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原发性肝癌疼痛患者。方法选取该科住院的原发性肝癌疼痛患者100例,利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将该科室的医生和护士分成两组,按照单双号病房对患者进行分组管理,为患者建立个性化止痛治疗方案,疼痛专科护士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正确规范使用止痛药物的意义,并利用电话或微信等联系方式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指导患者在家中按照医嘱正确规范使用止痛药物。结果该组100例原发性肝癌疼痛患者能够按照医嘱正确规范使用止痛药物,止痛效果良好,睡眠质量好转,生活质量提高。结论通过医护一体化管理原发性肝癌疼痛患者,能够起到很好的督导作用,改变患者和家属对止痛药物的使用误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慢病随访系统 原发性肝癌 疼痛专科 疼痛护理 医护一体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疼痛管理和临终关怀护理对原发性晚期肝癌患者的疼痛程度、负性心理和睡眠时间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本院自2016年7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86例原发性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43例)与管理组(43例)。常规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管理组的患者采用疼痛管理联合临终关怀护理,比较两组的疼痛评分、状态-特质焦虑程度和睡眠时间。结果管理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状态焦虑评分、特质焦虑评分都比常规组的明显降低(P<0.05);管理组患者的睡眠时间比常规组的明显增加(P<0.05)。结论疼痛管理和临终关怀护理能够减轻原发性晚期肝癌患者的躯体疼痛程度,能调节患者的睡眠时间和心理状态,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 标签: 晚期肝癌 护理 疼痛 焦虑 睡眠时间
  • 简介:目的探讨华蟾素治疗原发性肝癌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省某医院2013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40例原发性肝癌中晚期伴中重度疼痛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吗啡缓释片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华蟾素静脉滴注,均治疗14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治疗全程吗啡用量及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全程吗啡用量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蟾素联合吗啡缓释片能够有效缓解原发性肝癌癌性疼痛,有助于减少吗啡用量,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癌性疼痛 华蟾素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增强CT与MRI复查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分别在患者术后的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增强CT与MRI检测。以术后6个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诊断结果为评价标准。结果:MRI对患者术后一个月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增强CT,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患者介入术后复查病灶3个月和6个月诊断准确率很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介入术后 增强CT MRI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3月肿瘤科收治的54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研究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期和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缓解率为66.7%,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缓解率为25.9%,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8.9±1.2)个月,对照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4.9±1.3)个月,实验组生存期更长,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96.3%和85.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临床治疗,且毒副作用少。

  • 标签: 阿帕替尼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发性肝癌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于2014年03月--2018年03月收治的45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化疗方案FOLFOX4治疗23例和XELOX化疗方案治疗22例。以Child-Pugh标准,将肝癌患者分为两组,即A组(Child-PughA级,20例)、B组(Child-PughB级,25例)。结果:两组疾病控制率无差异(p>0.05);A组肝毒性、消化道反应等发生率低于B组,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联合化疗有利于控制疾病进展,效果显著。但相比于Child-PughB级而言,Child-PughA级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获益更大。

  • 标签: 联合化疗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彩超对原发性肝癌与单发转移性肝癌血供及流速的鉴别。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我院发生原发性肝癌与单发转移性肝癌的病人3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再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作用C组,实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三组的检查的结果实行比较。结果A组的检测结果检测中内部以及周围的动脉的血供的情况增幅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病人的肝动脉的直径以及峰值的流速大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门静脉的流速小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肝癌与单发转移性肝癌中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将病人的血供以及流速的情况检测出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单发转移性肝癌 彩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舒适护理对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舒适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护理措施,舒适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舒适护理措施。在两组患者护理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FACT-HEP中文版量表评价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舒适组患者PSQI各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舒适组患者生活质量各评分及总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改善肝癌手术患者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在临床上大力推广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舒适护理 肝癌 睡眠质量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AFP、AFU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诊断的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4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分别按照血清AFP、AFU检测和CT检查结果予以诊断。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对两组的诊断的准确性进行评价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研究对象诊断准确率分为86.4%和76.2%,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研究对象诊断依从率分为95.4%和90.5%,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中的AFU和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血清AFP AFU 病理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原发性肝癌患者首诊采用CT与B超检查的价值与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确诊的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CT检查与B超检查2种方式,B超检查结果为A组,CT检查结果为B组,对比不同检查方式结果准确性。结果B组肝癌首诊准确率(93.33%)明显高于A组(77.78%),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与B超相比,CT检查结果更具准确性,能够有效了解患者肝区实际情况,为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提供影像学依据。

