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根据国家文物局2005年工作计划和《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国家文物局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局)、文管会及相关单位单位发出通知,决定组织开展2005年度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的申报工作。

  • 标签: 国家文物局 科研基地 申报工作 组织 基地管理 自治区
  • 简介:近年来,大遗址保护被纳入建设文化强国的国家战略,赤峰申报国家大遗址保护片区,能够加大对赤峰地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力度。文章详细分析了赤峰申报国家大遗址保护片区的背景及条件,提出应通过组织机构、科学规划、增加经费、申请项目、加强宣传等措施,推动赤峰成功申报为国家大遗址保护片区,从而实现对赤峰历史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在着重保护的基础上为赤峰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注入新的生命力,使其获得更大的发展。

  • 标签: 赤峰 国家大遗址保护片区 申报战略
  • 简介:博物馆要在新世纪迈上新的台阶,必须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工作,逐步加大对科学研究工作的投入,不断完善科研奖励机制.通过科研,推出优秀成果,培育一流人才,打造精品陈列,从而激发博物馆的生机与活力,不断提高博物馆的地位和影响.

  • 标签: 博物馆 科学研究工作 科研 精品 激发 优秀
  • 简介:根据《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第十条的规定,现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下简称“国保单位”)的规划、保护和安全、消防方案;重要文物考古调查、发掘项目及报告出版方案;重点博物馆和重要地(市)级以

  • 标签: 保单 补助经费 项目 预算 国家 申报
  • 简介:清代实行银钱平行本位,大数用银,小数用钱。制钱是民间主要的流通货币,银两只不过是国家财政和大宗贸易的计算出纳单位以及富裕人家的储藏手段。在清朝统治者入关前,就曾铸有“天命”、“天聪”两种铜钱,自顺治进关,到辛亥革命,前后历经十代皇帝,铸有十种年号钱。康熙、乾隆时代的铜钱质量、重量都很规范。

  • 标签: 《申报》 苏州 流通货币 国家财政 “天命” 辛亥革命
  • 简介:洛阳市文物工作队编著的《洛阳皂角树》(1992~1993年洛阳皂角树二里头文化聚落遗址发掘报告),由科孥出版社(北京)于2002年10月出版,正文166页,彩色图版4页,黑白图版24页。除发表了遗址的考古学研究外,着重介绍了在田野考古发掘过程中所进行的地质地层与考古学文化层的对比研究以及古环境信息的收集和研究成果,以崭新的角度深层次地揭示了洛阳皂角树遗址先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以及农业经济状况。

  • 标签: 洛阳市 考古工作 皂角树遗址 《洛阳皂角树》 书评
  • 简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于1952年。60年以来,本所配合国家、省、市建设项目,相继开展了大量文物普查和考古发掘工作,并为解决学术课题进行了一系列主动发掘项目,取得了许多重要考古发现及重大学术突破。在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研究、裴李岗文化研究、仰韶文化研究、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研究、夏商文化研究、古代冶金研究、古代陶瓷研究等诸多重要考古研究课题中取得突出成就,文物保护、科技考古等工作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科研合作硕果累累,编著出版大型考古报告专集、图录与论文集、学术专著180余部,在专业刊物上累计发表考古发掘报告、简报、简讯、研究论文和其他文章2500余篇,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 标签: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六十年 科研 文物保护 硕果
  • 简介:科研工作是博物馆工作的核心.搞好科研工作是不断提高博物馆业务水平和社会效益的保证.但是,目前我国博物馆科研工作状况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它不能适应业务工作要求,也很难满足社会需要.究其原因,固然受某些客观条件限制,但不可讳言,与工作中存在问题也不无关系,所以深入探索,正确认识博物馆科研工作规律,更有成

  • 标签: 博物馆工作 博物馆学 博物馆事业 博物馆研究 科研成果 学术委员会
  • 简介:国家文物局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局)、文管会发出通知,组织开展2005年度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励申报、评选工作。此次创新奖励申报范围为在基础性研究,文物保护,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成果推广工作,重大文物保护工程项目,文物保护的管理、标准化和信息化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且为1999年12月31日以后发表、验收完成或成果登记的项目。已获得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科技奖项的不在推荐范围之内。创新奖设立一等奖和二等奖,其中一等奖不超过2项、每项奖金10万元,二等奖不超过8项、每项奖金5万元。

  • 标签: 技术创新奖励 文物保护 申报工作 科学 国家文物局 技术成果
  • 简介:发现于2001年2月的四川省成都市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区西北部,遗址分布范围4平方公里,发掘总面积已达2万余平方米,发现了祭祀区、宫殿区、一般居址区、墓地等重要遗存。祭祀区现已出土了3000余件金器、铜器、玉器、石器以及百余根象牙、数以千计的野猪獠牙、鹿角等。宫殿区内发现了1000余平方米的建筑群,最大的单体建筑面积达430平方米以上。一般居址区内发现有大量的房屋建筑基址、陶窑、灰坑、墓葬等。墓葬区墓葬密集,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遗址的时代为商代晚期至西周早、中期。金沙遗址是古蜀国商代晚期至西周早、中期(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的都邑。

  • 标签: 金沙遗址 宫殿区 居址 墓葬 商代 西周
  • 简介:对加强博物馆科研工作的几点认识许潞梅改革开放的深入,带来了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新的形势迫切要求博物馆的科研工作进一步加强,以提高其各项业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就目前...

  • 标签: 博物馆工作 博物馆事业 文化艺术事业 科研目标 现代化建设 博物馆学
  • 简介:洛阳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四周群山环抱,伊、洛、瀍、涧四条河蜿蜒贯穿其间,素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誉。正是这方美丽的沃土孕育了悠久的华夏文明,构筑了十三朝帝王的千载基业。“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早在四千多年前,正当华夏之邦刚刚跨人文明社会门槛的时候,中国第一个王朝——夏就在此建都了。由夏以降,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朝代先后建都于此,

  • 标签: 龙门石窟 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 文物考古 历史渊源
  • 简介:万佛含笑,千龛生辉。公元2000年11月30日北京时间9时16分,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市举行的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讨论通过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喜讯传来,古都洛阳和中州大地,一片欢腾。它结束了十三朝古都洛阳和文物大省河南没有世界遗产的历史,值得庆贺。《世界遗产名录》的产生和龙门石窟的申报成功,打开了走向世界的大门,使我们有望将更多的遗产推向世界。

  • 标签: 《世界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 申报历程 资源优势 中国 文物考古
  • 简介:改革开放20余年来,我国博物馆的数量发展迅猛,其中县市级新增博物馆占了较大部分,是我国文博事业的生力军。目前亟待加强征集力度,强化基础科研工作。

  • 标签: 基层博物馆 馆藏 文物征集 科研工作
  • 简介:龙门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本刊记者采访了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文超。王文超就龙门石窟申报成功的意义以及如何以此为契机加快发展洛阳旅游业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 标签: 王文超 龙门石窟 世界文化遗产 旅游业 中国 河南
  • 简介:在人类文化发展的长河中,独具魅力的石窟寺艺术凝聚了不同民族的宗教热忱和对真善美的憧憬,融汇了各式建筑、雕塑、壁画之精华,恰似一颗颗人类文化育成的“珍珠”,光照千秋。

  • 标签: 龙门石窟 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 石雕艺术 河南 文物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