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字镜堂,号雪樵,武威人。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道光十一年(1831年)初为云南粮储道,历任山东按察使、陕西布政使、河南巡抚。在豫期间,整顿吏治,停止摊捐,扶持贫困,疏通卫河,堵水护城,政绩突出,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后署理两江总督,在鸦片战争中。又因吴淞口失守,导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丧权辱国,落下了千古骂名。后因病辞官归里,加封二品官衔,成丰五年(1855年)卒于武威红崖山庄(今高坝镇牛家花园)。

  • 标签: 家具 不平等条约 中国近代史 整顿吏治 两江总督
  • 简介:晚清重臣潘祖荫富藏金石世所公认,其以传古之志,以身在中枢的有利条件,整合金石同好的群体力量,倾其所有收藏金石,使重要彝器及石刻拓片得到收藏与保护,为晚清金石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潘祖荫 彝器 石刻 鉴藏
  • 简介:近年来,中国国家与文明起源日益成为学界的热点。在研究的过程中,学者认识到。单纯的依靠探讨夏朝以来的历史研究国家与文明起源存在明显不足,因此把研究领域扩大到五帝时代甚至更早的三皇时代.整个新石器时代都成为国家与文明起源研究关注的对象。近年来。有大批关于中国早期历史和新石器时代的论文和专著面世,虽然学者资料的选取、研究的视角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 标签: 新石器时代 古史 文明起源 五帝时代 历史研究 早期历史
  • 简介:继南宋末叶学者桑世昌之《兰亭考》一书后,俞松的《兰亭续考》又是一部关于《兰亭帖》藏和研究的重要文献。本文将《兰亭续考》一书所著录的面貌各异的《兰亭帖》本子一一析出。这些《兰亭帖》多属俞松个人收藏,亦偶有他人收藏之物,并留下了当时文人士大夫们的诸多题识,以此可以大致梳理出某一禊帖的流传考情况。惜书中所涉《兰辛帖》实物多不存于世,使得后世研究者无法窥其真实的图像面目,遂形成文献意义上的“兰亭帖”。此外,俞松不仅是一位古书画收藏家,也是一位鉴赏家,他对古代法书多有评,本文亦适当录出,进而对书中所涉猎的古代法书的鉴定方法进行初步探究,以管窥南宋时期的收藏家们对《兰亭序帖》的鉴定和收藏之概貌。

  • 标签: 俞松 兰亭续考 兰亭帖 版本 法书
  • 简介:清代金石学发展迅猛,黄易为乾嘉时期著名的金石学家。山东博物馆藏《黄小松辑释吉金拓本》为清稿本,是目前所见研究黄氏金石收藏,尤其是古代铜器铭刻方面的珍贵资料,也是研究清代金石学发展的重要资料。由于拓本集流传日久,在黄氏之后经过了很多学者的题跋和考释,其收藏和流传情况不甚明晰。本文通过对《黄小松辑释吉金拓本》中黄易以后的题记情况和递传顺序进行分析,对九皋、杨铎、黄咸宝、丁彦臣、匡源、李山农和李家恺等金石研究学者进行考述,厘清《黄小松辑释吉金拓本》的流传经历,进而梳理出清代山左金石学发展的基本脉络。

  • 标签: 黄易 金石学 拓本 鉴藏
  • 简介:明清鼎革之际,在清军进驻太仓的过程中,清初主流画坛领袖之一王的故乡太仓发生了什么?家国横遭劫难之际,在明清之际的太仓文化圈中,王正处于这个士大夫文人集团的中心而未曾置身事外。作为明朝大臣之后,既为人臣,又是家族与乡里推重的"郡伯""王廉州",在生死攸关的板荡之际,王等太仓文人交游圈士子如何应对这一历史困境?本文试图回到清初的历史语境中作一探索。

  • 标签: 明清鼎革 王鉴 太仓文化圈
  • 简介:<正>伦敦博物馆藏敦煌写本《西天路竟》(斯坦因S·0383)为北宋乾德四年(966年)诏遣行勤等一百五十七人西域求法中之一沙门行记,与同次赴印之《继业行程》、及《宋史》、《佛祖统记》所记行勤等路程皆合,旧以为唐域五代写本者,误也。此本有明显之省略,间有脱误,因抄倒而注有钩乙符号者多达三处,尤为传抄而非原本之证。原本必详于此,但巳无考,即此写本亦未见引于故书。虽所记较简,然而首尾完整,自宋东京开封一直到南印度海边,大抵皆实地所经,此可贵者一;唐以后入印行程

  • 标签: 唐西域 敦煌写本 高昌 南印度 龟兹 吐火罗语
  • 简介:说文古文新李天虹许慎著《说文解字》,共录古文500左右,据《说文叙》,《说文》古文的主要来原是孔子壁中书,其次,即北平侯张苍所献《春秋左氏传》及当时所见古器物上的铭文,但是,壁中书发现的年代和经数,史籍记载互有矛盾,其文字亦奇异难识,所以,历史上关...