  • 标签: CT B超 原发性肝癌 首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中采用不同介入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样本选自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患者住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微波消融介入方案,观察组患者采用酒精注射介入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复发率等指标。结果①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5%与87.5%,组间差异显著(P<0.05);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复发率等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中采用酒精注射介入方案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复发率等指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微波消融介入方案 酒精注射介入方案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甲胎蛋白(AFP)、α-岩藻糖苷酶(AFU)对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6例为观察组及正常健康体检者46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AFP、AFU的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组患者血清AFP、AFU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体检者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组患者血清AFU、AFP联合检测的敏感性、诊断符合率均优于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AFU、AFP肿瘤标志物能提高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率。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甲胎蛋白 &alpha -岩藻糖苷酶
  • 简介:摘要目的对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循环肿瘤细胞阳性患者予以替吉奥治疗,以此评价替吉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循环肿瘤细胞阳性患者,患者共计60例,选择时间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患者分2组,对照组不额外进行任何处理治疗方式,研究组口服替吉奥治疗。经SPSS21.0系统分析组间的无瘤存活时间、疾病进展时间、死亡率和替吉奥的毒副作用。结果研究组的无瘤存活时间(17.33±2.22个月)、疾病进展时间(12.32±2.31个月)经SPSS21.0系统分析发现均长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研究组的死亡率(0.00%)与对照组(3.33%)数据差异之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替吉奥的常见毒副作用包括有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伤和骨髓抑制。结论替吉奥治疗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循环肿瘤细胞阳性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延长患者的无瘤存活时间,且替吉奥的毒副作用发生率较低。

  • 标签: 替吉奥 原发性肝癌根治术 循环肿瘤细胞阳性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报告存在肝外动脉供血的原发性中晚期肝癌及其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中的价值。方法总结我科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介入病人行常规腹腔干动脉→肝总动脉及可疑性肝外供血动脉探寻筛查,寻查发现伴存肝外动脉供血病人共37例,多予以超选择性插管及化疗栓塞术(TACE)。结果观察37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共探查寻见到45支肝外供血动脉;据统计资料清楚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参与供血17支占比(37.7%);左膈动脉参与供血占比5支(11%);右膈动脉参与供血占比6支(13.3%);胃左动脉参与供血占比9例(20.2%);胃十二指肠和胃网膜动脉参与供血占比4支(8.9%);右侧肾上腺动脉参与供血3支占比(6.7%);右侧肋间动脉参与肿瘤供血1支占比(2.2%)。无法进行超选择性插管9支占比(20.2%)转而行选择化疗药物灌注(TAE),其余不分肝外肿瘤供血动脉36支,或采用同轴微导管,均成功予行超选择性插管并化疗药物灌注及栓塞治疗术(TACE)。结论存在肝外动脉参与供血的原发性中晚期肝癌临床颇为常见,对其进行有效的化疗、栓塞术(TACE),在中晚期肝癌的临床介入治疗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 标签: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肝外血供 介入治疗 临床运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彩超对单发原发性肝癌与单发转移性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43例单发原发性肝癌组及单发转移性肝癌组和30例正常对照组的彩超影像学特点。结果单发原发性肝癌肿瘤组内部及周边动脉血供较单发转移性肝癌组显著增多(P<0.01),其肝动脉直径、峰值流速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而最小流速门静脉流速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1);单发转移性肝癌组肝动脉峰值流速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彩超在单发原发性肝癌与单发转移性肝癌血供及血流中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原发性肝癌 单发转移性肝癌
  • 简介: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单点与多点微波消融术后并发症的差异及相关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脏肿瘤诊疗与研究中心2015年10月~2017年10月328例肝癌患者微波消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过程,分析术后并发症及多点消融护理的特点。结果与单点消融患者比较,276例多点消融患者术后发热、疼痛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恶心、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及程度亦显著增加;肾功能损害只在多点消融的患者中发生,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随消融点数的增加而上升。全部患者均未出现不可逆转的并发症。结论肝癌患者多点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程度较重,但根据其特点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均可逆转。

