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所谓"味",通常被引申来讲事物真实的意旨和意味。赵宋王朝著名诗词评论家严羽《沧浪诗活·诗评》有云:"读《骚》之久,方识味。",释义至臻境界。近年来,曲艺界对曲艺传统的"追溯"、"求索"乃至"恢复"之声不绝于耳。其呈现的形态与现象纷繁复杂。在"恢复传统"诉求似乎格外迫切的今天,曲艺人是否该停下脚步匆匆,沉静反思究竟何为曲艺传统的味?真知的获得往往需要反躬自问的勇气。能否穿透"不识庐山真面目,

  • 标签: 真味 赵宋王朝 《骚》 严羽 诗评 沧浪诗话
  • 简介:  请允许我们还有这样执拗的坚持,无法摆脱生命里关于夏天和民谣的痕迹,总是要在它们身上放上些情绪的字眼,去引人听闻.是的,绝没有想到,仅仅是过了一个冬,我又可以如此迅速地拿到张悬的第二张《亲爱的...我还不知道》.……

  • 标签: 繁华落 落见 见真淳
  • 简介:众所周知,音乐课程改革的关键是音乐教学改革,其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只有课堂教学发生了改革,音乐新课程理念才能真正树立,因此,通过评课促进音乐课堂教学改革自然也就成了各级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然而,在我们现实的教研评课中存在着不少这样和那样的问题,这对课堂教学的进步是不利的。下面,笔者就目前音乐评课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谈淡自己的看法。

  • 标签: 音乐教学改革 教研活动 评课 课堂教学改革 “真” 新课程理念
  • 简介: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于1956年出版了钱南扬先生辑录的《宋元戏文辑佚》。这是一本全面辑录宋元戏文佚曲的专著,计收佚曲891支,涉及戏文167种,引用参考书目168部,资料之丰,令人惊佩不已。它证实了在北中国元杂剧盛行的同时,在南方继温

  • 标签: 董永 辑佚 元杂剧 槐荫树 正始 传奇
  • 简介:<正>有人认为唱黄梅戏就是要用纯真声(大本嗓),但随着黄梅戏新唱腔的发展,音域比老唱腔宽,新唱腔的音域已超出声(大本嗓)所能演唱的高度了。因此,用纯真演唱的同志,遇到高音就喊得声嘶力竭,久而久之就造成声带水肿,声带小结等病变。还有人认为黄梅戏用声(大本嗓)唱不好,试用假声练唱,其结果练出了假声(小嗓),却失去了声(大嗓),虽然用假声“解决了唱高音问题”,黄梅戏声音的色彩、风格却“变味了”,被否定为“这种声音不是黄梅戏的风格”,实践证明此路也不通。

  • 标签: 黄梅戏 假声 唱腔 音域 声带小结 高音
  • 简介:<正>目前全国各类高校艺术系音乐专科学生,一个普遍的问题是:视唱能力不过关。就是说经过系统学习后,仍达不到应有的“既准又快”的基本视唱水准。作为音乐“三基”之一的视唱练耳课,包括视唱(识谱练唱)与练耳(听写、听觉分析)两方面内容。这两方面相互促进,目的在于提高视唱能力。本文重点从识谱练唱即视唱这

  • 标签: 视唱能力 视唱练耳 培养学生 练习方法 唱曲 练习曲
  • 简介:音乐美的规律与世界万物的规律有着内在的、本质的整体的联系,音乐美的内涵深蕴着人类美好的社会理想与积极的向往。通过把握音乐美,我们可以由美入,由美导善,正如著名美学家赵宋光曾指出的:美,是自由运用客观规律()以保证实现社会目的(善)的中介结构形式。立美与审美可以调解与善的对峙冲突,使双方交融统一,这是人类进一步把握,发展善的重要途径。

  • 标签: 音乐审美 音乐美 立美 赵宋光 社会目的 音乐作品
  • 简介:距今七百多年前,周达观所撰《腊风土记》对腊国佛教文化景况如佛教教派、宫观特征、南传佛教仪式、仪式音乐活动以及相关民俗活动等,进行了迄今所见历吏较为久远、材料较为详尽贴切的记录和梳理。经与今天云南傣、布朗、德昂等信仰南传佛教民族的同类音乐比较,彼此含有较多共性特征。在浩如烟海的汉文史籍里,这是继“骠国乐”之后的又一份对仪式及仪式乐舞作出详细记载的重要史料,有助于我们了解今天中国南传佛教乐舞文化的来龙去脉,对东南亚南传佛教文化吏研究也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真腊风土记》 傣族 布朗族 南传佛教 仪式音乐
  • 简介:晚明文学家袁宏道的《叙小修诗》是晚明文学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章,文中提出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观点,成为了晚明公安派文学的旗帜性主张,该文在论及其文学理念的同时,也对当时的民歌有所提及,并提出了“声”这一美学命题。晚明作为一个具有转型性质的特殊历史时期,无论在思想上还是社会结构上都产生了深刻变迁,而“声”问题的提出正是在理论上对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回应。“声”的背后折射出禅宗思想对于晚明音乐理论的影响,其蕴含的美学思想以及社会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与挖掘。

  • 标签: 袁宏道 真声 禅学 礼乐思想
  • 简介:《唱论》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声乐论著,在字与声、字声与气息配合方面提出“字、句笃、依腔、贴调”,“声要圆熟,腔要彻满”的观点。这些观点对我们现今的声乐演唱及教学依然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为建立中国民族声乐学派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唱论》 发声 咬字吐字 字正腔圆
  • 简介:6月19日晚,西安音乐学院二胡专业硕士研究生呼延梅文在该院音乐厅举办了胡琴独奏音乐会。梅文的胡琴独奏音乐会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不妨先把她演奏的曲目开列于下:《汉宫怨》二胡演奏《三六》同上《秦腔主师随想曲》同上《河南小曲》同上《平湖秋月》高胡演奏《鸟投林》同上《草原上》中胡演奏《长城随想》二胡演奏

  • 标签: 独奏音乐会 二胡演奏 长城随想 汉宫怨 西安音乐学院 中胡
  • 简介:在众多的美术类戏曲文物中,传世绘画是重要一种。明万历以后,随着戏曲版画的盛行,涌现出一批为戏曲版画绘制底样的画家。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少数成名文人画家也偶尔涉及戏画.内容主要是歌咏著名的戏曲故事和人物,也有的画家开始为某些话本、词话描绘插图。

  • 标签: 《金瓶梅词话》 插图 场面 玉环 演出 堂会
  • 简介:2016年8月24日至27日,笔者到山西长治观摩了第九届“牡丹奖”曲艺大赛北方鼓曲节目,感触颇深。这次参赛的30多个节目是从100多个报选节目中遴选出来的。笔者作为一个天津人,为听到家乡的曲艺感到亲切,为看到家乡的演员感到自豪,但也为天津曲艺乏“新”可陈而感到遗憾。

  • 标签: 节目 曲艺 北方 长治 大赛 牡丹
  • 简介:周贻白(1900—1977),中国著名的戏剧史家、戏剧理论家、戏剧电影作家。一作夷自,原名炳垣(一作炳然),曾名一介、慕颐,笔名六郎、剑庐、云谷,一度化名杨其敏。湖南长沙人。1900年12月出生于长沙坡子街。

  • 标签: 诞辰110周年 周贻白 戏剧理论家 教授 纪念 案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