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3 个结果
  • 简介:听到炳应老师去世的噩耗。我恍惚如痴人一般,很久很久说不出话来。陈老师患病时日已久。电话中他也坦然地告诉了我病情已经恶化。但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我还是因惊惧而恍惚良久。当泪水漫过我的脸颊。老师慈祥、和善的面容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 标签: 老师 怀念 去世
  • 简介:<正>据《史记·杞世家》记载,帝尧曾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让他们居于妫汭(妫水弯曲的地方)。舜的后代有的以水命姓,就姓妫。周武王姬发灭商建立周朝后,追封先贤遗民,封舜的后裔妫满于(今河南淮阳),建立侯爵国,让他奉守帝舜的宗祀,并将大女儿太姬嫁给他为妻。妫满死后,谥号为胡公,故又称胡公满。其子孙有的以国为氏,就是氏。今淮阳县柳湖旁边有胡公墓,因防护城河水侵蚀以铁锢之,俗称铁墓。姓还有一支少数民族改姓,也出自河南,即《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孝文帝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将代北鲜卑族三字姓侯莫氏改为单姓氏。

  • 标签: 少数民族 鲜卑族 山西大同 北魏孝文帝 南淮阳 周武王
  • 简介:2017年9月16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美术学院主办,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协办的《家泠艺术大展》隆重开幕。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上将熊光楷,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冯远,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等出席开幕式。吕章申馆长、冯远副主席、徐里书记、杨晓阳院长、熊光楷上将、家泠先生先后讲话。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黄振春主持开幕仪式。

  • 标签: 中国国家博物馆 艺术 中国美术家协会 对外文化交流 党组书记 副主席
  • 简介:本文以师曾《读画图》为研究起点,对于近现代艺术史上这幅融合中西画风的作品,结合当时历史原境与画家思想,做出了的解读与阐释。同时联系师曾其后发表的为传统中国画强力辩护的《文人画的价值》—文,从图文之间产生的悖论张力,可见师曾在短短数年间的画学思想产生了极大的转变与调整。这种突然转化的动因是什么?本文结合其十余年间的诸多画学思考与实际践行,探求师曾被艺术史研究所遮蔽或忽略的另外—层面相。师曾既热情拥抱过西学,也进行过许多调和中西的绘画试验,画学态度却又在1920年之后产生激变,也因此固化为为传统文人画激烈辩护者的历史角色。本文即由此切入,探讨这种转变背后的历史动因,以及师曾在中国绘画由传统向现代演进的过程中的历史定位及其所面对的时代命题与自我困惑。

  • 标签: 陈师曾 读画图 西学 文人画的价值
  • 简介:衡恪(一八七六年——一九二三年)又名衡(客心),字师曾,号槐堂,又号朽道人或朽者,江西省修水县人。他工书、诗、画、刻印,曾得吴昌硕先生的亲授,因此他的花卉画,有许多达到神似吴昌硕的地方,但师曾并不以此满足,而想另寻途径,跳出吴昌硕的圈子,所以他广泛吸收历代传统技法。他的画受到吴昌硕称赏,那时师曾只有三十岁。他又曾留学过日本,能够融合中外绘画技法,创作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当时在北

  • 标签: 吴昌硕 陈师曾 绘画技法 陈衡恪 朽道人 传统技法
  • 简介:沉痛悼念国钊同志今天,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中国共产党党员、湖北省文博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我国著名国画家、湖北省博物馆原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武汉分会原副主席国钊同志.国钊同志是湖南长沙人,1912年2月25日生,1949年8月参加革命工...

  • 标签: 沉痛悼念 文博事业 湖北省 省博物馆 陈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简介:今年六月下旬,高安县相城垦殖场金世文同志给我馆送来去冬平整土地时出土的几件石器和陶片。根据这一线索,我们前往实地进行了调查。下遗址位于漳浒河北岸,西距相城垦殖场场部约一公里。该遗址原为一座高二,三米的土丘,面积有五六亩地。我们到现场时,土丘已平为水田,唯有其中一小块地未栽种水稻,在此处钻探后发现仅在2米多长、1米多宽的范围内还剩有20至30厘米厚的文化堆积。据场里职工反映,原土丘从上至下都发现陶

  • 标签: 高安县 垦殖场 平整土地 西距 世文 相城
  • 简介:光甫(1881—1976年),原名辉祖.后改辉德,字光甫,人们习惯直呼其字日光甫先生。江苏丹徒人。他十二岁开始做学徒,勤备好学。后到美国留学,在著名的沃顿商学院获商学学士学位,1909年归国。曾担任江苏财政司副司长.并改组裕苏钱庄,任江苏银行总经理。但他不屑于担任政府官职.于1915年6月以10万元注册,与庄得之创办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银行),自任总经理。成立之初.上海银行只有10万资金和七个员工.是当时上海资金最少的银行,被同行讥称为“小小银行”。但光甫在二十年的时间里.将上海银行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私营银行之一,资产逾3亿元.并开创了数个第一:第一个提供银元、银两并用账户,方便顾客的银行:第一个提供礼券业务,为开此风气之先的银行;

