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作”、“做”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两个字,可是在一些报刊以及志书、年鉴中,经常会有使用不当、出现错误的情况。例如:把“作贡献”误作“做贡献”;“作指示”误为“做指示”;“做准备”误作“作准备”等等。

  • 标签: “作” “做” 用法 使用频率 现代汉语 报刊
  • 简介:甲骨文"■(鬱)"過去多認爲是人名或方國名。本文對甲骨文"鬱"字用法做出了新的解釋,認爲甲骨文"鬱"表示一個與軍事行動有關的動詞,與古代的伏擊戰術有關。本文還對相關幾版疑難甲骨卜辭作了新的闡釋。

  • 标签: 甲骨文 伏擊戰術
  • 简介:一、逗号、顿号表示并列词语之间停顿的区别逗号和顿号都表示停顿,但逗号表示的停顿长,顿号表示的停顿短。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没用顿号,但当并列词语较长或其后有语气词时,为了表示稍长一点的停顿,也可用逗号。两者的使用可灵活掌握。

  • 标签: 用法比较 标点符号 并列词语 逗号 顿号 语气词
  • 简介:从殷商甲骨卜辞到西周青铜器铭文,否定词不仅数量有所增长(增加了'无'和'亡'),而且用法也趋于复杂。弄清这些变化和发展,是汉语史研究应当解决的问题。否定词包括否定副词、否定性无定代词和动词,主要构成部分是否定副词。这些不同类的词词形相同(表现为字形相同),彼此意义联系紧密,所以一般在讨论否定副词时会兼及无定代词和动词。否定副词是一个封闭的类,可以逐一加以研讨。据笔者调査,西周铭文共有10个

  • 标签: 否定词用法 铭文否定词
  • 简介:<正>"亡"字甲骨文中已见,关于其词性,各家一致肯定的是用为否定动词。如管燮初谓"叙述征伐、田猎及日常生活的动词大部分是外动词,如正、伐、敦、逐、获、擒、令、乎、又(有)、亡";[1]陈梦家谓"‘亡’义为‘无’或‘没有’,乃是动词";[2]张玉金在《甲骨文语法学》中将"亡"与"出、在、有、丧、死"等一起列入了"存现消失动词"下;[3]沈培说"现在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能证明卜辞中有的‘亡’已通用为副词‘毋’。这样,像‘多祖亡害我’的句子结构就应当是……动宾结构‘害我’作动词‘亡’的宾语"。[4]。

  • 标签: 周金文 陈梦家 张玉金 否定副词 动宾结构 指代词
  • 简介:“则”是古汉语中一个常用的虚词,然关于其词性、始见时间、具体用法等都还存在着下同程度的分歧。过去或认为连词“则”甲骨文中已见,但今天多数人已不同意这一看法。作为连词“则”应始见于两周金文中,其在两周金文中的用法代表了它早期的应用情况,对汉语史研究具有参考价值。两周金文中的虚词“则”均当视为承接连词,具体则有出现干具有顺承语义关系的语句中帮助表示时间上的承接、出现于假设复句中帮助表示事理上的承接、出现于具有对比关系的复句中帮助表示对待关系三种不同用法

  • 标签: 金文 承接连词 假设复句
  • 简介:“之”字是古代汉语中最常见的词汇之一,也是《庄子》书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它词性多样,用法灵活复杂。弄清“之”字的动词用法和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翻译,对深入理解庄子的思想体系及《庄子》一书的文本内容、语法特点、修辞手法均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对通行的有关《庄子》一书的各种注本中,某些“之”字的用法及翻译提出质疑,以期见教于大方之家。同时提出用古人观念还原辨析古人的语言的研究方法。

  • 标签: 《庄子》 用法 特殊性
  • 简介:在年鉴编校工作中,按照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规范数字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工作环节。近年来,《镇江年鉴》重视规范数字用法的工作,使年鉴编校质量有所提高。本文就此问题谈一点体会。

  • 标签: 年鉴 杂谈 镇江 出版物 执行 数字用法
  • 简介:这里探讨的城市,是指成为区域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中等以上城市。在流传下来浩如烟海的旧志中,堪称典型意义上的城市志寥若晨星,因而当代新编城市志,在旧志中可资借鉴的东西便不多。然而,全国中等以上城市的新编方志,经过“十年铸一剑”,已显露出它的锋芒,志人在实践中也尝尽了苦辣酸甜,现在对城市志作进一步的理论探索,应该说是已具备较充分的条件了。现代中心城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结构复杂,功能齐全,新编城市志不能“以事分

  • 标签: 城市志 中心城市 基本特征 新编志书 门类设置 中心功能
  • 简介:<正>一、说形甲骨文中有一个写作从辛从殳的字,辛字写成长三角形,是辛字构形的最早形态。①孙诒让释为“报”,又怀疑“为设之省”,②王襄“疑古酌字”,又疑为“凿”字,③郭沫若“疑是毁字”,④于省吾先生从孙诒让说释为“设”,认为字所从之辛乃言字初文,后变为从言,与兢字、燮字本从辛,后变为从言的

