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台湾的祭祀圈(信仰圈)理论,为研究汉人民间信仰提供了一个具有参照性的体系架构。台湾地区的妈祖信仰具有完全民间性的特征,这与湄洲岛的妈祖信仰不同。湄洲岛的妈祖信仰空间由本岛十四间妈祖宫与祖庙组成,其祭祀组织可划分为以祖庙为中心的地方性信仰组织与全球性信仰组织。前者具有民间性特征,祖庙作为全岛祭祀中心,与各社区有着紧密的互动联系,中心与地域相叠合;后者则因国家政治、地方形象塑造和旅游经济等外力的介入,形成官方与民间并行的权力结构,本岛社区在祖庙管理中被边缘化,信仰中心浮动于地域之外。

  • 标签: 信仰中心 湄洲岛 妈祖 信仰空间
  • 简介:先秦自春秋以降,民间信仰中的“鬼神”,相对于日渐觉醒的人性精神,开始退居次要地位,但军事巫术却空前兴盛。民间信仰与民神易位在兵学领域呈现出反向衍进的态势。民神易位思潮肯定了人的价值,而基于民间信仰的军事巫术的兴盛,标志着兵民的心理诉求被纳入指挥决策的博弈,反映了对人的精神需求和心灵归宿的观照与反思,二者是在不同向度上诠释了先秦人性意识的觉醒,为后世确立官方意识形态与民间信仰长期共存的二元对立结构,乃至构建多元语境交融下的文化生态,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民间信仰 民神易位 反向衍进 兵学
  • 简介:洪水神话在世界各地的流行引发了很多学者的关注,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不同的理论阐释。后结构主义时代,神话、传说与历史的界限被打破,它们作为叙事被放在动态的社会进程中进行考察。借用埃莉诺·奥克斯和莉萨·卡普斯有关“活态叙事”的研究以及卡尔·林达尔“灾难传说”的研究,提出洪水叙事和灾难叙事的概念,并以2013年山西临汾洪洞的水灾为个案,研究洪水过后灾民对于水灾叙事的表述以及他们利用灾难叙事反映并构建现实以及重建社区的过程。

  • 标签: 洪水神话 洪水叙事 灾难传说 灾难叙事
  • 简介:晚清传教士从基督教文化的普遍主义出发,试图以《圣经》为基准,在中国典籍中爬梳中国上古史,索隐、比拟及调和中外历史文化,借此打破中西文化的沟通藩篱,以证明《圣经》的权威性及其普世价值。其中既有对比中国历史文献记载与《圣经》记载的暗合之处,也有对中国上古时期之上帝的信奉文献的爬梳,同时也涉及到中国上古人物与《圣经》人物的比拟论说。

  • 标签: 基督教 传教士 中国上古神话 教务杂志
  • 简介:20世纪40年代,辅仁大学成立了人类学博物馆,随后创办了刊物《民俗学志》,登载民俗学研究相关论文,此外还开展过一系列相关活动,诸如设立民俗学课程与研讨班、宣传动员、实地调查等。这段过去被忽略的重要历史理应得到更多关注。

  • 标签: 北京辅仁大学 人类学博物馆 《民俗学志》
  • 简介:清代川东北南江山区的墓祠群,既具有宗祠文化实体功能和表征意义兼具的一般特质,又在巴山老林的自然生态、移民文化、宗教传播等因素的影响下,呈现出鲜明的地域色彩。其中,马氏墓祠相对保存完整,无论是其空间布局、建筑装饰,抑或族内禁令、族规、四止界畔等石刻铭文,都为探析南江山区的墓祠文化提供了一个颇具代表性的读本。此外,在空间布局上,墓祠、风水塔等链接着多姓杂居、各有分区、合作共存的乡村秩序网络,我们可借由对马氏墓祠的解析,探寻在一个经济落后、自然环境和文化都相对封闭、宗族财力和权势悬殊较小的山区,不同的宗族之间如何实现自治与共存的。

  • 标签: 清代 南江 墓祠
  • 简介:1927年之后,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彻底结束阴阳历并行的二元格局,强制推行国历。国历运动手段过激,对旧历作为民俗的价值和惯性作用均估计不足。与官方政策适相对照的是,在1945年国民党政要陈果夫编制出版的《中华民国生活历》一书中,我们却发现了他对国历运动的失衡进行了有意识地纠偏补弊。而且,透过这本日历,陈氏重建基层宗法社会及其礼制的政治理念也得以具体揭显。

  • 标签: 陈果夫 《中华民国生活历》 节日 礼俗
  • 简介: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温州人移民海外,把生意做到世界各地。本文拟从民俗学视角审视和解读海外温州人,研究巴黎的"温州现象",重点探讨如下问题:这些非精英移民是怎样从温州来到巴黎、在巴黎获得立足之地和发展空间、融入法国社会的?作为一个外来群体,他们原有的民俗观念与行事方式在异国他乡有什么改变?这些都是本文拟探讨的问题。