  • 标签: 陈光甫 货币思想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上海银行 沃顿商学院 金融
  • 简介:本文通过梳理历代学者对古碣石山位置的多种论述与考证,以古地质运动的"燕山隆起"为支点,弄清了"禹渎"的存在及大致走向,确证古碣石山即今河北昌黎县北之碣石山。更多还原

  • 标签: 碣石 碣石山 禹渎 燕山隆起
  • 简介:近年来,中国国家与文明起源日益成为学界的热点。在研究的过程中,学者认识到。单纯的依靠探讨夏朝以来的历史研究国家与文明起源存在明显不足,因此把研究领域扩大到五帝时代甚至更早的三皇时代.整个新石器时代都成为国家与文明起源研究关注的对象。近年来。有大批关于中国早期历史和新石器时代的论文和专著面世,虽然学者资料的选取、研究的视角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 标签: 新石器时代 古史 文明起源 五帝时代 历史研究 早期历史
  • 简介:胡适是20世纪中国享有国际声誉的知识分子和社会活动家之一。1948年国共两党围绕中国的命运展开殊死决战之时,长期奉行走非政治的文化思想救国路线的胡适却在这年春天因蒋介石故作姿态的提议成为总统参选人,从而被推上政治前台,成为社会各界更加关注的人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对《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中收录的文化汉奸器伯致胡适十通书信的释读,不仅可以考察这一时期胡适在面对政治抉择时的复杂心路,而且可以了解胡适对文化汉奸持宽容态度所折射的个人性格,还可以窥测出文化汉奸在抗战胜利后的命运与境地。

  • 标签: 胡适 陈器伯 文化汉奸 书信
  • 简介:<正>《鄂三城遗址调查简报》报导了两件铜戈(实为戟),其中一件援绢帛,长胡二穿,?侧有??銎,径2.2厘米,似柄从銎内穿出,顶端加矛即成为戟,直内上刻有“??”二字(文应释为“往”,乃人名,曾二见:一、于省吾先生著《商周金文录遗》578号为(日住)戟,胡部有铭文八字(重文一):‘(日住)之岁,(亻告)(造)?之戟”。二、《书道全集》卷一(日本平凡社1965版211页)著录一枚两面的楚私印,一面为“?”一面为“往”,当是一名一字。(参见裘锡圭先生说,见《考古学报》1980年3期295页)。“往”或作“(日住)”,如同“均”或作“(土旬”(《古玺文编》13.6),楚王?章(镈)又作?璋

  • 标签: 王城 绢帛 私印 调查简报 考古学 古玺文
  • 简介:本文介绍了翰章将军纪念碑的由来和保存现状,并通过对将军生平之介绍,验证了这座纪念碑不仅是一座英雄的丰碑,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的历史见证。

  • 标签: 陈翰章 纪念碑 将军 生平
  • 简介:最近我在自家新风楼的藏书中,先后发现了三立老人撰写的诗六首、文二篇,他们是璞元手录的、程学恂书丹的、为程学恂所作的.经与①(以下简称)比对,发现未能收及,细读数过,窃以为有臻璧之值,特将这些诗文录之于次,以飨同仁之好.

  • 标签: 诗文集 陈三立 逸诗 细读 发现 墓志铭
  • 简介:莽王朝建立后,为缓和西汉末年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王莽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土地改革、币制改革、商业改革和官名县名变称,甚至连朝的国号也多次变更。但改革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终于导致了以赤眉、绿林为主的农民大起义,朝遂告灭亡。但其所铸造的钱币,却在中国的铸币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标签: 币制改革 新莽 钱币 赏析 钱范 出土
  • 简介:《新中国出土墓志》(河北卷)收录有《善墓志》,上册存其拓片,下册附释文,可参照阅读。但因原石蚀泐等原因,释文多处误读或未能识读,这严重影响研究者对此出土材料的正确使用。依照拓片对释文进行校勘,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拓片记录内容的原貌。

  • 标签: 河北 出土墓志 释文 校正
  • 简介:在河北省委“一手抓抗非典,一手抓改建设,西柏坡纪念馆改展工程按原计划进行”精神的指导下,西柏坡纪念馆“改”工程顺利进行,各项工作已取得较大进展。

  • 标签: 西柏坡纪念馆 陈列工作 建筑改造 陈列设计
  • 简介:张萌:陈老师,您好,我是张萌,目前在美国新墨西哥大学人类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受《南方文物》编辑部委托,对您做一次采访,主要涉及考古学的教学和研究,考古学理论与方法,还有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与公众关系等问题。

  • 标签: 与时俱进 访谈录 考古学理论 西学 教授 陈淳
  • 简介:我很早就读过天津钱币学家铁卿先生的论作,但他的遗著《古钱史话丛稿》,却是前几年才有机会在中国钱币博物馆张武一先生处看到的,其规模之大,引述之博,给了我非常深刻的印象。那时我写了一封信推荐这部巨著出版,其中说:“《古钱史话丛稿》一书,为铁卿先生一生功力所萃,撰写自1955年至1975年,历二十年之久,堪称钱币学史上一大著作,

  • 标签: 史话 古钱 陈铁 中国钱币博物馆 钱币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