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在地震地球化学前兆观测中,土壤(断层)观测越来越受到重视.开展了利用水氡、水质、气体观测仪器设备进行土壤(断层)的实验观测.对濮阳地区土壤(断层)特征进行了研究.

  • 标签: 地震前兆 土壤(断层)气 观测方法 气体特征
  • 简介:对青海省乐都台的氡测项用"十五"攻关方法①进行震例分析研究,总结出了乐都台氡短期异常特征及预报指标,同时计算出了该台氡测项的短期预报效能评分.乐都氡具有一定的短期地震预报信度.

  • 标签: 乐都 气氡 短期异常特征
  • 简介:本文估算了用sPn震相测定震源深度时的理论误差,结果表明,在单层均匀的地壳模型、地震波形采样率为0.02,地壳厚度小于35公里时,用sPn震相测定的震源深度误差小于2公里。

  • 标签: 震源深度 误差 地壳模型
  • 简介:简要总结了乐都地震台水氡观测资料的利用价值、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乐都地震台的水氡观测改为断层观测后,对氡观测值的年变规律、地表水与地下水、地下水与承压水的水力联系进行了分析。

  • 标签: 水氡观测 气氡观测 乐都地震台
  • 简介:在数字观测的优势条件下,利用sPn震相的动力学特征与运动学特征,sPn震相可以通过跟踪首波震相来快速、可靠地测定进而测出发生在地壳内地震的震源深度。

  • 标签: SPN震相 震相特征 震源深度
  • 简介:本文对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福建数字地震台网测定的台湾地区ML≥5.0级地震(9.21地震序列取ML≥5.5级地震)测定了Ms震级,并将福建台网测定的ML、Ms震级与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测定的大震速报Ms震级进行了比较。

  • 标签: 数字地震 Ms震级 ML震级 震级比较
  • 简介:本文基于大理州的23个强震动台2007年以来记录的11组3.5级以上近场地震共51条强震记录,根据数字地震仪台网系统测定地震参数的基本原理,讨论了通过强震动台网测定近场地震参数的方法,并对测定近场地震参数的计算机软件MDEPS系统的编制进行了介绍。

  • 标签: 强震动 近场地震 地震参数
  • 简介:本文针对国家台网速报面波震级测定时间偏长和中深源地震震级速报有一定偏差的问题,采用IASPEI推荐的宽频带体波震级mB及宽频带P波矩震级MWP对2009-2013年国家台网地震速报的大震进行了对比分析.对于经过转换成MW后的mB和MWP震级来说,其结果均与我国速报地震发布的震级M有一定的偏差,一般表现为偏小.其中,对于6.0-6.9级地震,mB偏差相对较小,但离散度相对较大(整体偏差要比平均偏差大不少);对于7.0-7.9级地震,MWP偏差相对较小;而对于8.0级以上地震,由于震级饱和等原因,mB偏差较大,但MWP偏差相对较小,一般主要表现为偏小.总体来说,MW(MWP)的稳定性要比MW(mB)更好一些(线性回归的相关系数更大,标准误差更小).对于综合mB和MWP震级来说,由于采取分段平均的方法,结果的稳定性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较大地震仍以偏小为主,如果在综合震级MP,加0.2,则可以得出与M震级较为接近的结果.通过MW(mB)、MW(MWP)、MP(M)、M与MW(GCMT)的对比,可以验证综合标准震级MP(M)和国家台网速报震级M具备一定的可信度,而MP(M)可作为P波快速测定的震级,所以用MP(M)作为大震速报初报震级,在某种程度上是可行的.

  • 标签: P波震级 体波震级mB 宽频带P波矩震级MWP 标准震级M
  • 简介:对于发生在地壳内的地震,sPn具有与Pn震相到时差与震中距无关以及振幅和周期都比Pn大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利用数字台网观测技术的优势,将震中距不同的台的Pn震相对齐后可同时测定多台的sPn震相,进而测定该地震的震源深度。这种分析和测定方法简捷准确,可在台网的日常近震分析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到时差 震中距 Pn震相对齐 震源深度
  • 简介:在陕西镇安ML3.6、临潼ML3.3、合阳ML3.1、千阳ML3.1级地震,四川汶川M8.0、青川M6.4、宁强M5.7级地震前后,陕鼓井的氡观测数据均出现了大幅度的上升异常,表明陕鼓井的氡异常不仅有较好的地震前兆效应而且还有震后效应,对出现的这种对应关系的机理进行了分析讨论。