  • 标签: 肝癌 微波消融术 术后并发症 观察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明中医针灸法在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回顾调查分析的方法对66例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分析,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3例,对照组予布洛芬缓释片治疗;观察组予针灸治疗。结果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的情况无显明显的区别(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的痛经症状相比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针灸治疗痛经的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针灸 原发性痛经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的病理特征,提高对肺癌的早期诊疗率。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肺癌患者100例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男性鳞癌发病率最高45.59%,女性腺癌发病率最高43.75%,随着年龄的增大,鳞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腺癌发病率却呈下降趋势。结论原发性肺癌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发病最高为鳞癌,女性发病最高为腺癌。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的病理特征存在显著差异。重视肺癌的病理特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肺癌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原发性肺癌 病理特征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与开腹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评价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18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家属以及患者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按照术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94例患者接受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与对照组(90例患者接受开腹肝部分切除术)。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4.02±0.32vs3.97±0.85h,p>0.05),实验组术中平均出血量(147.25±17.88vs227.32±14.52ml,p<0.05)、平均住院天数(5.21±0.26vs9.36±2.34d,p<0.05)、下床活动时间(21.30±6.20vs50.40±10.30h,p<0.05)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出血、肝性脑病、顽固性腹水、切口感染、胆漏)显著低于对照组,P<0.O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可减少手术对患者机体的损伤,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安全性。

  • 标签: 肝部分切除术 腹腔镜 原发性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淋巴瘤临床表现特点、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旨在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方法选择性收集山东省立医院近8年胸外科诊断为原发性纵隔淋巴瘤的24例患者,对临床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并电话随访观察其预后。结果男11例,女13例。发病年龄21-66岁,平均42.25岁。23例因各种症状就诊,1例体检发现,其中上腔静脉综合症10例,胸痛10例,咳嗽6例,面、颈部肿胀6例,腹股沟肿块2例,6例有心包积液,2例肺受侵犯,1例有脾肿大,3例有骨髓浸润。本文首次就诊时有四例误诊病例,其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被误诊为纵隔型肺癌2例,侵袭性胸腺瘤1例,结节病1例。6例手术,其中3例手术治疗,该3例患者为孤立性结节,术前未明确诊断,手术完整切除,预后良好。3例手术加放化疗,18例通过穿刺等方式明确病理后采用放化疗。在本组病例中患者总体五年生存率为62.5%,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五年生存率为60%。18例术后病理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6例为霍奇金淋巴瘤。其中原发纵隔弥漫大B细胞患者16例(66.67%),富于淋巴细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2例(8.33%),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2例(8.33%),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4例(16.7%)。结论原发性纵隔淋巴瘤首次就诊容易误诊;原发性纵隔淋巴瘤的病理类型中以非霍奇金淋巴瘤为主;对于术前诊断未明的纵隔结节手术完全切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备手术指征。对于晚期病例需要扩大切除术前或术中需要先明确病理,以采取最佳的治疗方式;原发性纵隔淋巴瘤的总体预后不良,手术治疗有一定效果,与一般内科治疗效果差别不大,但因样本较少,需要进一步大样本试验验证。

  • 标签: 原发性纵隔淋巴瘤 诊断 治疗 随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