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1999年5月21日,山西大同市南郊小南头村民在挖沙时发现古代墓葬。大同市考古研究所接到群众报告后立即前往现场展开调查和保护,并在南郊区文委的配合下做了抢救性发掘。该墓位于小南头村东南,西临御河,南靠艾庄,北距市区10公里,地……

  • 标签: 发掘 古代墓葬 考古研究 明代 大同 夫妇
  • 简介:博藏西夏文《劝世诗》残页,刻本,经折装,麻纸,高18厘米,宽10.5厘米,上下单栏,栏高15-3厘米。存3面,面6行,行14字。《中国藏西夏文献》中收录,编号为G21·002【13202】。

  • 标签: 西夏文献 残页 考释 经折装 刻本
  • 简介:今年二月间,我会在清理仓库时,得一残破并缺二足的铜质素鼎(照片2)。该鼎敞口,侈唇,腹稍外鼓,圜底,双耳对称置于唇上,足呈牛蹄形,上节肥硕,中渐内收,下部向外伸,似蹄趾状。鼎之腹上部仅有一道凸出的弦纹,耳正面有两道阴刻直线纹。鼎高19.1、口径22.4、耳高4.6厘米。

  • 标签: 阴刻 弦纹 直线纹 圜底 外伸 牛蹄
  • 简介: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距今8000年前后的降温事件之后,才真正意味着人类的全新世气候适宜期的开始。距今5500年前后降温以及由此带来的干旱,使青地区这一时期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的激化,青地区葫芦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出现的社会复杂性,可能是在资源紧张状态下的一种人类文化行为的生态调整。青地区距今4500年气候转变可能首先促进或刺激了齐家文化的发展。但随着气候转变的幅度增加,环境条件渐趋恶劣并超过了当时人类所能承受的极限,西北地区史前农业体系不可避免的发生彻底地解体和衰落。长期的干旱环境可能是导致齐家文化的衰落以及齐家文化之后较长时间农业文化的低潮的重要原因之一。

  • 标签: 甘青地区 气候 新石器文化 环境 全新世
  • 简介:<正>珠尔花石棺墓群,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左旗吉布胡郎图苏木所在地.因此处曾存放过“珠尔”经,又称“珠尔花”.清朝时,这里是巴尔虎蒙古镶黄旗的驻牧地.珠尔花北距扎赉诺尔约50公里,其西约7公里为呼伦湖,乌尔逊河在其西北注入呼伦湖,该墓群就处在乌尔逊河右岸台地的向阳坡上.其西南约1公里处有一古城.1975年春夏之际,黑龙江省文物普

  • 标签: 内蒙古呼伦贝尔盟 清理简报 呼伦湖 乌尔逊 石棺墓 巴尔虎蒙古
  • 简介:为促进我馆学术研究和业务工作的发展,加强科研成果的交流和调动业务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培养年轻科研队伍,在馆领导的亲自指导和信息资料中心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2001年1月8、9日,我馆第五届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这次研讨会总结吸收过去四届的经验教训,

  • 标签: 甘博 2000年 学术研究 博物馆 科研成果
  • 简介:2000年10月.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会同宜阳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对位于宜阳县寻村镇棠寨村的一座汉代窑址进行了发掘,出土了建筑材料及生活用陶,该窑的烧造时代当属西汉中后期。

  • 标签: 宜阳县 甘棠寨村 汉代窑址 清理
  • 简介:甘肃是我国最早开展考古工作的省区之一。也是中西文化交流最早发生的地区。这里古文化遗址众多,类型多样。为充分展现甘肃地区考古发现成果,向新中国六十华诞献礼,由甘肃省文物局主办.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的“鲲鹏之动——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甘肃重大文物考古发现展”,于2009年12月29日在甘肃省博物馆隆重推出。

  • 标签: 甘肃地区 考古发现 文物局 鲲鹏 甘肃省博物馆 文物考古研究所
  • 简介:“5·12”特大地震.牵动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心。为了进一步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凝聚全社会力量,支援灾区人民重建美好家园.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化厅举办的“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甘肃省抗震救灾大型摄影展”、省委宣传部、新华社甘肃分社举办的“抗震救灾、众志成城——2008年中国抗震救灾展”、“陇南市抗震救灾大型图片展”等三个展览.同时于7月1日~15日在甘肃省博物馆举行。

  • 标签: 抗震救灾 摄影图片 甘肃省博物馆 社会力量 宣传部 文化厅
  • 简介:四川发现淳化御赐银黄岳明THECHUNHUAPROOFSILVERGRANTEDBYTHEEMPEROR¥HuangYuemingAbstract:TheobjectofproofsilverinChunHuayearsgrantedbyemper...

  • 标签: 四川 外观尺寸 北宋 抗战期间 重庆市 拓片
  • 简介:为进一步推进中意两国的文化交流,“山西文物萃展”将作为中意文化交流重要项目于1992年11月至1993年3月在罗马万国博览会展出,随后还将在意大利本土和欧州其他地区巡回展出。此项议定书是由国家文物局与意大利政府在罗马签署的。这次出展的文物共122件(套),内容分山西出土青铜器,陶瓷器,山西古建筑模型和黄河蒲津渡铁牛铁人模型几部分。它不仅

  • 标签: 万国博览会 出土青铜器 文化交流 陶瓷器 蒲津 欧州
  • 简介:五代十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混乱的时期。当此军阀混战、藩镇林立之时,地僻西南的四Jl!地区也先后有王建、王衍父子与孟知祥、孟昶父子割据称帝,统治达五十余年,是为前蜀(公元907—925年)与后蜀(公元934叫65年)。这是历史上继三国蜀汉政权灭亡后六百多年又出现的两个地方政权。前后蜀割据政权的建立,客观上阻止了战乱向四Jl!地区的波及,为广大人民提供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

  • 标签: 后蜀 称帝 割据政权 藩镇 孟昶 灭亡
  • 简介:同志们:在农历新年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全馆干部职工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同总结和回顾2012年的工作。畅谈和展望崭新的2013年。过去的2012年,是甘肃省博物馆发展历程中各项事业稳步推进的一年。一年来,全馆各部门和各个岗位的同志们对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此,我代表馆党委,向辛勤工作一年的全体干部职工,

  • 标签: 扬帆 干部职工 博物馆发展 稳步推进 甘肃省 同志
  • 简介:正呼和乌墓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呼和乌乡泉脑村东的一处山坡上,北距旗政府所在地土贵乌拉镇10公里。该墓地南靠山梁,北临呼和乌河,地势南高北低。1995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汉代墓葬11座,该墓地头向多为北向,墓葬均为单人葬,葬式为仰身直肢。墓葬内随葬品极少,一般置于头前或头龛之内,多

  • 标签: 骨胶原 稳定同位素比 汉代 饮食结构 人骨 西汉中期
  • 简介:几十年来,放射性同位锶(Sr)、铅(Pb)和稳定同位氢(H)、碳(C)、氮(N),氧(O)、硫(S)是用于人类及动物遗骸研究的同位体系。随着质谱测试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多接受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热电离质谱仪(TIMS)等的出现,使得对于原子质量大于40(一直到铀)的天然稳定同位体系的分析变得容易,为生物考古学领域发展打开了新的视角。

  • 标签: 放射性同位素 考古学 稳定 生物 非传统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