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民俗学作为新兴科学国外被介绍进来已有七十多年历史,这其间中国学者对于民俗学研究探索精神不容否定。纵观世界民俗学发展,都在朝着各自国别的特色行进,不管最早形成英国民俗学,还是法国、德国、日本,以及现在美国民俗学研究,都是如此。我国民俗学经历自己走过路之后,开始了民间文学(语言传承)与民俗学(行为传承)分为二研究,这种趋势为近几年来民俗学与民间文

  • 标签: 民俗学研究 生活方式 文化意识 民俗生活 婚姻习俗 本质
  • 简介:人类社会中宗教具有多种多样文化功能,社会控制就是其中之。本文人类学角度论述了宗教中国乡村社会控制中所起作用。

  • 标签: 宗教 人类学 社会控制
  • 简介:1927年之后,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彻底结束阴阳历并行二元格局,强制推行国历。国历运动手段过激,旧历作为民俗价值和惯性作用均估计不足。与官方政策适相对照,1945年国民党政要陈果夫编制出版《中华民国生活历》书中,我们却发现了他国历运动失衡进行了有意识地纠偏补弊。而且,透过这本日历,陈氏重建基层宗法社会及其礼制政治理念也得以具体揭显。

  • 标签: 陈果夫 《中华民国生活历》 节日 礼俗
  • 简介:台湾祭祀圈(信仰圈)理论,为研究汉人民间信仰提供了个具有参照性体系架构。台湾地区妈祖信仰具有完全民间性特征,这与湄洲岛妈祖信仰不同。湄洲岛妈祖信仰空间由本岛十四间妈祖宫与祖庙组成,祭祀组织可划分为以祖庙为中心地方性信仰组织与全球性信仰组织。前者具有民间性特征,祖庙作为全岛祭祀中心,与各社区有着紧密互动联系,中心与地域相叠合;后者则因国家政治、地方形象塑造和旅游经济等外力介入,形成官方与民间并行权力结构,本岛社区祖庙管理中被边缘化,信仰中心浮动于地域之外。

  • 标签: 信仰中心 湄洲岛 妈祖 信仰空间
  • 简介:清明节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祭祀节日,祭祖和扫墓日子。清明节习俗也相当丰富有趣,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系列风俗体育活动。那么清明节怎么节气变成节日呢?

  • 标签: 传统节日 清明节 节气 祭祀节日 体育活动 扫墓
  • 简介:洪水神话在世界各地流行引发了很多学者关注,不同研究领域学者站在不同角度进行了不同理论阐释。后结构主义时代,神话、传说与历史界限被打破,它们作为叙事被放在动态社会进程中进行考察。借用埃莉诺·奥克斯和莉萨·卡普斯有关“活态叙事”研究以及卡尔·林达尔“灾难传说”研究,提出洪水叙事和灾难叙事概念,并以2013年山西临汾洪洞水灾为个案,研究洪水过后灾民对于水灾叙事表述以及他们利用灾难叙事反映并构建现实以及重建社区过程

  • 标签: 洪水神话 洪水叙事 灾难传说 灾难叙事
  • 简介:于右任先生系陕西三原人,民主革命家、国民党元老、著名诗人和书法大师。他生爱祖国、爱人民、爱故乡,兴水利、建农场、办学校、护持民族文化遗产,深受海内外崇仰。

  • 标签: 总理 民族文化遗产 民主革命家 于右任 国民党
  • 简介:浙江农村地区民间宗教实践活动,为我们提供了民间宗教在世俗化大潮,如何通过宗教市场实现社会整合案例。传统民间宗教礼俗基础上,围绕着宗教产品生产、消费,村落内部资源实现了代际流动和阶层流动,达到了去社会分化效果。同时,代际之间、阶层之间宗教消费和获得面子过程,体会到了“过日子”价值和意义,重塑了村落社会道德伦理价值,实现了内部整合。

  • 标签: 民间宗教市场 宗教产品 佛纸 宗教消费
  • 简介:本文就绘画艺术创作中出现所谓“错现象”,尝试将错就错引申到绘画艺术创作中去。希望能带给美术爱好者绘画创作更多思考,提供更广阔艺术空间发展可能性。

  • 标签: 绘画创作 错现象 将错就错 意趣 肌理 艺术空间
  • 简介:基于各地农村出现大量高额彩礼婚姻现象,将其置于微观家庭代内关系之中进行考察,分析彩礼功能从表达性向工具性异化基础上,得出高额彩礼农村家庭内部造成严重后果代内剥削,这种剥削具体表现就是家长为了降低儿子打光棍风险,强迫女儿早婚来准备儿子结婚所需要高额婚礼支付。

  • 标签: 高额彩礼 代内剥削 代内关系 婚姻市场 女性早婚
  • 简介:<正>中国王朝国家权力周围诸国有着深刻影响,其中支配与被支配关系产生汉以来事情,到南北朝时期,汉族和鲜卑族等产生对立,和周围诸国关系度复杂化.总的说来,北朝在政治上,军事上占优势,而在思想、学术、文化方面,南朝则要先进得多,这样,江南制度和文化自然而然北朝以及周围诸国广泛流传,佛教图像也不例外.笔者曾经认为伴随天莲花和变化生乘云而飞龙门型天人像并非北魏时期所创,因为龙门以前有些已经南齐流行,在这些图像,有天莲花→变化生→天人这种链环式关系,特征显而易见.

