展历经近10个月的打磨,11月18日终于正式开幕,与公众见面。展出后的作品将永久性地放置在会展中心及周边环境中,这批栖身在公共空间的艺术作品,将带给城市新鲜的活力,引领当地市民进行参与,使之产生对文化艺术的全新情感体验和视觉认知。作为此次展览主办方代表的王菊梦女士,与《当代美术家》共同探讨公共艺术对社会、公众的意义。

  • 标签: 公共艺术 公众 文化内涵 空间
  • 简介:柳宗构建的具有东方特色的思想文化体系和生活美学理念,在保护与传承日本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近年,随着柳宗著作的出版,一些中国学者著述的相关研究成果相继出版,中国的艺术院校中也有了相关课程,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以“民艺”为名的公司和作坊。如今,传统手工艺迎来发展的大好时机,构建传统手工艺的新传承途径,以新的创造服务于人民的社会生活。从这个层面而言,柳宗对我们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柳宗悦 民艺 民艺运动 日本民艺馆 传统手工艺
  • 简介:作品点评阎智同学的篆刻已经有了相当的水准。他的白文印均为临摹汉印,但是比汉印硬朗,更加见刀意。这已经有意临的成分了。临作大效果不错,章法整肃,刀法肯定,线条规矩。作品整体感很强,这是比较成功的。

  • 标签: 阎智达篆刻
  • 简介:与其说列奥纳多··芬奇是一位多产的画家,还不如说他是位多产的作家。他迷恋各种各样的事物,例如水的流动、鸟类翅膀的结构,对此他做了大量的观察笔记。然而他的思想在现代的传记中都鲜有记载,以至于在他的生平材料方面缺失了很大一块。在将近500年的时间里,从瓦萨里到弗洛依德,许多作家曾经试图填补这些空白,留下艺术家的身世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项未尽的工作。

  • 标签: 达·芬奇 画家 美术作品 绘画技法 绘画材料 美术批评
  • 简介:<正>1986年2月22日,美国《纽约时报》刊出一则醒目的消息——“小小自由神像太空遨游,博物馆内陈列永垂不朽,您知道这座小型雕塑的作者是谁?”它介绍了1985年美国太空船随带的小型自由女神像遨游太空的新闻及大陆著名雕塑家王济的艺术成就。一时间,美国《华语快报》、《地方新闻》、《中报》、《星岛日报》、《北美日报》等华人报刊,相继发表对作者的采访报导。大陆雕塑家的杰出佳作和所得到的殊荣,令海外华裔同胞们

  • 标签: 雕塑艺术 自由神 博物馆 艺术成就 《纽约时报》 大陆
  • 简介:十几年前甚至更早些时候,吴石先生便已名满京城,当人们对他的才情,胆略及日后发展气象颇有期待时,却突然销声匿迹,蛰伏海外十数年,音信杳无。所谓“辄疏纵不为儒缚”,是“英雄失路”还是“独立一时”?往往人们的常规性预言是按照世俗的一般规则去判断其行为轨迹,而智者却时时能超出常人之想。多少年后重新见到石行生,依然躬耕不辍,且率性而行,比起早年的才情锋芒来,似乎多了份淳厚与积淀。

  • 标签: 绘画 行为轨迹 一般规则 后发展 常规性 才情
  • 简介:董邦为乾隆皇帝时期的词臣画家,官至礼部尚书,对他的绘画作品,后人有较高的评价,将其与五代董源、明代董其昌相提并论,谓之"三董相承"。董邦的作品,山水画居多,受到"四王"及娄东画派的影响,苍逸古厚,善用枯笔,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为之题诗,名重一时。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作为宫廷中的画家,他逐渐被人们遗忘。本文拟从董邦与董源、董其昌的绘画作品的比较着手,重新认识他在绘画史上的成就,从而对他将文人画风带入宫廷,丰富宫廷绘画这一史实有进一步的认识。

  • 标签: 董邦达 三董相承 画风
  • 简介:书籍之美,在于设计师赋予有限的纸质平面无限可延伸的多维审美体验,在于对书籍形态、材质、色彩、气味、装订方式发生的读者与书籍亲密融合与微妙互动所建构的审美对话与精神气质。其中,艺术的处理方式无疑承担了最柔和、愉悦和让人感动的那一部分。时至今日,优秀的纸质书籍并没有在数字化时代中湮没,还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呈蓬勃之势,全民读书已蔚然成风,成为文化城市新时尚。

  • 标签: 书籍设计 审美规律 视觉流程 书籍形态
  • 简介:1998年,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史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美术史学家林树中先生主持的《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八卷本的编撰工作已经进入关键阶段。林先生担任全书总主编,众多弟子共同参与,或担任分卷主编、副主编,或撰写文字说明。我是辽金西夏元分卷主编。为了解决作品真伪、流传等问题,林先生特地约请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著名书画鉴定家徐邦先生担任全书鉴定顾问,徐先生欣然允诺。5、6月间,我们在南京和徐先生多次见面,聆听他对海外收藏中国古画的鉴定意见。其间,我本人有多次机会向他请教书画文物鉴定、美术史研究等学术问题。徐先生当时已是87岁高龄,但是一身仙风道骨,神采奕奕,清瘦而健康,讲话时面带微笑,思维敏捷,从容、洒脱而不失威严。先生所言,字字珠玑。弥足珍贵,是古画鉴定和画史研究的宝贵资料。

  • 标签: 古画鉴定 中国美术史 南京艺术学院 书画鉴定 1998年 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