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Inreal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MIMO)systems,theperfectchannelstateinformation(CSI)maybecostlyorimpossibletoacquire.Butthechannelstatisticalinformationcanbeconsideredrelativelystationaryduringlong-termtransmission.Thestatisticalinformationcanbeobtainedatthereceiverandfedbacktothetransmitteranddonotrequirefrequentupdate.Byexploitingchannelmeanandcovarianceinformationatthetransmittersimultaneously,thispaperinvestigatestheoptimaltrans-missionstrategyforspatiallycorrelatedMIMOchannels.Anupperboundofergodiccapacityisderivedandtakenastheper-formancecriterion.Simulationresultsarealsogiventoshowtheperformanceimprovementoftheoptimaltransmissionstrategy.

  • 标签: 偏相关MIMO系统 信道统计信息 最优传输策略 遍历容量
  • 简介:ThispaperdescribesaLeastSquares(LS)channelestimationschemeforMIMOOFDMsystemsbasedontime-domaintrainingsequence.Wefirstcomputetheminimummeansquareerror(MSE)oftheLSchannelestimation,andthenderivetheoptimalcriteriaofthetrainingsequencewithrespecttotheminimumMSE.Itisshownthatoptimaltime-domaintrainingsequenceshouldsatisfytwocriteria.First,theautocorrelationofthesequencetransmittedfromthesameantennaisanimpulsefunctioninaregionlongerthanthechannelmaximumdelay.Second,thecross-correlationbetweensequencestransmittedfromdifferentantennasiszerointhisregion.Simulationresultsshowthattheestimatorusingoptimaltime-domaintrainingsequenceshasbetterperformancethanthatusingoptimalfrequencytrainingsequenceatlowsignal-to-noiseratio(SNR).Toreducethetrainingoverhead,asuboptimaltrainingsequenceisalsoproposed.Comparingwithoptimaltrainingsequence,ithaslowcomputationcomplexityandhightransmissionefficiencyattheexpenseoflittleperformancedegradation.

  • 标签: 通信系统 通道估计 技术性能 时间序列
  • 简介:Thispaperdealswiththedesignandperformanceanalysisofthetransmissionprecoderoptimizationfor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MIMO)systemswithlimitedfeedbackofchannelstateinformation(CSI).Weassumethatthereceivercangetperfectchannelknowledgebychannelestimationwhilethetransmitteronlyhaspartialchannelknowledgefromlimitedfeedback.Wepresentaminimummeansquareerror(MMSE)criterionbasedcodebookconstructionalgorithmforMIMOpre-codedspatialmultiplexingsystemsunderaspecificaveragepowerconstraint.Theoptimaltransmitterstructureisemployedinthispaper.SimulationresultsshowthattheMMSEcriteriabasedcodebookconstructionalgorithmwithhybriddesignofpowerallocationandprecodingcanachievebetterperformancethanthatofequalpowerallocationbasedcodebookofpreviousresearch.

  • 标签: 移动通信 电报 密码本 反馈技术
  • 简介:开展多轴振动台的随机振动控制,以6自由度液压振动台(简称振动台)为典型受控对象,对设计的多输多输(简称MIMO)随机振动控制算法,进行了算法研究与验证。在研究中,考虑振动台为非完全解耦系统。

  • 标签: 随机振动控制 液压振动台 6自由度 MIMO 仿真 多输入多输出
  • 简介:介绍了一种新型总β测量闪烁探测器的原理与结构,对闪烁探测器输出回路脉冲计算公式及其极值进行了推导,利用MATLAB强大的数值计算功能讨论了闪烁探测器输出回路脉冲形状与回路RC时间常数的关系。并初步提出信号甄别的方法。

  • 标签: 闪烁探测器 输出电流脉冲形状 脉冲甄别 RC时间常数
  • 简介:用增益开关掺铥光纤激光器作种子源,搭建了一个掺铥光纤主振荡放大系统。该系统增益开关种子源最大输出功率约为250mW,斜效率为28.5%;脉冲宽度为56.5ns,脉冲峰值功率为221.2W,对应的峰值功率密度约为0.35GW·cm^-2,输出光谱的3dB线宽仅0.09nm,中心波长在1942nm处。经一级放大后,激光器输出功率提高到1.33W,一级放大器斜效率达48.6%。同时,峰值功率提高到1.2kW,对应的峰值功率密度达1.86GW·cm^-2。此时,受光谱仪分辨率的限制,测得的激光3dB线宽仅为0.06nm。在二级放大器中观察到了超连续谱输出。超连续谱覆盖2~2.6μm的光谱范围,3dB带宽约490nm。

