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8 个结果
  • 简介:民国时期是时代大发展、社会大变革的时期,风俗的演进也进入到转型的阶段。风俗的全面变革促使了一系列变革风俗的产生。文章论述了当时风俗文化演进的三种趋势——对人的尊重、对迷信的涤荡以及政治因素的渗入,是民国风俗步入现代化进程的显著标志。

  • 标签: 民国风俗 变革 移风易俗 现代化
  • 简介:陕西省是一个有多种民族居住的省份,境内生活的现有人口包括40多个民族。现在所能见到的民族结构的最新统计资料是1991年1月出版的陕西省第四次人口普查汇总,陕西各民族人口总计为32882403人,其中汉族为32726773人。千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回族(脚人)、满族(13595人)、蒙古族(3331人)、壮族(1384人)、藏族(1260人)、朝鲜族(1056人)。汉族居住在陕西各地;回族主要居住在西安、安康、宝鸡、汉中、商洛、渭南地区;满族主要居住在西安、宝鸡、渭南、汉中地区;蒙古族主要居住在西安、渭南、榆林、宝鸡地区;藏族主要居住在西安、汉中地区;壮族和朝鲜族主要居住在西安地区。

  • 标签: 饮食风俗 汉中地区 1991年 人口普查 统计资料 民族结构
  • 简介:风俗、民俗是否同义词,从《辞海》、《辞源》、《现代汉语词典》、《中国风俗辞典》4部重要辞书分开立条和释文内容看,义项是有差异的。即风俗是人类社会、各民族相沿积久而成的风尚、习俗,而民俗为民间风尚、习俗。风俗范畴较广泛,而民俗限于民间。上述4部辞书,虽然分开立目,除释文稍有差异外,并无指出其不同点。

  • 标签: 风俗 民俗 习俗 释文 记述 各民族
  • 简介:<正>朝鲜族民俗独具一格,具有悠久的传统和浓郁的民族特色。与朝鲜族的历史发展、社会生活、生产劳动、地理环境等有密切关系,反映了朝鲜族的民族传统、民族性格和审美心态,是展现朝鲜族民族文化和精神风貌的一个窗口。

  • 标签: 朝鲜族 传统风俗 新郎 新娘 节日 游艺
  • 简介:“五月五,龙船鼓”,泮塘的扒龙舟活动,相传有300多年历史了,今天仍保留着传统的形式和浓郁的乡土味。农历“五月五”之前,村民们就把去年藏在涌边泥土中的龙船挖出,叫“起龙”。起龙时,要在涌边点香火,烧元宝,响炮竹。村里精壮甚至老年人,只要抽得出身的,都前来用泥斗或用手舀泥。

  • 标签: 龙舟 出身 风俗 农历 活动
  • 简介:宋代浙江风俗,在浙江风俗的发展史上,不仅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而且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此,《宋史·地理志》有比较简明的概括:两浙路“人性柔慧,尚浮屠之教。俗奢靡而无积聚,厚于滋味。善进取,急图利,而奇技之巧出焉”。下面,试从饮食、服饰、住居、婚姻、丧葬、宗教、岁时节日等方面加以简要的阐述。

  • 标签: 风俗 宋史 地理志 丧葬 宋代 节日
  • 简介:汉代南阳北连中原,东通吴会,西接川陕,南控荆楚,既受中原风俗的影响,又受楚风俗的濡染.特殊的地理位置,为南阳提供了融会南北文化的空间优势,铸就出了独具特色的风俗文化.

  • 标签: 汉代 风俗文化 祭祀风俗 饮食风俗 丧葬习俗
  • 简介: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元宵节,旧称上元节,俗名灯节.从古到今,每到元宵之夜,城里乡村到处张灯结彩,人们观花灯、猜灯谜、舞龙灯……唐诗人崔液曾诗曰:"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 标签: 元宵传说
  • 简介:潮汕人的尊神、祭拜风俗是颇有特色的。他们大都神化自然、天象,神化祖先、先贤、民族英雄、帝王和忠臣,并把他们当成神来顶礼膜拜,这固然有悖于科学和文明,但也不能简单地称之为迷信,应该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文现象来分析、研究和对待。

