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0 个结果
  • 简介:德国“威登国际钢琴比赛”由德国威登音乐学院和德国法兰克福国际音乐艺术学校联合创办,比赛每两年举行一次。自2004年起开始在中国设立赴德国参赛选手选拔赛,获奖者将直接赴德国进行总决赛。此项比赛受到德国威登市政府的支持,市长亲自参与并出席颁奖典礼。

  • 标签: 国际钢琴比赛 德国 巴登 音乐学院 艺术学校 法兰克福
  • 简介:利普(LIPS)是当代俄罗斯著名的扬演奏家、教育家。他首演了多部扬作品,为确立扬在古典音乐中的地位起到了巨大作用。他对不同音乐作品的演奏,体现出了他演奏风格的各个特点。研究利普演奏风格及对指法、触键、风箱技术的理解,对了解当代俄罗斯扬演奏艺术有着重大意义。

  • 标签: 巴扬 指法 风格 节奏 声音 风箱
  • 简介:2006年上海音乐出版社联合美国原出版商秋思公司(NEILA.KJOS)在中国隆重推出由美国钢琴教育家蒂安夫妇共同编写的《蒂安钢琴教程》,如今该套教程已占有了中国部分市场,并逐步扩大。笔者有幸于2017年6月27-28日参加了蒂安钢琴教学成功之道师资培训,通过我国钢琴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赵晓生教授与蒂安精英讲师李晶的现场讲座,了解了蒂安教程分册设计与其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方法,其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对本人的钢琴教学有一定的启发性。本文将结合蒂安钢琴教学理念与讲座内容谈谈对应用型高校钢琴教学方面的想法,希望能与同行互相交流学习。

  • 标签: 巴斯蒂安 钢琴教学 应用型高校
  • 简介:通过对巴托克《小宇宙》中第79首《献给约翰·塞蒂安·巴赫》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曲家对精密逻辑的把握、对传统的关注和独具特色的音乐语言。笔者通过布鲁姆的"诗歌理论"、申克分析、莱尔达尔和杰肯多夫的"树形标记"、音乐符号学分割方法对作品进行了一番新的解读,认为音乐的意义来自文本自身和它音乐文本。

  • 标签: 文本批评 互文性 “树形标记” 音乐符号学
  • 简介: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德国从十三世纪起,历经漫长分裂,直至1871年才实现统一,而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又让这个统一国家灰飞烟灭。战后,英、法、美、苏对德国的分区占领以及随后的东西德对峙,深刻影响了德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与政治版图的分裂、合并相伴,德国的广播机构同样经历了分分合合的历程。但不同的是,政治版图的变化造成的是动荡与苦难,

  • 标签: 广播机构 交响乐团 斯图加特 德意志 巴登 双塔
  • 简介:2008年金秋的北京迎未了第三届国际钢琴艺术节。应邀前来的艺术家,就有大名鼎鼎的奥地利钢琴家保罗-杜拉-科达先生。国内听众通过他两百多张唱片和几次来华演出已经感受到了他深厚的艺术造诣。如今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仍然活跃在国际音乐舞台上,风采不减。

  • 标签: 音乐演奏 钢琴学派 古典 艺术造诣 艺术节 艺术家
  • 简介:你的康舞把雪山跺颤,你浑厚歌喉震塌冰川,像山鹰般勇猛强悍,太阳染透铜色容颜,呀啦里索、康汉,坚强信念撑起家园,灾难无法阻挡向前,你的胸膛有扑不灭的火焰。

  • 标签: 歌词 音乐艺术 歌曲 《康巴汉》
  • 简介:狭窄蜿蜒的鹅卵石道,夕阳下几座古老的教学,在不知有汉何论魏晋的世界里,佩·德·法扬以遗世独立的超然和淡定,展示着惊心动魂的美……

  • 标签: 桃源 夕阳 魏晋
  • 简介:<正>什么是“微分音”?凡音程小于半音的统称“微分音”(Microtone)。一个全音分为两个音的称为半音(1/2音),一个八度共有12个音;一个全音分为四个音的称为四分音(1/4音),一个八度共有24个音;一个全音分为六个音的称为六分音(1/6音),一个八度共有36个音;一

  • 标签: 四分音 微分 全音 作品 创作 作曲家
  • 简介:科尔托演奏肖邦与舒曼作品科尔托的一生中最为主要的声誉便是来自于他对肖邦和舒曼的作品,以及法国音乐的诠释,其中又以肖邦的音乐最为突出。拿索历史录音系列之前已经对钢琴家演奏肖邦作品的录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发行,这张唱片则为大师演奏舒曼独奏作品的录音开了个好头,相信这方面还会有后续的发行。唱片的内容包括肖邦的《第二钢琴奏鸣曲》,以及舒曼的《狂欢节》与《童年情景》,这些都属于钢琴家的晚期录音。

  • 标签: 拿索斯 肖邦作品 专柜 《童年情景》 钢琴奏鸣曲 钢琴家
  • 简介:  在庞大的打击乐器家族中,马林琴(Marimba)是一件非常重要的键盘式独奏打击乐器.它最早出现在非洲大陆东部和南部,1920年美国人迪根(Deagan)制造了具有双排键盘、按照半音排列并带有金属支架和金属共鸣管的马林琴一此为真正意义上第一台现代马林琴.经过不断发展,今天马林琴已成为一件成熟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打击乐器.演奏者在演奏马林琴时需要用手中所持握的琴槌敲击,来使木头音板产生振动,从而发出声音.……

  • 标签: 琴槌选择 谈马林琴槌
  • 简介:<正>艾·萨姆曾经这样写道:“汉立克是德国音乐评论家、美学家、音乐学家、文官。他是第一位伟大的职业音乐评论者、音乐美学的重要贡献者、音乐鉴赏学的先驱。他写的音乐评论和音乐家传记,传播有半个世纪。他的尖锐的批评,流畅的笔触,深博的评。介,至今仍具有相当的价值。”

  • 标签: 汉斯立克 音乐美学 音乐评论家 音乐鉴赏 音乐学家 评传
  • 简介:立克是十九世纪后半叶以来有代表性和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唯新主义音乐美学家,对近代西方音乐美学来说是个建设者。当十九世纪中叶随着《罗恩格林》的成功和兴起的继而风靡全欧洲乐坛的瓦格纳的艺术理论,使他非常激愤。他竖起了所主张的:“音乐不是描写感情和事物的”异旗,针锋相对的与瓦格纳抗衡;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辩论。汉立克被“未来音乐”的倡导者们严厉遣责的同时,他则大声疾呼要从根本上修改认为“表现感情才是音乐的本质”过了时的美学观点。汉立克凭着《论音乐的美——音乐美学的修改新说》这本小册子,成为康德(1724—1804)以后唯心主义美学家行列中的一员。

  • 标签: 汉斯立克 音乐美学 瓦格纳 音乐理论 十九世纪 作曲家
  • 简介:这首可爱的钢琴小品(),也译作"华丽曲"或"装饰性小品".这是舒曼首先应用于钢琴音乐创作的一个曲名,乐曲所采用的音型甚富于装饰性效果,而抒情性的幻想乐风更是这一作品的明显特征.此曲作于1839年,这正是舒曼与克拉拉结婚前一年,可以说是事业与爱情顺利进展的时期,他那愉快幸福的精神状态很自然地注入到自己的创作中,中所流露出的柔情蜜意和诗一般的美好境界是他感情生活的真实写照.

  • 标签: 舒曼 《阿拉贝斯克》 钢琴小品 写作手法 阿图尔·鲁宾斯坦 威廉·肯普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