  • 标签: 增益开关 掺铥光纤放大器 超连续谱
  • 简介:研究了LD泵浦的不同谐振腔结构的掺铥光纤激光器的输出特性.采用双色镜和光纤输出端面形成谐振腔,激光器最高斜效率达到了56.9%,对应的量子效率为142%.采用光纤布拉格光栅构成谐振腔,也获得了超过Stokes极限的斜效率,且激光光谱处于光纤布拉格光栅的反射带内.不同腔结构之间对比表明,对于2μm光纤激光器,采用光纤布拉格光栅构成谐振腔,可以在保持高效率激光运转的前提下,获得较好的光谱特性.

  • 标签: 掺铥光纤激光器 光纤布拉格光栅 LD泵浦
  • 简介:所谓“超宽带(UWB)”,即相对其中心频率有高比例的带宽。1990年,由美国“国防先进技术研究局”召集有关科学家讨论后认为,任何波形,只要带宽大于中心频率的25%,就可认为是“超宽带”。超宽带使用脉宽很窄的基带脉冲,典型为纳秒量级,能量稀薄地扩散在整个使用的带宽里。

  • 标签: 探测机制 超宽带微功率脉冲雷达 电感激励法 电路设计 运动传感器
  • 简介:为实现2×5GW级双路输出超宽谱高功率微波驱动源的小型化,研制了一种初级脉冲功率源——与双筒脉冲形成线(Blumlein线)相配一体化的带有开路磁芯的Tesla变压器.通过对Tesla变压器的理论分析,并根据简化的磁路模型得出了Tesla变压器初、次级线圈电感等电参数的估算方法,给出了Tesla变压器磁芯截面的估算和磁芯制作方法.实验结果表明,Tesla变压器最大输出电压为880kV,充电时间约为20μts,耦合系数约为0.95,与理论值吻合较好.

  • 标签: TESLA变压器 初级线圈 次级线圈 开路磁芯
  • 简介:通过在谐振腔内插入窄带滤光片,开展了XeF(C-A)蓝绿激光窄线宽输出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获得焦耳量级能量、线宽小于2nm、波长稳定的激光输出,激光最窄线宽为1.3nm。增大滤光片与谐振腔光轴的入射角,激光器输出能量降低。

  • 标签: XeF激光 滤光片 窄线宽 谐振腔
  • 简介:对一款国产CMOS图像传感器进行了不同射线粒子的辐照试验,研究了质子、中子和γ射线等粒子辐照对器件饱和输出电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γ射线和质子辐照下,器件的饱和输出电压显著退化,而在中子辐照下,饱和输出电压基本保持不变,表现出较好的抗中子能力.对γ射线和质子辐照下器件饱和输出电压的退化机理进行了分析,饱和输出电压的退化主要受电离总剂量效应影响:随着辐照累积剂量的增加,饱和输出电压逐渐减小且在退火中的变化趋势与CMOS图像传感器像素单元的饱和输出信号变化趋势一致.辐照导致饱和输出电压退化的主要原因是光敏二极管周围的LOCOS隔离氧化层内产生了大量的辐照感生电荷.

  • 标签: CMOS图像传感器 高能粒子 饱和输出电压 电离总剂量效应
  • 简介:高功率微波器件发展非常迅速,产生高功率微波的机制有很多,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RKA)是其中一种重要的高功率微波源。在RKA研究中,合理设计RKA的输出腔,可获得较好的微波输出。对RKA输出腔数值模拟计算最大的困难在于,输出腔腔体开了大耦合孔后破坏了腔体角向均匀性而使腔体变为3维结构。采用电磁场等效原理,利用格林函数积分法可以得到大耦合孔同轴输出腔高频参数的三维解析表达式。但目前用三维程序对RKA同轴输出腔的数值模拟较少。