  • 标签: 莲花 百济 北魏 高句丽 年刊 像对
  • 简介:祈福迄今尚存于华北地区传统宗教仪式,渊源可追及明清时代。孝女祈福则是女性为在世父母祈愿仪式活动,具有鲜明乡土特色和民间宗教文化内涵。虽历经数百年岁月风霜,但基本特质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总体而言,民俗化、生活化其主要特点,功利性趋向淡化,宗教服务性逐渐增强则是当下基本取向。孝女祈福仪式,不仅见证了民间宗教职业者身份特征及其小群体活动特点,而且呈现了个比较生动,具体民间俗祀展演过程

  • 标签: 孝女祈福 弘阳教 交供仪式
  • 简介:先秦自春秋以降,民间信仰“鬼神”,相对于日渐觉醒的人性精神,开始退居次要地位,但军事巫术却空前兴盛。民间信仰与民神易位在兵学领域呈现出反向衍进态势。民神易位思潮肯定了人价值,而基于民间信仰军事巫术兴盛,标志着兵民心理诉求被纳入指挥决策博弈,反映了精神需求和心灵归宿观照与反思,二者不同向度上诠释了先秦人性意识觉醒,为后世确立官方意识形态与民间信仰长期共存二元对立结构,乃至构建多元语境交融下文化生态,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民间信仰 民神易位 反向衍进 兵学
  • 简介:黄飞鸿电影系列民俗元素,作为文化记忆载体,随着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变动而经历了具象到抽象变化,体现了制作者和观众文化认同。1950与60年代早期作品,围绕着市井武师黄飞鸿有大量具体而精确民俗描写,体现了制作者和观众之间文化默契;1970年代,随着香港文化形成,建立广东文化基础上民俗黄飞鸿电影消失;1990年代后制作黄飞鸿电影则将民俗抽象化,消解了黄飞鸿与乡土文化联系,使其实现了市井武师到民族英雄转化,完成了记忆重新建构,又在电影影响下反过来建构新"传统"。

  • 标签: 黄飞鸿电影 民俗元素 民俗主义 记忆建构
  • 简介:日本地处中国东部,亚洲东方文明国家之.面积为37.78万平方公里,与我国云南省面积大体相同.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地理等诸方面条件影响,自日本中部分为东、西,东国与西国、关东与关西;江户与上方、东京与大阪等.下面日本文化、民俗方面介绍下日本东、西.

  • 标签: 日本文化 “东” “西” 祭礼 风俗文化
  • 简介:初步回顾和检讨相关民俗文化研究成果基础上,重点剖析发生在粤东K城个名叫钟村城中村民保护围龙屋行动个案,叙述了这集体行动过程及其作为当事人客家民众态度和行为,探讨了集体行动情境民众、民俗、学者角色与影响,引发作者关于民俗研究取向问题新思考。K城钟村客家人保护围龙屋这集体行动表明,仅从民俗事象静态描述来达成民俗学研究意义,丰富复杂民俗生活、民间文化概括为些有限材料,实际上既忽视了"俗"在生活文化整体被创造和重新发明,又忽略了作为民间文化传承主体"民"自主能动性,他们策略性地民俗知识创造与享用,也忽略了作为民俗文化研究理性人——学者及其学术活动作用。民俗民、俗与民俗学者,应该都成为民俗学研究重要内容和对象,这也应是未来民俗学科发展新趋势与学术动向。

  • 标签: 集体行动 传统创造 民俗学研究
  • 简介:清代川东北南江山区墓祠群,既具有宗祠文化实体功能和表征意义兼具般特质,又在巴山老林自然生态、移民文化、宗教传播等因素影响下,呈现出鲜明地域色彩。其中,马氏墓祠相对保存完整,无论空间布局、建筑装饰,抑或族内禁令、族规、四止界畔等石刻铭文,都为探析南江山区墓祠文化提供了个颇具代表性读本。此外,空间布局上,墓祠、风水塔等链接着多姓杂居、各有分区、合作共存乡村秩序网络,我们可借由马氏墓祠解析,探寻个经济落后、自然环境和文化都相对封闭、宗族财力和权势悬殊较小山区,不同宗族之间如何实现自治与共存

  • 标签: 清代 南江 墓祠
  • 简介: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温州人移民海外,把生意做到世界各地。本文拟民俗学视角审视和解读海外温州人,研究巴黎"温州现象",重点探讨如下问题:这些非精英移民怎样温州来到巴黎、巴黎获得立足之地和发展空间、融入法国社会?作为个外来群体,他们原有的民俗观念与行事方式异国他乡有什么改变?这些都是本文拟探讨问题。

  • 标签: 巴黎 温州人 民俗文化 互动 重构
  • 简介:《怀楼图轴》充分体现出唐寅绘画情景交融、诗画共汇艺术风格。

  • 标签: 唐寅 绘画 诗意 风格
  • 简介:国家立场媒体春节习俗加以择取,使之成为国家名义下实现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共享共有的材料。这种民俗国家化过程建构和转化:祭祖到祭神完成了血缘、亲缘、地缘等多重关系融合和想象;二团圆到团结主题转化,完成了家国同构;三基于画面效果和收视率考虑,民俗作为生活细节审美内涵得以突出。正是这些新表现,使春节成为了民众民族与国家名义下进行文化实践。

  • 标签: 民俗 国家化 春节 文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