  • 标签: 巴黎 温州人 民俗文化 互动 重构
  • 简介:在初步回顾和检讨相关民俗文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剖析发生在粤东K城一个名叫钟村的城中村民保护围龙屋行动的个案,叙述了这一集体行动的过程及其作为当事人的客家民众的态度和行为,探讨了集体行动情境中的民众、民俗、学者的角色与影响,引发作者关于民俗研究取向问题的新思考。K城钟村客家人保护围龙屋这一集体行动表明,仅从民俗事象的静态描述来达成民俗学研究的意义,将丰富复杂的民俗生活、民间文化概括为一些有限的材料,实际上既忽视了"俗"在生活文化整体中的被创造和重新发明,又忽略了作为民间文化传承主体的"民"的自主能动性,他们策略性地对民俗知识的创造与享用,也忽略了作为民俗文化研究的理性人——学者及其学术活动的作用。民俗中的民、俗与民俗学者,应该都成为民俗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对象,这也应是未来民俗学科发展的新趋势与学术动向。

  • 标签: 集体行动 传统创造 民俗学研究
  • 简介:华北乡村社会秩序的形成与民间信仰习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义店村的冰雹会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经过清初改制及数次历史变迁延续至今,其中所承载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已经充分体现在村民的信仰民俗里,植根于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张天师亲自传授这一传说对冰雹会正统性和权威性的确立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传统祭祀仪式亦成为该村村民的一种集体记忆。通过田野调查,结合口述资料和其他文本,对于梳理乡村社会信仰民俗的历史脉络,探析信仰民俗与乡村社会秩序的关系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 标签: 信仰民俗 乡村社会 历史传承 冰雹会
  • 简介:群众业余文艺社团是群众文化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传承和保护民间艺术、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建设幸福安康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抓好它的管理,是政府文化部门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本文对山区群众业余文艺社团的现状作了分析,提出了加强管理工作的措施和办法。

  • 标签: 业余文艺社团 管理工作
  • 简介:把民俗物品应用到居室装饰,必须掌握点缀应用、局部应用、精品应用、和谐应用的原则。针对客厅、卧室、餐厅、阳台、书房的不同功能,采用不同的应用手法,使民俗物品寓于现代居室,从而体现出它的价值。

  • 标签: 民俗物品 居室装饰 民俗图案 风土人情
  • 简介:视频采集制作是一种成熟的技术手段,但是如何让它在岭南舞蹈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需要一定的实践操作与理论研究。本文是在岭南舞蹈的采风过程中所采集的素材,进行视频的存储、制作、呈现而做的一些技术实践探索,期与同行探讨、指正。

  • 标签: 视频采集 视频制作 视频技术 岭南舞蹈
  • 简介:<正>在我求学日本期间,接触到的一些日本学者对中国学界过去简单套用马列主义的理论词句,排斥其他的理论,表现出一种反感情绪.总觉得当今考古理论和方法由于多学科的交叉显得非常丰富,而历史现象又是如此地错综复杂……,所以处理资料的角度,方法和分析历史现象的理论就应该更加灵活才好.并对我们过去把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牵扯在一起的做法表示费解.1988年6月,日本大修馆发行的《中国年鉴》也批评中国的考古学界采取封闭政策(同时也说考古学界最近已有松动的势头),对中国的考古学学会仍不允许外国学者旁听表示遗憾.该书还特别批评了史学界不重视收集国外的情报,在事实上无视国外同行的研究成果,于是出现:已有的成果得不到利用,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又有人在

  • 标签: 考古学理论 山阁 资料管理 译本 学生社 日本
  • 简介:<正>李晓东,男,1936年4月生,山西省芮城县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现任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研究员.他曾长期从事文物考古、文物保护和管理研究.主要专著有:《河北名胜古迹》、《文物保护管理概要》、《中国文物学概论》;并合作出书和发表学术论文

  • 标签: 中国文物 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考古 史迹 文物法 文物保护法
  • 简介:<正>一、关于考古实习考古学专业,除了强调书本知识外,还非常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四年制大学,约有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安排各种类型的实习活动,每届学生都必须进行二次,因此教研室每年都有实习任务,次数之频繁,大有应接不暇之势.全国十几所大学的考古学专业都面临着同样问题,即在选择遗址、申请经费和组织发掘上不同程度地遇到很多困难.

  • 标签: 考古学研究 若干问题 计算机应用 急发 文物考古 教学
  • 简介:西洋低音弦乐器乐器大提琴在民族管弦乐队中所起的作用,简要分析民族管弦乐队低音弦乐器的改革发展,从音响、作品等方面去思考中西低音弦乐器的比较及差距,民族管弦乐队低音弦乐器的现状及发展。

  • 标签: 低音弦乐器 民族管弦乐团 应用及发展
  • 简介:珠三角地区居于广东省经济发展中心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居领先地位,这是文化事业发展最强大的基础。广佛同城,为佛山注入了生机,并可以直接受到广州大都市文化观念的引领,同时还可以享受大都市文化资源,并受其影响,在“幸福广东”提出之后,“幸福佛山”也随着成为佛山人民关心、关注的焦点。从板块现象入手,调整思路构建有层次的文化服务及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从困境中走出来,使群众文化工作真正做到实处。

  • 标签: 文化板块现象 层次 文化管理模式
  • 简介:群众文化活动对于基层社会管理工作产生的巨大影响,主要因为基层社会管理的主体就是群众,只有增强管理人员与群众之间的交流,才能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效率,推进基层文化的发展,优化发展模式,所以,在基层社会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要对群众文化活动加以重视,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 标签: 基层社会管理 群众文化活动 创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