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激素药物联合治疗急性加重期慢阻肺,对症状缓解时间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2017年4月-2020年4月,取66例本院收治的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做编号,以单双号作为分组标准,将66例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实验组,各33例。前者采纳激素药物治疗,后者采纳激素药物联合特布他林治疗,对两组治疗有效率、肺功能、临床症状评分、炎性因子水平、咳嗽及喘息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FVC、FEV1、FEV1/FVC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咳嗽、气促、喘息、哮鸣音、胸闷等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白介素-10水平高于对照组,而肿瘤坏死因子-α低于对照组,P<0.05;咳嗽及喘息缓解时间相比,实验组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出现轻微的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经有效干预,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相比,P>0.05。结论:在急性加重期慢阻肺应用激素药物治疗过程中,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既能改善肺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又能改善炎性因子水平、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荐。

  • 标签: 急性加重期慢阻肺 激素药物 特布他林 治疗有效率 肺功能 临床症状评分 炎性因子水平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 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凝检验结果的影响。 方法: 随机选取 30 例血凝检验的患者作为样本,于标本获取 0h 、 3h 、 6h 、 12h 、 24h ,分别进行血凝检验,对比不同标本存放时间下的血凝检验结果。 结果: 血液标本存放 12h 者 APTT ( 38.4±1.5 ) s 、 PT ( 20.4±0.7 ) s 、 Fib ( 5.4±0.5 ) g/L ,与存放 0h 、 3h 及 6h 者相比,差异显著( P < 0.05 )。 血液标本存放 24h 者 APTT ( 43.2±1.3 ) s 、 PT ( 28.9±0.3 ) s 、 Fib ( 7.6±0.6 ) g/L , 与存放 0h 、 3h 、 6h 及 12h 者相比,差异显著( P < 0.05 )。标本存放 0h 、 3h 、 6h 者相比,血凝检验指标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随着血液标本存放时间的延长, 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数值逐渐增大。当存放时间达到 12h ,检测结果异常情况明显。故建议临床将存放时间控制在 6h 内,提高血液标本质量,确保检验结果能够准确反映患者的血凝情况。

  • 标签: 血液标本 存放时间 血凝检验结果 出血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 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方法 选择我院血液生化检验患者 100例,采用空腹采集血液,对比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检验的结果。结果 采血 3h、 6h、 24h,检测所得 UA、 BUN、 GLU、 TP、 TG、 CHOL、 DBIL、 TBIL、 ALT、 AST均高于采血 1h,采血 6h、 24h。结论 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可以观察到,存放的时间的却会对生化检验产生影响,这也提升以后在血液检验中要及时注意血液存放时间的影响,应该在采血及时检测,合理安排各项目检测顺序,不稳定项目优先检测。

  • 标签: 血液标本 存放时间 生化检验结果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应用时间护理的价值和效果。方法:利用随机分组研究法对我院在 2018年 10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 100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药物治疗以及运动治疗和控制饮食等手段,在此基础上对比组患者( n=50)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 n=50)行时间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最终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临床各项指标均好于对比组, 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应用时间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故值得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 标签: “时间护理” 糖尿病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以及其临床合理用药情况。 方法 以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 400 例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中,医生根据自身经验决定用药的次数、时间和剂量,实验组则由药师与医生联合进行用药次数、时间、剂量的制定,对 2 组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结果 实验组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常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着积极的意义,不仅能够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且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应根据用药医学标准,合理控制用药的时间,尽量确保抗菌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抗菌药物 给药时间 合理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 由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所引起的2019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正在席卷全球。为了使人们更好地了解、评估和控制此次疫情,本文通过构造了一系列衡量疫情严重程度的时间序列数据,并利用逐步聚类及降维算法及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疫情已爆发的国家在疫情爆发期内的数据进行了时间序列和横截面的处理,构造了能够准确量化这些国家在疫情爆发的疫情走势的疫情相对严重程度指标(Relative Severity Score)。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该指标和地理、人文和社会因素做回归分析,本文发现人口平均年龄、湿度、平均气温和风速对疫情爆发的相对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最后,通过将该指标带入到机器学习模型中使用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拟合,本文对疫情正在爆发的国家的未来疫情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逐步聚类降维算法 时间序列分析 回归分析 机器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短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 800例静脉留置针留置患者,数字表方法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全方位护理。比较两组对工作认可度、留置时间、留置过程并发症率。结果:实验组对工作认可度高于对照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留置过程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P< 0.05。结论:静脉留置针留置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效果确切,留置时间和多种因素相关,做好相关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留置时间长短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过短的防范护理措施。方法 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过短的常见原因加以总结分析,并对其防范与处理对策加以探讨。结果 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过短的常见原因主要包括固定松动、堵管、药液外渗和静脉炎等。其防范与处理对策主要包括加强健康教育、防止脱管与堵管、加强看护、改进封管方法、防止药液渗漏和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等。结论 提高医患双方对留置针脱落的防范意识,合理选择留置部位与穿刺血管,运用正确的固定及封管方法,加强护理人员及陪护家属的看护,可明显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 标签: 留置针 留置时间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优化护理流程 对 降低急诊胸痛患者救治时间及不良事件 的影响 。 方法: 2017 年 1 月 ~2019 年 4 月期间,选择我院 96 例 胸痛患者 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 48 例;观察组采取 优化护理流程 ,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的 救治时间 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 结果: 首先对两组患者的 救治时间 进行对比,护理观察组高于参照组,数据有差异, P<0.05 。其次对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进行对比,观察组 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低 于参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参照组,数据有差异, P<0.05 。 结论: 优化护理流程 对 急诊胸痛患者 的救治时间可以大大缩短,另外也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有应用价值。

  • 标签: 优化护理流程 急诊 胸痛 救治时间 不良事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加速康复 外科通过在围手术期采用一系列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有 效的优化处理措施 , 以减轻病人心理和生理的创伤应激反应,最终达到使病人快速康复的目的 。 术前禁食禁饮作为加速康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已有证据表明 , 缩短禁食禁饮时间并没有增加围术期反流误吸的风险,而且可以减少术后不适,可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接下来对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禁

  • 标签: [ ]加速康复外科 禁食禁饮 误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