  • 标签: 甲骨文 孙诒让 卜辞 三角形 辞例 古文字研究
  • 简介:<正>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它具有许多特有的基本要素。这些基本要素是宗教本质特征的具体表现,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宗教的基本特点与内涵。从总体上说,构成宗教的基本要素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宗教的内在要素;二是宗教的外部要素。所谓宗教的内在要素,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为宗教的观念或思想;一为宗

  • 标签: 宗教组织 是宗教 基本要素 宗教感情 宗教行为 宗教观念
  • 简介:近年来,中国思想界异常活跃,不仅通常被认定为“右翼”的学者一如既往地倡导自由主义,执政党内也出现了回归“新民主主义”的声音,民间的温和“左翼”学者则提出“宪政社会主义”概念。不论这些学说是“对”还是“错”、对中国未来发展“有利”还是“有害”,它们都有存在的权利和表达的自由。然而,良性的社会变革是需要一定的政治共识作为基础的。即便在观念高度多元化的自由社会,依然存在超越左、右分野而为绝大多数人认同的基本共识,如共和、民主、法治、分权、平等以及对基本人权的尊重。

  • 标签: 宪政民主 基本共识 自由主义 新民主主义 社会主义 政治共识
  • 简介:讲究志书语言的简洁、凝炼,是我国修志工作的优良传统。历代方志学家都强调志书语言要“文约事丰”、“文约忌广”。当代不少方志学家在论及志书美学观时,一般都将语言美列为方志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语言美包括准确性、鲜明性等诸多因素,而讲究语言的简洁性、浓缩性,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 标签: 方志学 修志工作 语言美 简洁性 志稿 浓缩性
  • 简介:<正>东吴政权建立初年,距汉末农民大起义不远,孙权亲身体受到人民力量的强大,故建立政权后,在经济上不得不实行某些让步措施,让人民休养生息,同时东吴政权建立后要想得到巩固与发展,也必须依靠雄厚的经济力量作支持,所以才奖励人民开发荒地,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在政治上,政权建立初期也此较清明,能选拔贤才充任将吏。由于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巩固,因此东吴才能割据江东与曹魏、蜀汉成鼎峙之势。孙权在位三十年,至公元二五二年病死。以后在位诸帝中都昏庸懦弱,权奸孙峻、孙淋乘此相继专揽朝政,营私舞弊。到东吴末代皇帝孙皓接位后,更是残暴荒淫,对人民不顾死活剥削,以致社会矛盾激化,各地起义烽起,加之外部司马氏西晋又日趋强大,东吴政权在内外因素的夹击中很快走向崩溃。东吴政权灭亡的原因具体说来是什么呢?究竟

  • 标签: 政权 起义 社会矛盾 三十年 黄河流域 司马氏
  • 简介:SULDE:成吉思汗祭典的基本观念[俄]T.Д.斯克林尼柯娃本文将讨论欧洲传统中被称作Charisma(超凡力量)的神的属性。“超凡力量”是赋予特殊物品和人物的一种天生恩典(divinegrace—gratiainfusa),它是巫师、预言家、军事领...

  • 标签: 成吉思汗 札木合 黑白条纹 崇拜对象 祭典 彼岸世界
  • 简介:儒家思想的基本问题[韩国]赵骏河一、绪言人出生后,在一生活动中,从大的方面看无非有三种关系:人与神(天),人与人,人与物质(地)。人与神的关系属于宗教的领域,人与物质的关系属于科学技术的范围,而人与人的关系则属于伦理道德的范畴。在古代原始社会,人们对...

  • 标签: 儒家思想 《论语》 《诗经》 伦理道德 皋陶谟 人的本性
  • 简介:2000版《嘉兴年鉴》由专文、百科、资料、二次文献四大部分组成。“专文”部分5万字,设“特载”篇,收录专文6篇;“百科”部分62.6万字,设29个篇目,含227个分目、1263个条目;“资料”部分9.3万字,设“大事记”、“嘉兴概貌”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等篇目内容;“二次文献”部分设“文件选编”、“中英文目录”、“索引”等内容。

  • 标签: 篇目 年鉴 资料 大事记 嘉兴 条目
  • 简介:“及’’在上古有实词和虚词两种用法,本文考察上古汉语中“及”字的虚词用法,同时拿它与用法相近的另一个虚词“与”字进行比较。使用的语料来自《诗经》《尚书》《国语》《春秋》《左传》〈论语》《孟子》《墨子》《韩非子》《商君书》《战国策》等11种先秦文献。

  • 标签: 虚词 上古汉语 用法 语料 先秦文献 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