  • 标签: 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 数值模拟计算 输出 同轴 高功率微波器件 S波段
  • 简介: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的探测机理是被探测气体对激光束能量的吸收。选择两束波长相近的激光,其中一束激光的波长选在被探测组分的吸收峰的中心,使其受到最大的吸收,该波长记为λon,另一束激光的波长选在吸收峰的边缘,使其受到吸收尽可能小,或者不吸收,该波长记为λeff。根据激光雷达方程可以推导出被探测组分随高度或距离的分布,可计算出被探测气体的浓度。

  • 标签: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 激光束 雷达测量 浓度 NO2 探测机理
  • 简介:利用风力发电原理,制作简易定桨距风力发电实验装置。测量风力发电装置输出功率及风能利用系数,利用测量结果探究同风速下风力发电机有关运行参数随桨距角改变的变化规律。

  • 标签: 风力发电机 桨距角 叶尖速比 风能利用系数
  • 简介:采用TEA-CO2差分吸收激光雷达进行探测,是建立在气体组分对某些波长激光选择性吸收的基础上的,物质对波长的选择性吸收主要是由原子、分子内部能级的固有特性所决定的,进行探测时的技术难点在于种子源连续波导激光器频率稳定性的实现,也即是外差信号的高稳频技术,因为激光的频率稳定度将影响相干探测的混频效率,并在混频时产生相位噪声,降低系统的信噪比,直接影响探测灵敏度,因此激光雷达在信号发出到返回的时间内的频率稳定度是至关重要的。

  • 标签: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 光探测 选择性吸收 频率稳定度 实验 稳频技术
  • 简介:对单晶硅太阳电池进行150℃、200℃的热处理,发现其输出特性有所提高。将单晶硅太阳电池在灯光下辐照12小时,在灯光辐照过程中,样品的转换效率随光照时间的增加而呈总体下降的态势,且下降一定程度后转换效率基本不变,对辐照过的样品分别进行150℃、200℃的热处理,热处理后的电池样品的转换效率得到了回复。

  • 标签: 太阳电池 热处理 灯光辐照
  • 简介:提出了一种用于相对论磁控管(RM)中轴向输出线极化TE11同轴波导模式的新型输出结构。该器件采用10谐振腔结构并工作在π模式上,通过合理设计谐振腔结构与输出同轴波导之间的微波提取结构,模拟实现了线极化TE11同轴波导模式的微波输出。与传统全腔提取结构相比,该新型输出结构,不仅能更容易地实现线极化TE11同轴波导模式的微波输出,而且在此基础上能更容易地实现更高频段RM的设计。粒子模拟结果表明:当电压为220kV,磁场为0.4T时,该器件的工作频率为4.38GHz,输出功率为208MW,功率转换效率达到46.6%。

  • 标签: 高功率微波 相对论磁控管 线极化TE11模式 同轴波导
  • 简介:为了探索大随机相位误差条件下合成孔径雷达(SAL)成像特点和规律,本文采用波长为1550nm的线性调频激光器建立了能够产生大的共模随机相位误差的条带模式SAL成像实验装置。利用此装置获得了不同目标回波强度下条带模式SAL成像实验数据,结合条带模式相位梯度自聚焦(PGA)多次迭代处理,获得了高分辨率SAL图像。实验发现在[-6.45π,6.45π]范围的大随机相位误差下,通过简单的距离压缩和方位匹配滤波,无法实现SAL图像聚焦,图像信噪比仅为3dB。进一步采用PGA处理,就能很好地校正相位误差,得到聚焦良好的SAL图像,图像信噪比达到43dB。实验还发现,当存在大共模随机相位误差时,PGA处理展现出非常强的鲁棒性,在回波弱到10-15W的情况下依然有效。在大相位误差存在的SAL系统(如机载SAL)中,PGA处理能有效消除相位误差,实现图像聚焦;另外,增大探测激光功率以提高成像数据信噪比,将有助于提升PGA处理效果。

  • 标签: 合成孔径激光雷达 条带模式 随机相位误差 相位梯度自聚焦
  • 简介:摘要:双端激光雷达用于大气探测实验时,所测散射信号包括单次和多次散射信号,其中大气反演基于单次散射信号。本文利用单次和多次散射信号与双端激光雷达的接收端视场角的不同关系,提出改变利用多视场法进行多次测量,并从测量结果中定量计算出单次和多次散射信号,使用理论模型计算的结果表明多视场法是可行的,基于双端激光雷达的大气探测实验的精度有望得到较大提高。

  • 标签: 多视场法 大气探测实验 双端激光雷达 单次散射 多次散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