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张生,是中国戏曲《西厢记》中的典型形象,历来为读者所称道。他是一个追求爱情、婚姻自由的多情才子。他的性格特点结合挚诚、专一于一体,并具有市民的性格特色,具有丰富的感染力。

  • 标签: 才子 多情 市民化
  • 简介:现存明清《西厢记》改本有十四部全本,其中传奇改本十部,杂剧改本四部。明清《西厢记》改本有如下特点:一、基本保留元杂剧《西厢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删减次要情节和人物,突出强调男女主角的感情戏。二、改北曲套数为南曲套数,使用南北合套和集曲,注重剧场主体之间的交流互动。三、以文人视角改编的改本,强调伦理教化;以民间视角改编的改本,宣扬市民意识。

  • 标签: 西厢记 传奇 杂剧 改本
  • 简介:陳志憲的《西厢記箋證》是自'五四運動'以來最早完成的一部《西厢記》現代注釋本,却向被學界忽略。本文辨析其中的得失,兼與通行的校注本比較,認爲其在古籍整理和注釋方面自成一格,仍有學術價值。

  • 标签: 西厢記箋證 陳志憲現代注釋本
  • 简介:长期以来,戏曲研究界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不是把古典戏曲剧本与舞台演出结合起来考察,而是仅仅钻研剧本,结果把戏曲剧本当作诗词小说等一样的案头纯文学来看待,不能揭示出戏曲剧本区别于其它文学形式的特点。

  • 标签: 《西厢记》 动作性 戏曲剧本 语言 戏曲研究 舞台演出
  • 简介:元代戏剧家王实甫写就的元杂剧《西厢记》,是一部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中国古典戏曲名著。该剧中青年书生张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一见钟情而又历经波折的爱情故事,令人难以忘怀;而积极促成这桩美满姻缘的丫鬟红娘,从此成为了热心替有情人牵线搭桥者的代名词。掩卷深思,剧中令读者和观众倍感称奇惊异的,不仅仅是莺莺的闭月羞花之貌,或者女性特有的那份温柔多情;更在于她为了追求自山爱情与幸福生活而冲破封建礼教束缚、“偷吃禁果”的那种大胆果敢。

  • 标签: 《西厢记》 性爱描写 中国古典戏曲 爱情故事 一见钟情 闭月羞花
  • 简介:安葵在《戏剧文学》(2008.4)发表同题文章,文章认为,金章宗朝时人董解元所作《西厢记》(人们称为《董西厢》)以其文学上的巨大成就一直为人们所重视,但它属于什么体制,人们却不清楚。直到王国维才论定《董西厢》为诸宫调。王国维的观点得到后来的戏曲史家的赞同。文章从诸宫调的音乐体制和《董西厢》的文学成就两个方面论述了《董西厢》对后来戏曲的影响。诸宫调作为一种音乐体制在戏曲的形成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周贻白说,诸宫调“在故事的说唱同时,在每套曲调前后加以叙述,

  • 标签: 《董西厢》 戏曲 戏剧文学 《西厢记》 诸宫调 文学成就
  • 简介:西厢定本》是明人对元人王实甫《西厢记》杂剧的改编。本文试图对改编者的具体改编实践进行分析。评价其得失,对学界曾出现的有关此文献的不当评价作一些纠偏。

  • 标签: 硕人 《西厢定本》 《西厢记》改编
  • 简介: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必然揭示了一定历史时代生活情境中的人的心理状态,融入了作家的主体精神和精神追求.以及在这种精神追求下面潜藏着的某种文化模式和传统心理的暗流。元朝是一个由蒙古贵族建立的王朝.民族歧视使汉族知识分子受到极不公平的待遇,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元代文人的心态极其沉重。