  • 标签: 逸出气氡 气氡异常 映震效能
  • 简介:运用CUM-AIC方法分析了聊古-井氡浓度观测资料,发现2006年4月9日山东莘县与河南濮阳交界的濮阳ML4.6级地震前氡浓度有异常变化,异常持续时间达10天,计算结果中的转折点对应着异常的起止时间.CUM-AIC方法优于传统的一阶、二阶统计量分析方法.

  • 标签: 高阶统计量 气氡浓度 CUM-AIC方法 短临异常
  • 简介:本文利用海峡两岸地震系统对台湾花莲、台东等六个地区近几年的地震资料进行震级差异的统计,得出台湾的地震系统记录的震级一般都比福建台网的大。它与福建台网的震级差最大1.2级,最小为0级。平均结果在0.4级左右。(本文利用的是福建台网中心编目室的资料与台湾中央气象局的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得出结论)。

  • 标签: 震级 差异 统计
  • 简介:本文选取湟源台573型地震仪在1990—1991年间记录的49个共和地震和记录到PN震相的25个地震资料,通过计算,得到共和——湟源之间直达波的平均传播速度为;V(pg)=6.76km/s、V(sg)=3.84km/s,湟源地区的地壳厚度为61km。

  • 标签: 近震波速 地壳厚度
  • 简介:本文对1998年至2002年福建数字台网中心测定的台湾南投地震、台湾花莲地震、福建本省部分地震的观测结果永春台震级与台网平均震级进行分析。并计算出永春台的台基校正值

  • 标签: 台基校正值 震级
  • 简介:通过对723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测试,了解仪器性能,分析仪器误差,选择测定可溶性硅酸实验条件,制订操作规程,圆满完成该项目测定可溶性硅酸的试运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仪器需要开机预热30分,对地震日常观测采用仪器参比调零消除比色皿的配对误差,应尽量缩短仪器参比调零与观测时间间隔。在吸光度较小,选用5cm比色皿能减小相对误差1-3倍。可溶性硅酸显色反应随时间而变化,实验结果显示,其稳定时间为配置后10-30分,要求实验水样品应控制在该时间内。

  • 标签: 分光光度计 可溶性硅酸 仪器误差 实验
  • 简介:本文采用双层地壳结构的sPn-Pn时差方程,结合华南地区地壳速度模型,得出测算震源深度的方程;根据sPn震相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利用台网的优势,多台记录对比,正确识别sPn震相,依此测算1999年9月21日台湾集集地震的震源深度。

  • 标签: SPN震相 台湾集集地震 震源深度
  • 简介:通过对格尔木井模拟水氡和数字化氡年动态和月动态曲线的对比,结果表明,二者的变化趋势及均值变化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数字化氡观测受气温、气压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多,而模拟水氡观测精度较低,受人为影响因素较多。

  • 标签: 模拟地震仪 数字地震仪 溶解氡 溶解气 格尔木地震台
  • 简介:明龙山-窑断裂是一条逆走滑性质的第四纪活动断裂,长约68km,走向300°-315°。本文在卫星影像解译的基础,通过野外调查,确定了该断裂的几何展布和分段特征,初步将断裂分为明龙山、窑、凤阳山3条次级断裂段。通过对断裂经过处的采石场进行详细追索,我们对典型断层剖面进行了描述并采集了断层泥ESR样品,得到的测年结果为(243±24)ka和(126±15)ka,由于淮南地区是典型的中等强度地震活动区,断层晚第四纪以来活动强度较弱,这些测年结果虽不能代表断层最后一次微弱活动的时代,但可以确定断层最后一次强烈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结合前人对1831年凤台Ms61/4级地震极震区位置、等震线形态研究及本文对极震区附近断裂展布和活动性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明龙山-窑断裂为本次地震发震构造的可能性最大。

  • 标签: 淮南地区 明龙山-上窑断裂 1831年凤台6 1/4级地震 发震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