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选取覆盖桂林城区的美国Landsat5卫星TM图像,利用支持向量机SVM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同时与最大似然法、决策树和人工神经网络的分类结果比较,研究提高喀斯特城市遥感分类精度的方法,并分析1989~2006年桂林城区土地利用的变化。结果表明,SVM可提高喀斯特城市土地利用信息遥感分类的精度,可有效地动态监测喀斯特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SVM的地物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最高,总体分类精度为91.7%,超过90%,Kappa系数为0.827,明显高于人工神经网络、决策树和最大似然法的分类结果。1989~2

  • 标签: 喀斯特城市 遥感 土地利用 分类 支持向量机
  • 简介:对于正确理解费曼技术并且运用该技术来处理高能物理的基本过程是量子场论教学的一个重要核心。然而,在涉及到较为复杂的物理过程时,其计算通常是十分复杂繁琐的。其中最为典型的困难是对大量矩阵的求迹运算。因此,在教学引入基于计算机程序处理费曼的有关方法,能有效提高理论物理专业研究生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基于REDUCE科学计算程序,具体介绍了如何在教学活动实现对上述困难提供高效便捷的解决方案。

  • 标签: 量子场论 费曼图 矩阵求迹 REDUCE计算程序
  • 简介:分类讨论思想是研究与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之一,在中学数学的应用十分广泛。本文主要是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里图形形状和位置不确定时的分类讨论渗透分类思想。

  • 标签: 分类 讨论 不确定
  • 简介:物理象是一种形象直观的“语言”,它巧妙运用了“数”和“形”的结合。对物理象的分析就是要通过对“形”的剖析,强化对“数”的认识,最后抽象出象所表达的状态、特征和规律。要运用物理象正确分析、解答物理问题,需对物理象的应用做到四部曲。

  • 标签: 物理图象 应用 物理问题 特征和
  • 简介:对“数字示波器的原理与使用”实验教学关于信号的含义、锯齿波信号、李萨如图合成、示波器的基本调节和信号参数的测量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 标签: 物理实验 示波器 信号 李萨如 调节
  • 简介:利用磁谱仪得到不同能量的单能电子束,让这些电子束穿过不同厚度的铝膜,研究不同能量的电子在铝膜的吸收系数和能损,得出吸收系数与电子能量的经验公式,与已有的吸收系数经验公式进行了比较,测量到的能损和Fluka软件模拟计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观察到它们之间都能够较好地符合。说明该实验测量的数据和得到的质量吸收系数公式是可靠的,对β射线的防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Fluka软件能够用于较高能量电子能损的计算。

  • 标签: Β射线 吸收系数 能损
  • 简介:在生物教学,教师针对课程创设出相应的教学情境,并用各种方法让学生的思维逐渐进入情境,为完成课时目标创造条件。

  • 标签: 生物教学 情境创设 理解
  • 简介:基于能量均分定理和悬臂梁理论,分析讨论了微悬臂梁进行热振动的物理模型。通过三个实例,介绍了热振动在纳米力学测量的应用,其中重点阐述了单根纳米晶须的杨氏模量的热振动定量测量方法。

  • 标签: 热振动 悬臂梁 纳米力学测量
  • 简介:基于球形发散波实验技术及圆环型电磁粒子速度测试技术,采用0.125gTNT当量的微型炸药作为爆炸源,对填实爆炸下有机玻璃球形波的传播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基于粒子速度波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粒子速度、位移幅值的衰减指数分别为1.34和1.28,粒子速度幅值及粒子位移幅值符合指数衰减规律;负向粒子速度幅值随比距离的增加有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基于强间断假设得到的低压下(小于1GPa)径向压力幅值σ粒子速度幅值υ关系和一维应变下得到的σ-υHugoniot曲线吻合较好;采用变模量模型假设,结合粒子速度数据反演的有机玻璃力弹性模量E为(6.40±0.64)GPa、体积模量K为(7.12±0.71)GPa、剪切模量G为(2.37±0.24)GPa.

