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1 个结果
  • 简介:板胡,民间也有称作“胡胡儿”、“大壳子”、“小壳子”的,普遍仍称作“板胡”。青海民间板胡的使用非常普遍。器乐合奏、戏曲表演、曲艺演唱、社火歌舞等均离不开板胡的伴奏,甚至只有两三个人的小乐队中,也必有板胡。因而,演奏板胡的民间乐手也非常多。在这些众多的板胡演奏者中,就演奏水平来说参差不齐。

  • 标签: 民间 青海 音乐 器乐合奏 戏曲表演 演奏水平
  • 简介:乘汽车沿着河西走廊来回跑了七天,时间不算少,可对蕴含丰富的河西来说,只能是浮光掠影,转瞬即逝。然而,在粗略中我们看到了河西的今与昔,看到了历史与现实的汇合。“河西”处于甘肃中部,是黄河以西通向西方的要道。由于夹峙在南北两山之间,形成了一条走廊。北山山地是内蒙古高原的西南边缘,包括北山、合黎山、龙首山等,南山是位于甘肃、青海两省边境地带的祁连山脉。走廊宽狭不等,宽处达数千千米,狭处只有一百千米。南北山地之间是祁连山的山前坳陷带,形成岩漠、戈壁景观。

  • 标签: 丝绸之路 河西走廊 敦煌 祁连山 开发西北 嘉峪关市
  • 简介:高台一日高台县临近黑河,是河西重要的农业大县。近几年,高台发展很快,城区建设格外整洁、漂亮,黑河沿岸还规划了湿地公园,沿途很多旅游配套设施也在忙碌建设中。第二天上午,参观高台县博物馆。高台出土了很多魏晋时期墓葬,2010年8月,还在高台专门召开了关于魏晋壁画墓葬艺术的学术会议。

  • 标签: 河西 考察记 旅游配套设施 魏晋时期 2010年 农业大县
  • 简介:坐落在河西路西侧中段偏北的位置,前后两栋都是3层楼房,坐西朝东,除了隔壁的市委宿舍,它们是这条街最高的建筑;前一栋楼当街,一楼是粮店,23号这个门牌,包括了粮店和前后两栋楼,于是,河西路粮店几乎成了这两栋楼的代名词。

  • 标签: 河西 粮店 代名词 建筑
  • 简介:2005年8月下旬,我有机会参加了市总工会组织的赴西北的学习考察活动,同行的还有民革贵阳市委组织部长余宽和机关工会主席张焕霞。我们民革市委会的3位同志是第一次到祖国的大西北,杨永楦主委千叮咛,万嘱咐:注意安全、注意身体、注意休息……。

  • 标签: 河西走廊 历史文化 人文景观 新疆
  • 简介:甘肃河西所有形式或体裁的民间文学,口头性无疑是其显著的特征之一;而在民间口头文学中,娱乐性特征更是其突出的特点之一。为娱乐而创作的别样的民间口头文学,除去歇后语、打油诗、谚语、谜语、民间笑话、绕口令、顺口溜之外,还有膏药词、囔白话、绞儿、谣词等几种河西特有的民间口头文学样式,娱乐性是它们创作、产生、流传和演变的唯一宗旨。

  • 标签: 河西地区 民间文学 文学特征 民俗文化
  • 简介:一年一度的春节是中国人最为隆重的节日,也是人们最为休闲的时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不同,其春节习俗也不相同。在甘肃境内的陇东地区、甘南藏区、河西走廊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春节习俗。

  • 标签: 河西走廊地区 春节习俗 陇东地区 甘南藏区 中国人
  • 简介: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从1038年元吴正式建国称帝起,到1227年被蒙元所灭历十帝,国祚190年。党项为巩固地盘,扩大势力,自继迁、德明时起就谋划攻占河西,到元吴正式立国时,己拥有夏、银、绥、宥、静、灵、盐、会、胜、甘、凉、瓜、沙、肃、洪、定、威、龙等州。为了经营该地区,确保其安全,西夏设立了监军司,还采取了一些发展经济的措施,使得该地区的农牧业、

  • 标签: 西夏 河西 原因 兴盛 佛教 少数民族政权
  • 简介:河西僧人杨琏真加是元代佛教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声势显赫一时。过去我写过《略论杨琏真加和杨暗普父子》(以下称《略论》),对他的活动有所论述。近年元代佛教史的研究,有新的进展。学习中外学者的论着,有一些体会,愿对上文作一些补充。

  • 标签: 元代 僧人 河西 佛教史 杨琏真加
  • 简介:陕西曲种。流行于陕西省,以关中地区为主。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新曲种。这是秦腔戏中的“数板”,吸收了快板书、练子嘴以及山东快书的表演形式演变而成。乐器使用曲子坐唱中的四页瓦。

