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文本《周易》和《礼记》中,可以看到"华夏-汉"文化圈封建时代家庭制度在基本构成方面的重要特征,即以"宗法""父权"相联系、相补充、相制约。两者都重视夫妻关系、婚姻制度及嫁娶风俗;在男性主导家庭的大前提下,主张两性和谐。其间,《周易》多用阴阳协调、平衡的哲理来解释、说明家庭的关系;《礼记》讨论的家庭关系则范围更广、更全面,同时也更着眼于家庭尊卑关系的确立。它所代表的儒家思想掺杂了道家思想的《周易》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 标签: 《周易》 《礼记》 家庭观念
  • 简介:从建武十二年刘秀灭公孙述,削平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到和帝永元初约六十年间,为东汉一朝承平时期.当时活跃在文坛上的主要人物,是以班固、崔驷、傅毅等为代表的一批作家.本文拟结合其活动环境,对这一文人群体的文学观念和创作实践进行考察,希望藉此揭示这一时段的文学风貌,并界定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 标签: 宫廷文学 傅毅 主要人物 文学观念 创作实践 文坛
  • 简介:中国早期史学传统具有独特的风格,不仅务求真实记录,而且运用褒扬和贬抑等书法义例评判历史,其依据则是“中道”观念。“中道”观念是上古圣王为政理民的智慧结晶,其传承发展中国早期史学传统的品格关联密切,影响后世很大。

  • 标签: 史学传统 中道 政治文化
  • 简介:鬼神问题于先秦典籍中即已触及,延至汉代,鬼神观念大行其道,民间的种种习俗信仰受其影响极深,因此,关于有神无神的争论也沸沸扬扬,各种论说迭出不穷.同时,"事鬼神"的巫者亦应运而兴,他们的活动在社会上影响甚巨,这也是汉代特有的一种社会风习.

  • 标签: 汉代 鬼神 巫者
  • 简介:明代"三元宰辅"商辂的礼祀观念信仰立场,可谓当时江南儒家士大夫的典型:职在庙堂则坚决维护儒学思想及其礼法体系的正统地位,斥佛老之教为"邪道""异端";退居乡野却与僧道关系密切,似乎能包容、接纳甚至主动亲近佛老之教。本文从这一看似自相矛盾的信仰现象入手,将商辂的礼祀观念置于"庙堂—乡野""官—绅"的身份退阶模式中进行考察分析,力图揭示此类"前后不一致"的儒者知识精英在信仰观念上的内在转变及其"一以贯之"的、不变的人文教化价值立场——儒家"礼"的根本精神在适应具体的地方信仰环境中得以维持实现。

  • 标签: 商辂 明代 江南士大夫 信仰
  • 简介:本文是2005年3月26—27日马来亚大学中文系毕业生协会主办的“儒家中国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钱穆先生来马来亚大学任教四十周年纪念”的主题演讲。文章就钱穆1948年离开中国大陆前撰写的《湖上闲思录》关于“历史文化学”的论述1950-2000年间西方学术主流的新论说进行比较,分析了钱穆当代新儒家对儒学中国文化的论说的分别,并申述了钱穆对西方思想文化(包括“后现代主义/文化批评”)和“天人合一”说的观点。

  • 标签: 中国文化 《湖上闲思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天人合一 新儒家
  • 简介:1870至1914年间,"文明"曾经是美国外交中的一个流行词汇和核心概念。美国人的文明观念最早来源于欧洲启蒙思想的传播,同时也来自于美国建国历程的长期积淀。在包括国际仲裁、排华,以及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的斗争等事件中,这种文明观念都影响和塑造了美国的外交思想。

  • 标签: 外交思想 野蛮人 流行词汇 马汉 外交史 墨西哥人
  • 简介:"信"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一项基本观念规范,其基本涵义是真实不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信守承诺。传统"信"观念体现了中国古人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具体言之,"信"的核心是哲学之"真",精髓是道德之"善",结果是人格之"美"。

  • 标签:
  • 简介:"你买房了吗?"上海人如今打招呼、聊天的重要话题有了新的语言。朋友相聚、亲戚会面,一直到公交车、餐厅、公园的公共场所,总会听到人们在谈论看中什么小区的新建房,"三室二厅"、"二室一厅"等等的词汇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话语中。住房问题原来是农民朋友考虑比较多的,他们没有国有单位的分房福利,所以这些年先富或后富的人们都在基

  • 标签: 消费新观念 申城消费
  • 简介:本文试就现存之材料,结合李充"幼好刑名之学"的家学渊源时代风气,重新辨析李充的学术思想及其在魏晋文论史之定位.