  • 标签: 古文字 古文新证 《春秋左氏传》 《说文解字》 战国文字 古器物
  • 简介:本文通过“太平玉玺”与另一方太平天国“金玺”玺文互相释,得出“太平玉玺”玺文的读法为“太平玉玺——天父上帝,天兄基督,天王洪日,救世幼主,主王舆笃,恩和辑睦,八位万岁,真王贵福,永定乾坤,永锡天禄。”同时,利用扩展的“二重证据法”,即从“取地下之实物(authenticexcavations)与纸上之遗文(legacydocuments)互相释”扩展为“取纸上之实文(authenticdocuments)与地下之遗物(legacyexcavations)互相释”,对“太平玉玺”的真实性及刻制时间做了一些探讨。

  • 标签: 太平天国玉玺 读法 太平天国金玺 比较研究
  • 简介:四系瓶是磁州窑极富特色的一类器物,其造型挺拔,细部变化多端,颇具北方粗犷、豪放之气韵;器体上半部施白釉,下半部施黑釉或褐釉,并在白釉部分绘画、书写,色彩对比强烈,装饰效果突出。装饰技法以釉下彩黑绘为主,装饰题材多样,内涵丰富,有人物、花卉、龙凤、鸟禽、诗文、馆铭等等,不一而足,尤其是带“仁和馆”、“太平馆”、“八仙馆”等馆铭……

  • 标签: 色彩对比 多样 釉下彩 绘画 气韵 磁州窑
  • 简介:唐代是我国制瓷业的一个发展高峰期,与此情况相对应的,就是当时和陶瓷生产有关的文献材料,比前代大大增加。其中一些材料为陶瓷考古工作者耳熟能详,如陆羽《茶经》中的“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以及李肇《国史补》中的“内邱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南卓《羯鼓录》所记“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等等。

  • 标签: 唐代 “广州白瓷” 制瓷业 文物考古
  • 简介:1999年6月4日《洛阳日报》(星期刊)载《白鹤飞处金谷园》一文(以下简称《白文》)报道:王正新先生将有关金谷园遗址的文稿送到洛阳历史文物考古研究所,张纯俭副所长以及该所工作人员高度重视,并多次到孟津实地考查。最后确认:“金谷园遗址位于白鹤镇北部的黄河岸边”。这“确认”,很有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因为石崇“财产丰积,室宇宏丽,后房数百,皆曳纨绣,珥金翠。丝竹尽当时之选,庖膳穷水陆之珍。

  • 标签: 金谷园遗址 中国 文物考古 洛阳市
  • 简介:由浙江省博物馆、浙江省电视台、绍兴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浙江首届“宝大会”——2003浙江民间收藏“宝”活动于11月16日上午9:00—12:00在绍兴博物馆二号展厅隆重举行。来自绍兴各县市及东阳、义务、富阳等地近300余名收藏爱好者,各自怀揣宝物参加了此次鉴定活动。

  • 标签: 浙江 民间收藏 绍兴博物馆 文物鉴定
  • 简介:本馆旧藏刻帖一种,纵26、横13.5cm。封面签题“许定于先生帖”。共十八开。第一开首题“先大中丞公家”七字,下镌“高阳氏”白文长方形、“子子孙孙保之”白文葫芦形、“五有堂”朱文方形印章各一枚。第十八开后半段刻有许之渐的跋语:“先大中丞公于崇祯辛未...

  • 标签: 许之渐 右佥都御史 山西 巡抚 崇祯 《明通鉴》
  • 简介:形制、工艺以及对腐蚀层的光学、化学分析,XRD检测,还有^210Pb放射性强度测定等,是鉴定古代青铜器真伪的常用手段。通过观察铜锈的腐蚀现象也可将人工做锈与长期埋藏自然形成的青铜锈蚀加以分辨。但由古旧金属或真的古代物品再加工而成的高仿品制作之精良,使用传统的检测手段可能仍无法确定其真假。锡同位素测量是能克服上述不足,有效鉴定青铜器的新方法。

  • 标签: 青铜器 同位素 测量 应用 放射性强度
  • 简介:关于龙门药方洞药方的镌刻年代,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其镌刻年代应是唐代高宗时期,并从出土和传世文献的记载方面对其进行补正。

  • 标签: 龙门药方洞 唐代 高宗 药方
  • 简介:1997年,赤峰市巴林右旗辽庆陵发现被盗陪葬墓两座,皆为夫妻合葬墓.墓主人为道宗弟弘本、弘世.其中弘本墓出土墓志4盒,为"羲和仁寿皇太叔祖哀册"汉文、契丹文各1盒;"羲和仁寿皇太叔祖妃萧氏墓志"汉文、契丹文各一盒.

  • 标签: 辽代 墓志 庆陵地区 中国 文物考古
  • 简介:一提起文物的价值,人们言必称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很少有人提及由于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而带来的文物的经济价值。随着法律的修订,部分文物可以进入市场流通,以及文物损害民事赔偿制度的确立,如何看待文物潜在的经济价值摆在了我

  • 标签: 经济价值 历史文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评估机制
  • 简介:1973年,河北省定州八角廊村西汉中山怀王墓出土了一批竹简,内容丰富,其中有《文子》,存简277杖,内容多与今本相同,但也有少量不见于今本的佚文。过去有人怀疑《文子》出于后人的伪托,这枇汉简的发现,证明《文子》是一部可信的古代典籍,是研究战国秦汉时期道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 标签: 竹简 秦汉时期 《文子》 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