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关于西周雅乐到底是无“商”声还是无“商”调的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从汉代的郑玄开始直到现代的许多学者,仍就对此问题有着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本文通过综合前人对此问题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历史文献,对《周礼·春官·大司乐》、《荀子·王制》及《乐记·宾牟贾》中有关“商”的问题的记载重新作以解释,并由此得出:西周雅乐是无“商”调,而非无“商”声,雅乐无“商”调与编钟无“商”声并不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的结论。

  • 标签: “商”声 “商”调 编钟
  • 简介:本文针对以往学术界有关鼓吹乐的起源提出质疑,溯流探源,实名,对鼓吹乐的历史脉络进行了详细地梳理,着重指出鼓吹乐的起源由来已久,它追溯于远古,酝酿于先秦,得名于秦汉,传承于万代.从昔日的皇宫贵族到今日的庶民百姓,瞬间的美感经验凝聚着多少年的沧桑巨变,独有的艺术价值在新的世纪向现实洞开,在中华民族音乐的发展历史中独树一帜,在传统音乐的河流中奔腾向前.

  • 标签: 鼓吹乐起源 溯流探源 实名之辨 历史脉络
  • 简介:西晋潘岳的《笙赋》中第10句提到了“熟簧”一词。关于潘岳所说"熟簧"的质料,文章的作者从文献记载、考古材料、《文选》注释版本、引文语法结构这四个方面对潘岳《笙赋》中所载"熟簧"进行初步考,认为潘岳《笙赋》中所说的“熟簧’’为竹制这一结论。

  • 标签: 潘岳 《笙赋》 熟簧 考辩
  • 简介:元人燕南芝庵《唱论》是一部论述我国古代声乐艺术的著作,内容涉及元曲体裁、结构、宫调、演唱技法等诸多问题。全文结尾有“词山曲海,千生万熟。三千小令,四十大曲”语,此处之“大曲”并非指“宋教坊大曲”,而是指元北曲杂剧与诸宫调,“四十大曲”则是泛指元北曲杂剧与诸宫调作品数量多。芝庵在观念上用“大曲”指称元北曲杂剧与诸宫调,实际反映了其对大曲与元剧曲音乐之间演化关系的认识。

  • 标签: 《唱论》 小令 大曲 乐府 套数
  • 简介:●麥當娜、席琳狄翁四喜臨門,羅倫希爾摘取五朵金花全球瞩目的乐坛盛事葛莱美奖颁奖典礼今年2月25日登场。近年来葛莱美奖的学院味愈来愈淡,市场流行味则是愈

  • 标签: 歌手 最佳节奏 流行 古典音乐 乐坛 歌曲
  • 简介:在中国的80后这一代小提琴演奏家中,能让观众脱口而出的名字屈指可数,炅是其中的佼佼者。有人说她高冷,有人说她隐匿于社交世界,有人说她神秘,有人说她顺风顺水得让人羡慕。但其实,她和所有踏入三十岁大关的80后一样,有着自己的困惑与不解。

  • 标签: 王之 小提琴演奏家 80后
  • 简介:<正>都说林宥嘉是星光帮里唱功较好的一个,也是在2008年发行专辑的星光三子中,被很多人在唱功方面给予赞赏的一个歌手。在这个唱功出色的歌手已经快成为流行歌坛稀有品种的时代,这样一位新唱将的演唱会,理应给人的,除了更多的听觉享受之外,当然还有那种未来还在的期望。

  • 标签: 霸林 帮里 稀有品种 子中 陈奕迅 张学友
  • 简介:朱熹的禁戏历来被视作理学禁锢民间音乐的枷锁。本文拟从“存天理、灭人欲”的内涵、“禁戏”的历史背景、福建地方民俗等几个方面对此加以辨析,力图以更加客观全面的眼光看待朱熹的禁戏措施,还其更加公正的历史评价。

  • 标签: 朱熹 民间戏曲 禁戏
  • 简介:"昆弋腔"本是昆腔、弋阳腔(弋腔)的合称。如清代以来北京的昆腔、弋腔常常合称"昆弋",兼唱两腔的戏班称为"昆弋班"。近数十年来又有研究者认为"昆弋腔"是吹腔的别名(或其前身),这种认识的形成与清乾隆年间刊行的剧集《缀白裘》很有关系。《缀白裘》主要收录昆腔戏,同时也收录了一些昆腔以外的杂腔

  • 标签: 昆弋腔 缀白裘 弋阳 辨疑 枞阳腔 摘锦奇音
  • 简介:关于《鸣凤记》的作者,不外有三种说法:一是世贞;二是无名氏;三是世贞门人。认为是无名氏的,多依据明代曲论家的记述,因为在他们的多种著述里,大都把《鸣凤记》归入无名氏作品之列。如吕天成《曲品》下卷,把剧作分为"旧传奇"、"新传奇"和"作者姓名有无可考"三类,《鸣凤记》就被列在第

  • 标签: 王世贞 鸣凤 无名氏 杨继盛 王骥德 中国文学史
  • 简介: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有自己喜欢研究的东西,羽佳在国外生活了一段时间,对“星座”产生了很大的趣,与此同时,她的琴技也越来越好了,演出中,经常能看到她的“炫技”。

