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7 个结果
  • 简介:2009年初,西藏博物馆又得到了一件珍宝,那是从山南地区泽当镇一户农家征集到的一部珍贵的手抄藏文《八干颂般若波罗》。这部《八千颂》长61厘米,宽8厘米,共365页,完整,成书于18世纪、保存状况良好。配有一对松木夹板。整书以藏文乌金体即正楷字书写,其中前三页为蓝淀纸金汁书写,两端各彩绘释迦牟尼、般若佛母等六张尊像,而其余均为白纸黑墨,整书字迹工整、流畅而清晰可辨。

  • 标签: 般若 藏文 西藏博物馆 山南地区 18世纪 释迦牟尼
  • 简介:本文对"涯"及"唧"二词的含义进行了重新考证,兼与<‘涯'、‘唧'与竹筒饭和啖鼠文化>一文的作者商榷,认为二词并非壮语音译词,"涯"乃"崖蜜"之误,"唧"乃"蜜唧"之误.文章还浅述了壮侗语民族的啖鼠文化.

  • 标签: 崖蜜 蜜唧 啖鼠文化
  • 简介:殃怪以祈福祉是壮族麽教的基本教义,属宗教禁忌范畴。麽以程式和主题为表述策略,详实细致地展现了麽教“七十二殃怪”的禁忌情况,表现出鲜明的程式化语言特征,以及关注族民生产生活的内容特征。麽对禁忌事象的尽情铺陈是民间口传诗学充实诗文内容、延展表演时长的创作技法,客观上对麽经受众起到了安抚个体心理和整合族群关系的文化调适作用。麽中禁忌观念与神灵观念的对应,有力诠释了麽教信仰的原生特质。源于禁忌局内人记述的麽禁忌内容,能为包括禁忌民俗在内的壮族文化研究提供丰厚可信的民族志史料。

  • 标签: 麽经 禁忌 程式 主题 壮族
  • 简介:1929年末,南京《时事月报》登载了一条爆炸性的新闻:《惊心动魄之日本满蒙积极政策——田中义一上日皇之奏章》。《田中义一上日皇之奏章》,即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田中奏折》。

  • 标签: 《田中奏折》 真相 积极政策 奏章
  • 简介:<正>11世纪上半叶,金山地区的部族活动情况与稍前时期相较,已有明显的变化。这首先表现在如下事实上;原服属于回鹘、黠戛斯或因这些部族的强大而为人忽略的土著部族又活跃起来,在不同的史籍中留下其活动的记载。其中之一,便是唐代即已著名的拔悉部。关于唐代的拔悉(拔悉、拔悉弥),最基本的史料为《通典》卷200,《太平寰宇记》卷199,《新唐书》卷217,以及伯希和1283号敦煌藏文文书《北域诸君王统志》。对这

  • 标签: 韵诗 喀什 密部 钦察 《突厥语大词典》 喀喇汗王朝
  • 简介:作为藏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保留了教的基本精神和形式。关于它的形成,既有深厚的思想背景,也有社会环境和经济基础。特别是它吸取当地的大众信仰,并与当地固有的苯教文化等相互作用,相互改造,最终形成了不同于印度教原型的藏传教。它除了一般教所具有的特点,也有鲜明的藏民族文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第一、咒术性;第二、完备的神灵体系;第三、严格的师承关系;第四、严密的教理体系;第五、严格规范的修持;第六、修行与活砩转世相联系。

  • 标签: 佛教 藏传密教 形成 特点
  • 简介:<正>我第一次见到邢肃芝君是在一九四四年的拉萨。当时我任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的英文秘书,初到西藏,人地生疏,我们只匆匆一面,再未接触,印象不深。但我记得邢君已在哲蚌寺学多年,告一段落,正准备返回内地。又记得就在那年,他去过一趟山南的扎里名山。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一部份在缅甸经商的云南商人退入西藏,加上原来在拉萨的内地人,人数不少,但据我所知,去过扎里的

  • 标签: 西藏 拉萨 国民政府 密教 抗日战争 办事处
  • 简介:“枢直学士”一职始设於五代後唐时期。从梁太祖朱温曾改枢密院为崇政院,设崇政使、副使,开平二年(908),置直学士二员。从唐同光时復崇政院为枢密院,改崇政院直学士为枢直学士,置枢直学士一人,

  • 标签: 学士 考论 宋代 枢密院
  • 简介: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创建人之一的方志敏同志,1935年1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后,在从容就义之前半年多的监狱生活中,以大无畏英雄主义精神奋笔疾书,向党和人民坦诚地表达自己的襟怀,观点鲜明地记述了许多革命史实,为党留下了一批珍贵的历史文献。

  • 标签: 方志敏 烈士 无产阶级革命家 中国工农红军 《可爱的中国》 英雄主义精神
  • 简介:<正>前言14世纪中叶,西突厥斯坦的察合台兀鲁思发生了一起重大的政治事件。回历746年(1345/46年),察合台汗国哈赞汗(1343—1346年在位)手下一位显赫的异哈扎罕发动了一场叛乱,反抗哈赞汗对汗国百姓乃至异们的残暴统治。翌年,哈扎罕打败了哈赞汗并将其处死,扶持窝阔台家族的人重新登上汗位。从此,察合台家旅一蹶不振,察合台兀鲁思的实际统治权落到了异们手中。于是,西突厥斯坦的异们开始寻求新的权力。哈扎罕与阿

