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旋布卡因和布卡因在剖宫产手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行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0.5%布卡因麻醉,观察组给予0.5%左旋布卡因麻醉,对比分析两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神经阻滞效果各项观察指标与对照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15.00%低于对照组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布卡因和布卡因在剖宫产手术中有相似的麻醉效果,而左旋布卡因心脏毒性小,用药更为安全。

  • 标签: 左旋布比卡因 布比卡因 剖宫产 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表柔星的不良反应(ADR)发生一般情况。方法对我院使用表柔星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分析不良反应的一般情况。结果发生不良反应90例,男、女性比为1773;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合并用药情况有关,以表柔星合并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发生不良反应的比率较高(p<0.05)。发生部位以骨髓抑制为最高,达62.2%。

  • 标签: 表柔比星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已出现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趋势,其主要原因在于非法进行的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尽管我国立法在禁止非法鉴别胎儿性别行为上作出了一系列规定,但由于认识不足和规范体系上的空缺,未能起到有效控制的作用。完善控制出生婴儿性别失调的措施,除了继续贯彻原有规定外,还应当从完善责任主体制度、刑事责任条款和相应的辅助制度入手,建立健全控制措施体系

  • 标签: 出生婴儿性别比 控制 措施
  • 简介:摘要210例花斑癣患者,特萘芬成人常规口服剂量250mg/d,连服7天或14天,治愈率93.3%,总有效率99.5%,真菌镜检阴转率99.5%,培养阴转率98.3%。未见副作用。

  • 标签: 特比萘芬 花斑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夫用于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1年8月间于我院治疗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70例,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包括保肝、利胆、补充白蛋白、抗感染以及营养支持。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外口服替夫(商品名素伏,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半年后,通过对治疗前后的各项检查结果和症状改善状况比较观察,统计两组治疗方案对临床有效率。结果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7.14%,实验组临床有效率为94.29%。结论替夫用于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效果安全有效。

  • 标签: 替比夫 乙肝肝硬化 失代偿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表柔星又名表阿霉素,为半合成的第二代蒽环类抗癌抗生素。主要药理作用为直接嵌入DNA,与其双螺旋结构形成复合物,从而阻断RNA合成,它还可形成超氧基自由基团,因此本药既可作用于细胞核,又可影响瘤细胞的细胞膜和其运转系统,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临床上常用于乳腺癌、恶性淋巴瘤、软组织肉瘤和胃癌等。

  • 标签: 表柔比星 局部外渗 静注化疗 护理
  • 简介:摘要氟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是一种新型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由脂微球和其所包裹的氟洛芬组成,是目前临床应用的具有靶向性的镇痛药。氟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已用于术后镇痛、癌性疼痛等,本文将总结其药理作用和围术期应用的新进展。

  • 标签: 氟比洛芬酯 脂微球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布卡因复合芬太尼和常规布卡因腰麻临床效应。方法28例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双盲分为两组,0.75%布卡因1.6ml组(a组,n=14)和0.75%布卡因0.8ml加0.05%芬太尼0.8ml组(b组,n=14)。观察两组用药后MAP.HR变化,运动阻滞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MAPb组下降更加显著,两组分别有4例和1例需麻黄碱处理(P<0.05)。结论小剂量布卡因复和芬太尼腰麻对患者血液动力学影响小,术后患者能及早运动,不良反应少。

  • 标签: 布比卡因 芬太尼 腰麻
  • 简介:摘要目的口服特萘芬治疗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特萘芬每次250mg,每日一次,连用4周,并与用派瑞松霜组对照结果,特萘芬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43.3%.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特萘芬治疗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有较好疗效。

  • 标签: 特比萘芬 糠秕孢子菌 毛囊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联合西灵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偏头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脑心通胶囊3粒/次,3次/d口服;西灵每晚5mg口服,1次/d,治疗2个月。对照组采用西灵每晚5mg口服,1次/d,治疗2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7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西灵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偏头痛 脑心通胶囊 西比灵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氟洛芬酯注射液(凯纷)超前镇痛用于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术)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鼻内镜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A组于手术开始前,B组与手术结束后缓慢静注凯纷1mg/kg,C组以生理盐水5ml缓慢静注,注药时间均为2min。观察术后1、2、4、8、12、24h疼痛评分;凝血功能异常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A组、B组术后各时点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A组也明显低于B组(P﹤0.05)。3组各时点均无呼吸抑制、凝血功能异常发生,3组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氟洛芬酯超前镇痛较术后应用能有效减轻鼻内镜术患者的急性疼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安全用于术后镇痛。

  • 标签: 超前镇痛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总结塔派克斯糊剂在根尖诱导成形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在临床中共收集了190名青少年牙髓和根尖病变患者212颗患牙,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6颗患牙。实验组用塔派克斯糊剂,对照组用氢氧化钙加蒸馏水糊剂,进行根尖诱导成形术。结果实验组根尖诱导有效率(95.2%)明显优于对照组(76.5%)。结论塔派克斯在根尖诱导和其他制剂相比,其优越性能是突出的。