  • 标签: 星座 炫技 故事 女孩 小朋友 琴技
  • 简介:本文通过对唐燕乐七角调音阶的考释,推论出唐燕乐为清乐、俗乐音阶并用之宫调体系。宋宫廷燕乐由于受统治阶层推崇雅乐为正、燕雅合一思想的制约,实则已被纳入雅乐宫调体系。唐、宋两代燕乐宫调体系之间在乐学性质上的差异,是直接导致宋代教坊的燕乐用调失落为十八宫调的真正的原因,而成为中国音乐发展史上的一种奇特现象。唐燕七角调虽然自宋代起已在宫廷音乐中已名存实亡,但在民间却依然有所传承与保留的渠道,至今仍能从一些民间流传的乐种中找到其遗存。

  • 标签: 七闰为角 俗乐音阶 燕乐七宫 清乐音阶 名同声异 燕雅乐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在革命圣地延安提起平剧研究院演员洪宝,由于他那精采的武生表演艺术影响所及,上至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周恩来副主席、彭真校长、贺龙司令员,下至党、政、军、文、群各行各界,几乎没有不熟悉这位演员名字的,就是到了全国解放后的五十年代初,当周总理准备出国参加亚非会议的前夕,在一次为他举办

  • 标签: 抗日战争时期 朱德总司令 革命圣地延安 五十年代 伐子都 艺海
  • 简介:清代许多曲家,其生平事迹往往湮没不彰;其生卒年,在清人的戏曲书录中,也常常失载。而检索近人编纂的一些戏曲专著和工具书,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清代卷》(中华书局,1996年)、《中国曲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等,相关的记载又或

  • 标签: 清代 曲家 生平事迹 考辨 生卒年 石庞
  • 简介: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幅南宋宫廷画师所作的艺术珍品《大傩图》。20世纪80年代,有学者撰文指出该图与《周礼》等古代文献所记载的傩形象不符。此后,学术界基本形成共识,认为《大傩图》名不副实。本文通过文献梳理,认为宋代大傩世俗化发展达到极点,成为包罗万象的世俗歌舞表演,该图正是当时大傩实际情况的真实写照,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代傩仪式歌舞的变化。

  • 标签: 大傩图 村田乐 南宋 世俗化
  • 简介:<正>《味兰簃传奇》包括《侠女记》和《烈女记》两种。今国家图书馆藏有《侠女记》同治刊本和光绪七年刊本,《烈女记》有光绪七年刊本。《侠女记》卷前有作者写于同治辛未十一月望冬的《自序》、卷末有《主人杂记》和作者的题词。全剧共

  • 标签: 侠女记 《自序》 月望 进士第 云臣 国家图书馆
  • 简介:视唱练耳是一门音乐基础课。音乐作品所包括的各种技术问题,例如记谱法、节奏、节拍、音准。音程、和弦、调式、调性、转调及变化音等等的掌握,都属于视唱练耳所要训练和要解决的内容。怎样使学生能真正地掌握这些内容,抑或教师如何围绕教学方法去思考视唱练耳的学科性质?这些无疑是摆在每一位从事这方面教学和研究工作人员所应该考虑的问题。笔者手头有一本专著(视唱练耳教学法论集)(作者光耀,太白文艺出版社1999年7月出版,西安。以下简称“著”),以一个长期从事该学科的教学与研究者的独特视角,全面系统地概括和总结了我国视唱练耳教学体系发展和逐步完善的理论及教学法则。兴致及共呜深化为某种责任,读完此书,有许多感慨

  • 标签: 书评 王光耀 视唱练耳 教学理论 教学研究
  • 简介:<正>《凄凉犯》是白石自度曲中的一首犯调曲。古人作曲用犯调,是取其声韵的变化,给人以清新美听的感受.“一曲中间,必有忽焉转易其音调者,盖取其声韵之变,最为奇妙。”(明蒋克谦《琴书大全·曲调上》)陈旸《乐书》云:“明皇时,乐人孙处秀善吹笛,好作犯声,时人以为新意而效,因有犯调。”这里的犯声即犯调。犯,是侵犯。犯调即犯入他调。因犯调在唐代早已被熟练运用,所以元稹的《元和五年,予宫不了,罚俸西

  • 标签: 犯调 自度曲 姜白石 双调 白石道人 吴文英
  • 简介:明万历以后,曲坛上形成了两大流派——玉茗堂派和吴江派。两派展开了长期的论争,论争的焦点即在于如何处理剧本内容和戏曲格律的关系。作为吴江派的领袖人物沈璟,他感到戏曲格律的重要性,便在前人的基础上编纂了一部南曲谱——《南九宫十三调曲谱》。尽管沈谱有着较高的价值和积极意义,但它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沈璟在编写之时,往往不尊重原文随意改动,态度不够谨慎,致使失误之处颇多。从另一方面来讲,在当时的戏曲

  • 标签: 冯梦龙 词谱 曲谱 不足之处 戏曲 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