  • 标签: 《翰林论》 李充 诗学理论 玄言诗
  • 简介:《穆天子传》体现了对于永恒世界的追寻以及古人希望超越生死的梦想。《穆天子传》中不仅以相当长的篇幅来描述穆王的猎羽,并且记叙了穆王的四至羽陵(群鸟脱落羽毛的地方),但羽毛的脱落并不只是象征着大鸟的死亡,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象征着再生复活。王者去往西方,收集鸟羽的故事,其神话内核是面对死亡的考验并最终超越死亡的历程。《穆天子传》中出自周宗的赤乌氏西王母之青鸟,更揭示了自远古而来的关于生命死亡的先民之思,而赤乌青鸟(凤)龙马之间构成了一种神话语言的逻辑演变关系,这种演变的发生,其基础在于“鸟”的概念在神话思维中所具有的二元性。在上古神话哲学中,人们正是以这种生死无限的二元转换逆转了死亡的不可避免。

  • 标签: 《穆天子传》 羽毛 赤乌 青鸟
  • 简介:<正>借助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繁荣的扩散,大部分内陆汉族地方经济已在不同程度地向前发展。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其经济却与此呈反差状态。在新形势下,作为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已成为有关全局的大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从本世纪80年代起,占世界人口1/5的我国农村中崛起的一种全新的企业形态——乡镇企业。它伴随着我国开放改革,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从几乎是零的起点飞速增到1990年工业生产值占当年全国工业生产总值的30%。这一事实表明,它已成为改变农村

  • 标签: 乡镇企业 少数民族地区 成人教育 各民族 观念 商品经济
  • 简介:农民思想观念的变迁是社会运行的主观反映。它以曲折和间接的方式反映社会变化对农民思想观念的影响。以往人们常常认为,农民是求稳守常、中庸无为、忍辱负重、知足常乐的。但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衙前镇农民思想观念变迁的调查.却颠覆了人们心中以前对农民典型形象的定势。

  • 标签: 农民思想 观念变迁 调查 志书 杭州市萧山区 思想观念
  • 简介: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一统”理念,对认识中国的民族问题非常重要。“大一统”构成了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最深厚的内涵,反映出中国社会文化的深层结构。“大一统”的理念使延续了两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具有一种“超稳定结构”,同时体现出“制度循环”的特点。费孝通先生的“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是基于中国历史和社会特点做出的概括性归纳,是继承传统理论基础上的超越和升华,可以用来解释历经几千年的“大一统”理念。“大一统”理念在社会阶层增多、文化多样化的今天,其重要性表现于在尊重民族差异性的同时,又通过国家政权调整差异性。我们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在维护“大一统”核心价值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民族自治主体的利益,同时兼顾其他社会群体的利益,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从“大一统”的传统智慧中汲取营养。

  • 标签: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 “大一统” 文化逻辑 中国传统文化 民族问题 中国封建社会
  • 简介:不同的文化观念造就了中、西传统绘画时空模式不同:中国传统绘画倾向时间性的时空模式,西方传统绘画侧重于空间的关注。它们各有所长,我们应兼收并蓄,以开辟艺术新视野、创造艺术新时空。

  • 标签: 传统绘画 时空模式 文化观念
  • 简介:在西方,年鉴被称为"刊中之王",它是集知识、信息为一体的出版物,并有记录信息完整、连续、容量大、全方位和使用便捷等显著优势.伴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年鉴事业同其他文化事业一样,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无论是年鉴学科理论体系的建立,还是编纂实践和成果,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截至2002年末,国内出版各种年鉴3000余种,印数百万册,年鉴从业人员达十多万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与此同时,官办年鉴的形式和运行机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客观条件的变化,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年鉴精品少、编辑出版效率低、发行量小、效益差的问题令年鉴界人士焦急.

  • 标签: 年鉴编纂 读者 信息量 检索方法 地方特色
  • 简介:全国第一届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历时20余载,可谓是硕果累累。而我国又具有连续编修地方志的优良传统,续修第二届社会主义志书,已摆上各级修志机构的议事日程。

  • 标签: 地方志 续志工作 地方文化 历史文化
  • 简介:晋商俗称“山西帮”、“西商”、“山贾”,发迹于明代中叶,清代进入鼎盛时期。随票号、银号的诞生,晋商从商贸领域挺进到金融领域,山西票号也曾一度执全国金融界之牛耳。这种兴盛一直持续到民国初年,之后逐步衰败,最终随票号的消亡退出了历史舞台。

  • 标签: 晋商 现代观念 山西票号 明代中叶 鼎盛时期 金融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