  • 标签: 爆炸与冲击 球面应力波 微药量爆炸 粒子速度计 有机玻璃
  • 简介: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以及数学在生活的应用等方面施行“做中学”的学习方法。旨在改进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标签: 中职 数学 课堂教学 自主探究 “做中学”
  • 简介: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驱使学生积极思考、质疑、解疑,最终达到对事物认识的深化和创新。本文根据现代教学理论,并通过具体的教学实例,就如何创设问题情境、鼓励质疑问难、设计开放题、拓展应用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一些必须注意的问题。

  • 标签: 问题意识 问题情境 培养
  • 简介:制作了准直型、L型及Z型等不同形状,不锈钢、花岗岩和水泥等不同材质的裂缝,测量了缝宽范围0~1.0mm、气体流速范围0~10m·s-1时的颗粒透过率,初步研究了亚微米颗粒在裂缝的沉积行为.结果表明:准直光滑裂缝颗粒沉积机理较简单,可以用经验公式较好地描述;曲折裂缝碰撞机理的作用主要受流速的影响.材质对透过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工作面粗糙度的影响;对于工作面粗糙的裂缝,最易透过流速为1.0m·s-1,最易透过粒径为0.39μm.

  • 标签: 放射性颗粒 裂缝 沉积行为 泄漏 透过率
  • 简介:分析了激励激光光强分布对PLIF实验荧光强度的影响.基于柱面微透镜阵列开展片状激光光束匀滑整形光学结构设计,并根据PLIF实验的具体要求,通过光线追迹方法优化了相关参数.对染料激光进行匀滑整形实验研究,获得了不均匀性为3.4%的均匀片状光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PLIF实验系统,诊断了酒精灯火焰和CH4/air预混火焰,获得了相应的二维荧光分布图像.

  • 标签: 光束整形 平面激光诱导荧光 柱面微透镜列阵 片状光束
  • 简介: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园林制图》教学引入项目教学法,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教学方式,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学生在做中学、学做,完成课程的学习。

  • 标签: 项目教学法 园林制图 教学改革
  • 简介:讨论是实现人们互帮互助以及培养人们情感,发展人们技能的重要途径。讨论式教学方法符合新课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更好的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本文从讨论式教学法在初中教学的优点;初中数学教学运用讨论教学法的原则;讨论式教学法在初中教学运用的步骤及讨论式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 标签: 讨论式教学法 初中教学 教学优点 教学原则 教学运用步骤 教学的问题
  • 简介:将两种电介质界面附近点电荷产生的电势和镜像势的方法做了推广,分情况进一步讨论了三层电介质结构的电势分布、镜像力和镜像势,并运用镜像法求得了相关物理量的解析表达式。

  • 标签: 镜像势 电介质 点电荷
  • 简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必须创设提出问题的氛围,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适时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

  • 标签: 提出问题能力 培养
  • 简介:提出了一种自动识别核乳胶反冲质子径迹的方法.在该方法,对由显微镜系统获取的核乳胶图像序列,依次经过组合式滤波器滤波、多阈值二值化、径迹点筛选处理后,从图像序列识别出径迹点,利用径迹点去冗余方法删除冗余径迹点,最后从获取的径迹点中重建反冲质子径迹.利用该方法从经14.9MeV中子束辐照过的核乳胶中提取出反冲质子径迹,并将提取的径迹与人工判读方法得到的径迹进行了比较,结果基本一致.

  • 标签: 核乳胶 反冲质子径迹 自动识别 径迹重建
  • 简介:假像是原子力显微镜(AFM)技术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AFM实验中产生假像的常见原因及其可能产生的假像类型,然后以实验得到的重复"豆芽形结构"、完全一致的重复圆环形貌结构和许多重复的三角形结构的AFM图像为例,分析了假像产生的原因,为AFM实验结果分析假像的辨别处理提供了借鉴经验。

  • 标签: 原子力显微镜 假像 纳米技术
  • 简介:利用解析和数值计算的方法计算了色散光学模型色散积分的数值,并与Quesada等人的解析计算作了比较,结果显示两者结果基本一致。

  • 标签: 色散光学模型 色散积分 数值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