  • 标签: 元代文人 《西厢记》 自恋情结 折射 历史时代 精神追求
  • 简介:日本天理大學圖書館藏有《西厢記》明清珍稀刊本四種:明萬曆刊《元本出相北西厢記》、明萬曆間三槐堂刊《重校北西厢記》、明萬曆間游敬泉刊《李卓吾批評合像北西厢記》、清康熙間潘氏渚山堂刊《西來意》,均爲塩谷温舊藏。兹作介紹。

  • 标签: 西厢記 塩谷温 三槐堂 游敬泉 渚山堂
  • 简介:演出时,台上精彩纷呈,台下聚精会袜演完后,演员频频谢幕,观众意犹未尽。这是2008年初由方亚芬、钱惠丽、张永梅、吴群献演《西厢记》时的动人情景。

  • 标签: 《西厢记》 越剧 演出 谢幕 演员
  • 简介:王实甫笔下的"张生跳墙"纯系误会,莺莺本意是要亲自前往张生书房。围绕着解诗-跳墙作者进行了多方面的暗示性叙述,包括"西厢"、"玉人"意义所指的变化;张生对莺莺家教的认知;以及对于才子佳人私会后花园之地点和跳墙之方式的惯性思维,等等。跳墙一节在刻画张生"志诚"形象和保证莺莺性格逻辑的合理性、集中表现情理矛盾等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多角度的暗示性叙述,需要接受者细心体察方可悟得其中机窍,发出会心一笑。总之,"张生跳墙"是《西厢记》的艺术精华之所在,也最能体现作者的独运匠心与巧妙构思。

  • 标签: 误会 暗示 跳墙 玉人 “志诚”
  • 简介:越剧《西厢记》是根据元人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改编而成,对原剧思想艺术主题的理解与把握决定了改编剧的基调。而改编剧的节奏是否紧凑、矛盾冲突是否集中、语言是否优美、结构是否严谨,是衡量改编剧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选取新、旧两版《西厢记》进行比较,探讨了两版《西厢记》各自的艺术特点,两版《西厢记》对王实甫《西厢记》语言、剧情和塑造红娘形象等方面的改编。

  • 标签: 越剧 西厢记 剧本
  • 简介:“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元代剧作家王实甫的一曲《西厢记》似古代青年男女爱情宣言的第一声呐喊,无愧于“《西厢记》天下夺魁”的美誉,带着“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穿越了700多年的时空。当它遇上蒲剧这一古老的戏曲剧种时,更是进发出了绚烂的艺术火花。蒲腔蒲韵演西厢:碰撞彰显戏曲之美众所周知,《西厢记》的故事发生在唐代河东蒲州普救寺,即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市。这里,同时

  • 标签:
  • 简介:汤显祖和屠隆都是明代重要的戏曲家,也是志同道合的至交。本文着重考证他们在遂昌的交游,探讨《玉茗堂批订董西厢》的真伪,以及此次两人的遂昌相会在晚明戏曲史、文学史上的意义。

  • 标签: 汤显祖 屠隆 遂昌
  • 简介:音乐剧《摇滚·西厢》的故事源自唐代崔莺莺和张生的传奇小说,后世由此演变而成的艺术作品种类繁多,其原本的故事情节和角色性格也逐渐变化并愈加丰满。而音乐剧《紫石街》则是根据文学作品中潘金莲的故事为基础改编而成。笔者尝试从女性意识的角度来理解这两部作品,将聚焦点放在这两部作品的女主角崔莺莺和潘金莲身上,重点观察和比较这两位女性由于各自性格和思想的差异,如何从对自由爱情相似的渴望,到逐渐做出的不同选择以及最后所导致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

  • 标签: 女性意识 音乐剧 女主角 摇滚 艺术作品 故事情节
  • 简介:考证《金瓶梅》的作者,已随着“金学”的勃兴,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众所瞩目的课题。而在中外学人不懈地搜罗、爬梳、检校、考索等学术努力下,此项研究之资料日见丰富,线索日趋显明,《金瓶梅》的作者,仿佛要掀揭而出了。

  • 标签: 《金瓶梅》 《西厢记》 作者 李开先 描写 古典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