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5 个结果
  • 简介:从运用高科技来进行动作表现的《罗宾汉》(RobinHood,2010),到太空歌剧、获得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提名的《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2012),再到同样视效惊人的古装片《出埃及记:法老与众神》(Exodus:GodsandKings,2014),英国导演雷德利·斯科特(RidleyScott,1937-)近年来的作品,表现出了其对于视觉审美的执着追求。而硬科幻作品《火星救援》(TheMartian,2015)则可以视作宝刀不老的斯科特的一次转型之作。电影讲述了因意外而无法与队友们一起返航,被迫滞留在火星的美国宇航员马克·沃特尼在火星上寻求一线生机,并最终成功与救援队伍会合的故事。从电影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影片提名和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导演提名来看,斯科特的《火星救援》可谓是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 标签: 视觉效果 救援队 火星 审美风格 美学视角 奥斯卡金像奖
  • 简介:在观看影视片与观赏戏曲演出时,观众会产生出两种不同的审美心理反映。在观赏影视片时,其审美心理集中反映在该影视片的故事性上;而在欣赏戏曲演出的过程中,观众的审美心理则主要集中在对整台演出的总体艺术把握上。

  • 标签: 审美需求 艺术 戏曲演出 审美心理 影视片 心理反映
  • 简介:本文以阿达1978—1986年之间所导演的六部动画片为研究对象,进行阿达动画片艺术风格的研究。其中以对阿达的代表作《三个和尚》和《蝴蝶泉》这两部动画片的分析为主。

  • 标签: 阿达 动画片 导演艺术风格
  • 简介:土耳其电影导演努里·比格·锡兰,入行20年,所留作品不多,包括一部短片和八部剧情长片。他所有的作品几乎都入围柏林、戛纳等奖项角逐大奖!真可谓是"最能够获得大奖的"天才导演。1995年,锡兰的首部作品——18分钟的短片《茧》,获得戛纳金棕榈奖的提名。在这部还略显生涩的处女作中,锡兰标签式的印记有了端倪:非线性叙事结构,时序模糊,意识流手法,构图、取景的雕琢,画面斑驳的质感、人与景、景与

  • 标签: 锡兰 戛纳 意识流手法 艺术风格 叙事结构 情感诉求
  • 简介:法国电影杂志创建人路易·德吕克曾说:“真正的电影是从现实的平民生活和大自然中发掘出诗和美的电影。”①电影表达的不仅是导演的情绪与观念,同时也反映着整个社会的情绪与欲望,社会矛盾的激化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在银幕之上。批评社会的电影经常凸显出创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如何在镜头语言与叙事方法中融入对社会现实的看法,其中重要的是,导演自己必须要有明确的意识,是想让人们通过作品反观自己的行为,还是仅仅追求娱乐性而已。

  • 标签: 艺术电影 国别 东亚 题旨 观照 风格
  • 简介:北方地区文化多元一体、相互交融辉映、丰富耀眼,在这种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各地区刺绣艺术审美情趣、艺术风格、色彩理念、图案寓意、工艺技巧等表现形式,也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对自身生活方式的理解与适应,以及对精神世界的反映。

  • 标签: 北方民间文化 民间刺绣 审美情趣
  • 简介:从东西方文化差异看影视配音艺术风格侯丽红据上海电影译制片厂的老前辈们回忆,我国的译制片配音事业刚刚起步时,他们估计,中国译制片配音事业最多搞40年,因为到那时人们的文化素养提高了,人人都会了一两门外语,就不需要再看译制片了。然而,自从1948年我国第...

  • 标签: 东西方文化差异 译制片 影视作品 影视文化 影视艺术 摩托车
  • 简介:《村戏》以中国当代史上的两个阶段为影像内容,进行了带有戏曲美学特征的历史空间可视化营造。影片叙事围绕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人物内在情感,不是按照历史因果找寻的动力逻辑进行影像建构与阐释,而是表现出旁观历史运行自然起伏的道家审美态度。

  • 标签: 历史影像 可视化 因果动力逻辑 重临现场
  • 简介:胡爱萍,国家一级演员。江西萍乡人,从艺四十余年,是江西著名的采茶戏演员。他主演萍乡采茶戏《榨油访风情》、吉安采茶戏《远山》和《有事找老杨》等,闻名全国。由于他的"唱、做、念、打"诸佳,曾多次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大奖"、"文华新剧目奖"、文化部现代戏调演"优秀演员一等奖"等。中国戏曲从古至今,以唱功为首。胡爱萍亦因其唱功突出,已成

  • 标签: 萍乡采茶戏 江西萍乡 演唱艺术 国家一级演员 文华大奖 五个一工程奖
  • 简介:我认识沈浮同志比较晚,1942年,他从成都来到重庆,先后自编自导了《重庆24小时》和《金玉满堂》两出话剧,我才同他熟识起来。不过,1942年离今天也几乎近半个世纪了。在这半个世纪里,沈浮同志编导了许多部杰出的影片,如《万家灯火》、《希望在人间》(解放前)、《李时珍》、《老兵新传》、《万紫千红总是春》、《北国江南》(解放后)《曙光》(“文革”后)等等。但是他的贡献远不止此。不仅因为他曾长时期担任海燕厂的厂长,因而海燕出产的影片中都灌注着他的心血,而且由于他的乐于助人的热情,各厂编导们往往都争取把自己的剧本、样片送给他看,求得他的指点和帮助,而我们的“沈