  • 标签: 拜神风俗 中国 广东 人文现象 原始崇拜
  • 简介:休闲,不仅是现代人崇尚的时风,也是各民族源远流长的一种传统文化。就我国藏区而言,各地也不乏多种风格和形态的休闲传统风俗。每当此时,藏族同胞们就会在平时的忙碌中停歇下来,到大自然中去享受阳光、河流、清新的空气和山川美景。不可否认,他们同样懂得休闲的内涵和要义,懂得休养生息,懂得享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传统风俗 休闲 藏地 生命的意义 传统文化 休养生息
  • 简介:笔者生于1899年,满族,姓爱新觉罗,清太宗文皇帝(皇太极)之子和硕武肃亲王(名豪格)之后的第十代,曾祖(名敬敦)号不入八分辅国公,降等承袭。祖父(名恒训)是辅国将军,父亲(名盛昆)是镇国将军,官至御史。先伯讳盛昱,字伯羲,曾作过庶吉士、国子监祭酒,甚有文名。启功先生是当年花园溥家兄弟的溥二大人的曾孙,比我晚两倍,称我为太夫人。他的姑祖母是溥大大人之女,是先夫苏家我的二嫂。先夫是镶白旗兀扎拉氏,满族人,生前供职于上海海关,上海第一届政协委员。我自幼喜书画旧诗,只略窥门径,著有《绿华仙馆诗稿》。1981年赴美探望长子时曾参加了伊利诺州画展,画墨梅一幅,侥幸得头奖,并刊登美国报纸。均为自误而已。回忆过去亲身经历及听先人言满洲人结婚之风俗仪式,偶与友人谈及一二,皆认为新奇有趣,乐于听闻,要求略写梗概,以供欣赏,但事隔多年,虽尽可能回忆写出,亦难免挂一漏万。或有不确不详之处,尚望知者不吝教言,并按事实代为改正是幸。

  • 标签: 满洲 得头奖 伊利诺州 皇太极 清太宗 家兄
  • 简介:诗至中唐,风貌一变,题材也较前广泛,其中的一个热门题材,就是风俗。以风俗为题材的诗歌虽不始于中唐,却兴盛于中后,因此,探讨中唐风俗诗的艺术特色,对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唐诗歌的风貌或有所碑益。

  • 标签: 俗诗 刘禹锡 通俗文学 唐风 心理活动 中唐诗人
  • 简介:一、前言廖伦光研究台湾客家纳骨葬法与坟墓体系,依据葬俗与墓作的差异指出客家坟墓的类型,有初葬的大葬、拾骨后的寄岩半葬、二次葬正式坟墓的吉坟风水及家族墓“阴塔”等4种。除了大葬、寄岩、风水吉坟葬法之外,美浓地区现有坟冢葬法,尚有古老大人墓、打银牌、生基、家冢以及纳骨塔(如表1)。

  • 标签: 台湾地区 风俗 坟墓 二次葬 客家 风水
  • 简介:斗鹌鹑与斗鸡、斗蟋蟀等一样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博彩游戏,是各类人群的消闲方式之一,至今在中国北方仍很常见。斗鹌鹑在明清时代的流行、衍变,有一个自上而下的传播过程,其流行范围也表现出自北而南的变迁,到了清代斗鹌鹑行为愈演愈烈而遭到政府的严格管制。斗鹌鹑这一风俗在明清时代的发展变化可以视作中国风俗变迁的一个缩影。

  • 标签: 斗鹌鹑 明清时期 流行范围 法律规范
  • 简介:清乾隆年间,万金店这地方,荒无人烟,只有一座石桥。从汝宁府到蔡州的官道,穿此而过。一天,两个逃荒者———刘二夫妇来到桥头,便不愿前行,就依河北坡搭个棚子居住下来,生育女儿,垦荒种地。后来,又盖了几间房子,往来商贾在此小憩,喘喘气,歇歇脚,喝杯茶,喂喂马,或者要些粗茶淡饭。这样,刘二家便渐渐变成了一个小客栈。再后来又有些人或搬迁来,或逃荒来,或避祸来……他们都依傍官道定居在桥南桥北。从此,这个地方有了生机,也热闹了几分,成了过路店。这年冬天,大雪封门三四天才放晴。刘二闲着无事,就沿着官道向东跟达。他突然发现皑皑白雪下覆盖着一样东西,扒开一看,是个冻僵的年轻人。于是,他把“僵人”背回家。邻里都埋怨他多事,刘二却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四五天后,“僵人”居然有了动静,十天后,这人就能说话了。刘二一家人喜出望外,众邻里也都感到惊讶。在刘二夫妇的精心照料下,这位年轻人奇迹般地能下床走动了,一个月后,基本康复。此人原来是蔡州首富蔡强之子蔡广祥,因去汝宁府办事突遇狂风暴雪,他的坐马受惊吓而跑,他在风雪中冻僵了手脚后便不醒人事,幸亏刘二夫妇搭救。这天,蔡强闻讯赶来,携重金酬谢刘二夫妇救子之恩,可刘二夫妇死活不要。蔡强父...

  • 标签: 万金店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