  • 标签: 察合台汗国 撒马儿罕 集团 部队 沙米 首领
  • 简介:甲骨卜辞、古代文献与考古发掘中的曾与曾国常被混同对待,以致很难区别。曾作为地名,最早见于殷墟卜辞,其地位于今河南新密、新郑之间的溱水河流域,与西周随枣走廊的姬姓曾国及山东沂水流域的姒姓鄫国无涉。西周早期至战国中期的姬姓曾国位于湖北境内汉水以东的随枣走廊,其受封在西周早期,与后来的随同为一国。曾、随国号的变化与西周中晚期姒姓缯联合申国召来犬戎攻灭西周有关。作为禹夏后裔的姒姓曾,在古代文献中被写作缯、鄫,春秋以前地望在河南南阳方城,即古缯关一带,春秋以后迁往山东沂水流域苍山县古鄫城。文章认为应对古史记载不同年代、地域的曾、缯、鄫加以区别对待,才能廓清学术史上的曾与曾国谜团。

  • 标签: 曾随之谜 溱水流域 江汉流域 姬姓曾国 姒姓曾国
  • 简介:某报刊登的“考证”文章《呵呵这词哪儿来的?》说:“全军今夜须沉醉,樽前莫话明朝事。阵中主人心,酒深情亦。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 标签: 词语 词汇 词义 “全军”
  • 简介:周武王克商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但是,史籍文献的记载皆寥寥数语,惟《汲冢周书》中《克殷》和《世俘》两篇的记载最为详细。由于简册错乱,事件和时间顺序时有颠倒,遂至难以通读。现据《汲冢周书》文本结合其他有关文献对《克殷》和《世俘》进行合校,理顺武王克商的时间关系和事件发展的过程,以便学术界更好地利用这一重要文献对武王克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进行研究。

  • 标签: 《汲冢周书》 合校 武王克商
  • 简介:华夏摩尼教向据《老子化胡》之“化摩尼”说而依托道教。时至明代,福建民间明教徒还在继续将此说俚俗化,称老子寄形苏邻国禁苑石榴,王后食之受孕而诞摩尼。然本文所解读的霞浦钞本一篇汉文诗偈《下生赞》,却只言摩尼佛寄形石榴,不言老子所化;其所在科册则一反唐宋摩尼教攀附老子、依托道教之传统,不仅未提老子化摩尼,而且宁愿把古代印度教、琐罗亚斯德教、基督教等的教主奉为主神,亦不延请老子入座,全科册未见太上老君身影,由是益证该科册不可能出自唐宋摩尼教徒之手。本文以宗教学的常识,解释科册包含夷教资料的原因,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证科册乃明末清初霞浦当地意在创立新宗的民间法师所造。

  • 标签: 霞浦钞本 《老子化胡经》 摩尼光佛 何乔远 苏邻国
  • 简介:近读王森教授(1912—1991年)大作《西藏佛教发展史略》(中国藏学出版社,2010年1月版),他在第一篇《吐蕃时期的西藏佛教》中论及赤松德赞(742—797年)迎请印度寂护、莲花生大师,又建立桑耶寺(约799年)之后,评论说:“但实际上,密宗在吐蕃时代并末广泛流传”。王森教授是研究藏传佛教的权威专家,是我敬仰的前辈学者。

  • 标签: 吐蕃时期 康巴地区 中国藏学出版社 传布 西藏佛教 2010年
  • 简介:在我国西汉时期,名将霍去病曾经对匈奴民族屡屡侵犯中原发出感慨:“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在2000多年前的那场较量中,最终汉王朝取得胜利,匈奴一部分被驱逐出了中国北方,另一部分留在中原。

  • 标签: 匈奴 后裔 西汉时期 中国北方 霍去病 中原
  • 简介:在国民党的“军统”、“中统”两大特务组织形成之前,蒋介石曾建立一个早期的特务组织——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查组(以下简称查组)。那时的戴笠仅是查组的一个最低级的小特务。“查组”的建立国民党的“军统”、“中统”两大特务组织是在1931年以后形成的,而“查组”早在1927年四一二政变以后蒋介石到南京就建立了。那时国民党内的派系组织如雨后莠草,蔓生各地,如江西的“AB团”、江浙的“实践社”、黄河流域各地的“民主大同盟”,国民党军内更是山

  • 标签: 蒋介石 特务组织 国民党 四一二政变 国民革命军 黄河流域
  • 简介:《庄子·齐物论》主要叙述万物齐一的思想。在篇首,庄子引出了“地籁”、“人籁”、“天籁”三“籁”的内容。“地籁”、“人籁”在文中已具体叙述,即“地籁则众窃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而“天籁”则表述不明确,因此后来注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于是,“天籁”便成了一个千古聚讼的问题。笔者

  • 标签: 《庄子·齐物论》 “天籁” 哲学思想 中国 万物变化
  • 简介:力平,是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的一位资深研究员,也是科研、行政双肩挑的管理人员。他始终高度关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期望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为浙江经济发展和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 标签: 馆员 经济社会发展 浙江经济发展 社会科学院 管理人员 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