  • 标签: 比塔派克斯 年轻恒牙 根尖诱导 诱导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0.5%等比重布卡因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剖宫产手术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均选择L2~3间隙穿刺,CSEA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卡因10mg;硬膜外麻醉组向头端置管3cm,局麻药为0.75%布卡因。在病人入室后麻醉注药前快速输入林格氏液扩容。结果CSEA组痛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平面固定时间显著短于硬膜外麻醉组(P<0.01),局麻药用量显著少于硬膜外麻醉组(P<0.01),术中牵拉反应发生率低于硬膜外麻醉组(P<0.01),CSEA组麻醉后低血压发生率高于硬膜外麻醉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优于硬膜外麻醉,但血流动力学影响大于硬膜外麻醉。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布比卡因 剖宫产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氟洛芬酯复合丙泊酚用于纤维结肠镜检查的适宜剂量和安全性方法150例ASAⅠ或Ⅱ级接受结肠镜检查患者患者随机分成三组,F1组静脉注射氟洛芬酯1.0mg/kg,10min后缓慢静注丙泊酚2mg/kg;F2组静脉注射氟洛芬酯1.25mg/kg,10min后缓慢静注丙泊酚2mg/kg;F3组静脉注射氟洛芬酯1.5mg/kg,10min后缓慢静注丙泊酚2mg/kg;待患者安静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后即行结肠镜检查,根据检查时间及患者反应追加丙泊酚。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体动反应、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丙泊酚总用药量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注射氟洛芬酯前、注射丙泊酚前、注射丙泊酚后2分钟、镜检术毕HR、RR、MAP、SpO2的变化。结果F2组、F3组镜检中体动反应和丙泊酚总用量及苏醒时间均低于F1组(P<0.05)。F2组镜检中体动反应和丙泊酚总用量及苏醒时间与F3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在不良反应上无显著差异。结论静脉注射氟洛芬酯1.25mg/kg与丙泊酚合用于纤维结肠镜检查是一个安全有效的适宜剂量。

  • 标签: 氟比洛芬酯 剂量 纤维结肠镜 丙泊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三种不同剂量布卡因用于新式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对循环的影响以及麻醉平面阻滞范围,寻找新式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布卡因安全有效的最佳剂量。方法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新式剖宫产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Ⅰ组,布卡因15mg组,Ⅱ组,布卡因10mg组,Ⅲ组,布卡因7.5mg组,记录腰麻成功后的血压、麻醉阻滞平面,评估术中牵拉反应、肌肉松驰程度,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Ⅰ组,90%发生低血压,麻醉平面阻滞过高,平面调节不可控制;Ⅱ组,50%发生低血压,麻醉平面可调控在需要的范围;Ⅲ组,30%发生低血压,阻滞不太完善,牵拉反应重,需要辅助硬膜外药物才能完成手术。结论10mg布卡因腰麻是新式剖宫产术安全有效的最佳剂量,起效快,肌松佳,麻醉平面可控,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左布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ASA级病人60例,分别使用左布卡因(速卡,恒瑞公司生产)和盐酸布卡因。观察两组的临床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新生儿评分和术后活动恢复时间、麻醉起效时间。结果两组的临床麻醉效果无显著差异,新生儿APgar评分均为8—10分无显著差别,麻醉效果均为优。镇痛完善,肌松满意。左布卡因起效时间较盐酸布卡因慢,阻滞平面较盐酸布卡因低,血流动力学较盐酸布卡因稳定,低血压发生率低术后运动感觉恢复较盐酸布卡因快。

  • 标签: 左布比卡因 盐酸布比卡因 蛛网膜下阻滞 感觉运动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0.75%布卡因同0.75%罗哌卡因在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162例,随机分为两组患者,两组患者均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的方法进行麻醉,进行相同剂量注射,硬膜外麻醉用药均采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甲组患者82例,采用罗哌卡因进行神经阻滞;乙组患者80例,采用布卡因进行神经阻滞,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完全神经阻滞维持的时间及运动神经恢复的时间,对生命体征、术中不良反应及麻醉平面。结果甲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及完全神经阻滞时间明显差于乙组患者,(P<0.05)。对生命体征的影响、不良反应及麻醉平面均能满足手术要求,(P>0.05)。甲组术后运动神经恢复时间显著优越于乙组患者,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在进行腰麻及硬膜外联合麻醉中,使用0.75%罗哌卡因麻醉安全性可靠、麻醉效果及麻醉平面能达到手术要求,术后运动神经恢复时间短。

  • 标签: 075%布比卡因 0.75%罗哌卡因 麻醉效果 安全可靠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卒中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找到可控的方法,能够及时预防和治疗急性卒中后感染。方法将2009年3月-2011年4月住院治疗的急性卒中患者进行了相关因素的调查,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筛选得出相关危险的因素关于影响急性卒中后感染的,然后据单因素分析方法结果及相关专业知识的结合,拟定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的方法,调整相互间的影响因素,发现了影响急性卒中后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急性卒中后感染率为18.4%,主要发生部位呼吸系统占到12.2%及泌尿系统占到9.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分析显示出血性卒中、年龄≥79岁、卒中后早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卧床、基线Barthel指数(BI)<49分、基线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14分、基线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GCS)≤7分等7项因素,是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在允许值内,有意义(P<0.05)。结论导致急性卒中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发生率也很高,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危险因素、特别是可控因素,这个样可以及早的发现患者并预防其发生和恶化。

  • 标签: 急性卒中 感染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