  • 标签: 沈浮 纪实风格 希望在人间 自编自导 新现实主义电影 老兵新传
  • 简介:<正>郑君里既是演员又是导演,1931年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起草《最近行动纲领——现阶段对于白色区域戏剧运动的领导纲领》。1932年加入联华影业公司为基本演员,先后在《大路》、《新女性》等近20部影片中担任重要角色。1947年与蔡楚生合作编导《一江春水向东流》。1948年参加电影剧本《乌鸦与麻雀》的集体创作,并单独执导了该片,以强烈的使命感和鲜明的时代感,真实地记下了蒋家王朝的"最后罪恶史"。影片在人物刻画、场面调度、镜头处理,以至细节运用等方面,都体现出他

  • 标签: 场面调度 导演 行动纲领 影片 新女性 特写镜头
  • 简介:1998年,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统领指挥中国军民团结奋斗,排除万难,战胜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灾,在人类抗洪历史上创造了奇观,谱写了光辉的一页。江泽民主席亲自题写片名、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大型故事片《惊涛骇浪》以精美的视听语言,真实而又艺术地再现了这场军民抗洪的伟大壮举,塑造了一批感人至深的抗洪英雄群像,讴

  • 标签: 故事片 《惊涛骇浪》 抗洪题材 八一电影制片厂 审美化 艺术化
  • 简介:在中国绘画史上,徐渭无疑是一位具有开创精神的天才式人物,他擅长书法、戏剧、绘画、文学、诗词,尤其在绘画上的成就最大。他的绘画,打破了工整严厉的花鸟画风,开创了大笔恣意挥洒,纵横睥睨的大写意风尚,极大地丰富了水墨花鸟画的表现力,为中国绘画史的长卷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后世的中国画影响极其深远。在其之后四百多年的中国画坛上,陈老莲、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赵之谦、虚谷、吴昌硕以及近现代齐

  • 标签: 徐渭绘画 绘画风格 风格初探
  • 简介:《QueerEyefortheStraightGuy》是香港明珠台播出的一档英国电视节目,长度约1小时。标题直译是“用同性恋眼光看正常人”,港译为《粉雄救兵》。“粉雄”有明显的同性恋倾向,而“救兵”则取片中5人小分队总是扮演为故事主人公解决生活难题的救兵之意。这5人小组由“时装圣手”、“家居装饰圣手”、“美酒佳肴圣手”、“扮靓(美容)圣手”和“交际圣手”组成。

  • 标签: “秀” 审美 同性恋倾向 电视节目 家居装饰 Eye
  • 简介:光线是摄影师艺术的本体,事实上也是影片的本体。电影影象是没有实体的,它们只是光——变化着的彩色的和明暗的光。由胶片材料的性质所决定,影象只在光作用于胶片感光乳剂银的化合物处才能被纪录下来。没有光就没有影象而只是一片黑。银幕形象的性质和品格决定干摄影师对照明选择的高下。

  • 标签: 黄宗 照明设备 银幕形象 布光 爱因汉姆 特写镜头
  • 简介:<正>一特性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的特性,艺术家只有认识了它的特性并有效的掌握,充分发揮它的作用,才能使艺术的表現力更强烈。至于电影艺术究竟有些什么特性?至今各有說法,由于水平所限,我只能从自己的实践中釆探索一下电影美术的特性。电影中的美术是为电影艺术服务的,因此它的特性也是从屬于电影的特性的。我理解电影美术的特性有三个:一是綜合性,二是运动性,三是形象的具体性。

  • 标签: 电影美术 电影艺术 艺术效果 电影美工 特性 电影创作
  • 简介:风格问题由于其固有的感性、主观性、经验性而少有人研究,但在电影创作中是极其重要的问题,尤其在剧作实践中。本文尝试在应用理论层面总结剧作风格生成的规律,围绕风格的“情感性”这一核心,结合电影片例,从题材分析、人物塑造、结构模式、氛围营造、节奏表达、文字感觉等剧作要素与风格的关系入手,探讨风格生成的影响因素,力图使剧作的风格规划与设计成为相对主动的、可操作的过程。

  • 标签: 剧作 风格设计 情感基调
  • 简介:恐怖片在类型化的形式系统中已经逐步形成其特定的技巧并发展出独特的风格,而观众作为电影的接受主体,其心理特点对其风格化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认同心理、完形心理等典型的影视心理探讨找出指导恐怖气氛的电影风格化形成的心理依据,并通过对电影风格化形成中的摄影、构图、剪辑等要素的具体分析,探讨影视心理和影片风格结合的有效途径。

  • 标签: 恐怖气氛 电影风格 认同心理 完形心理 主观镜头 不稳定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