  • 标签: 民间曲艺 关中地区 50年代 表演形式 山东快书 陕西省
  • 简介:岩画是先民在生产生活中对自然界的一种记录和描摹,在岩画产生阶段并没有其它特定的含义。后来随着先民原始思维的发展和需要,便有了表达思维和心理意愿的要求,象征性岩画便相应而出了。本文从本体象征型、拟像象征型、符号象征型和动作象征型四个类型来阐述河西走廊象征性岩画,以此来揭示原始象征岩画具有的视觉美学价值。

  • 标签: 河西走廊 岩画 象征性类型
  • 简介:蜀北蓬溪,历史悠久,风土秀丽,“农务耕凿,乡里族党,颇相亲睦,俗为近古”。这种淳朴民风,吸引了许多外地移民到蓬溪安家落业。明末清初,在“湖广填四川”大移民中,生活在粤东、粤北、赣南、闽西等地的不少客家人,亦纷纷迁往蓬溪,有的繁衍生息,成为蓬溪望族。如清代乾隆年间从广东长乐县(今五华县)迁至蓬溪西乡的客家钟氏,百余年间,人才辈出,中举人1人、贡生4人,人清及民国《蓬溪县志·人物志》者4人,人清光绪《新修潼川府志·人物志》者2人,著述30余部、70余卷之多。影响深远,名噪蜀中,故《志》云:“邑西之钟,为蓬溪巨家,其显于学问、科第者,极盛一时。”

  • 标签: 钟氏族谱 民国 解读 河西 湖广填四川 明末清初
  • 简介:历史上,河西走廊依次迭兴的民族不计其数,在这民族征服与被征服、统治与被统治的过程中,其语言文化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初唐时期,敦煌一带流行粟特语和梵语,之后吐蕃语对河西走廊产生根本性和持久性的影响,并出现藏、汉双语社区。元朝,回鹘语文一度成为河西走廊的通行语言。在多语言的影响下,河西走廊的汉语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 标签: 河西走廊 语言环境 历史 语言文化 初唐时期 持久性
  • 简介:在历史上,河西走廊和河湟谷地犹如一个巨大的“漏斗”,不断接受着来自各方的民族,不管是南来还是北上,东来还是西归,在这块特殊的土地上都经历了新一轮的民族大融合。其中有的历经曲折延续至今,有的则相互消融,形成新的民族。在这民族征服与被征服,统治与被统治的过程中,其语言文化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此根据敦煌及其附近遗存的文献资料,回望河西走廊历史上的多语言环境。

  • 标签: 河西走廊 语言环境 历史 民族大融合 河湟谷地 语言文化
  • 简介:白居易《与元九书》有一节写到自己诗歌在民间的流传盛况:"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此诚雕篆之戏,不足为多。"末句虽然自谦,但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不难体会。以往因为文本欠缺,对白诗在民间的具体流传,无从讨论,近年方得到一个具体的例证。

  • 标签: 唐诗 民间 书写 《与元九书》 白居易 流传
  • 简介:青城距兰州以北百余里,俗称条城。坐落在黄河岸边,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商埠码头和水路交通要道,兴盛于明清时期,得益于水烟产业。一度成为西北及黄河流域商贾云集的地方,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给青城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和文化教育的兴盛。南北文化的互动和交融,多元经济的并存与发展使这里人才辈出,先后涌现了一批陇上名人,给青城本土文化奠定了基础,也给青城民间艺术以丰富的滋养。

  • 标签: 青城 民间艺术 艺术主题 文化内涵 装饰图案
  • 简介:满族入关后,渐渐接受了汉族文化,满汉文化从碰撞走向相互融合。在形成满汉文化融合的同时,满族仍然保留了许多自己的文化特色。其婚姻习俗种种,就是这种文化特色的表现。本文通过对恰喀喇、瓦尔哈、库雅拉等部族的婚俗以及居住在东北地区的满族的水上婚、林中婚等婚姻形式的回顾,论述满族婚姻自然淳朴特色;在回顾满族民间淳朴婚俗的同时,也使我们在研究满族或者是汉族的婚俗之中,看到了满汉历史文化已经互相认同的一面。由此认识到:在几千年的中华历史中,各民族历史文化的相互融合。

  • 标签: 满族 婚俗 水上婚 林中婚 特色
  • 简介:民间故事在不同的藏区有不同的名称。西藏地区叫"钟",是故事的本意;安多藏区叫"纳达",意为古时候的传说;青海玉树地区称为"达白",原意为谚语,而在玉树却包括民间故事;在四川藏区,民间故事又叫"纳钟",意为古时候的故事。藏族民间故事数量之多、流传之广、影响之大,远远超过了藏族作家文学作品。

  • 标签: 青海玉树 作家文学 安多藏区 格萨尔王传 唐东杰布 七兄弟
  • 简介:安溪籍的新加坡商界名人庸裕.是一位成功的实业家.更是一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致力于架设友谊之桥,促进中国与新加坡、印尼关系的发展.成为中国印尼复交的幕后人物,被誉为“民间大使”。

  • 标签: 大使 民间 社会活动家 幕后人物 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