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供血不足患者局部血流异常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收治的慢性供血不足患者3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简易智能状况量表(MMSE)、画钟表测验(CDT)、Fild物体记忆测验(FOM)评定两组认知功能;全部对象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采用感兴趣区(ROI)方法观察大脑各部位局部血流量(rCBF),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患者各项认知功能评分与rCBF的关系。结果研究组MMSE、CDT、FOM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额叶、颞叶、顶叶、丘脑、小脑、脑干rCBF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枕叶、基底节rCB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供血不足患者MMSE评分与颞叶、顶叶rCBF呈正相关(r=0.472、0.358,P<0.05),CDT评分与额叶、顶叶rCBF呈正相关(r=0.349、0.451,P<0.05);FOM评分与颞叶、顶叶rCBF呈正相关(r=0.317、0.325,P<0.05)。结论慢性供血不足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程度与rCBF相关,可见相关区域rCBF减少可能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临床应及早干预。

  • 标签: 慢性脑供血不足 认知功能障碍 脑血流量
  • 简介:摘要PET局部氧代谢率测定为研究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组织氧代谢的改变提供了有力工具,特别是在脑血管病时,进行rCMRO2与局部血流量和局部血容量的联合测定,对于研究急性脑梗死的发展过程、卒中危险的预测以及各种内科、外科治疗效果的判定均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PETCT 局部脑氧 代谢率
  • 简介:摘要目的用含有当归﹑川芎﹑陈皮的煎剂浴用剂,根据氧监测仪对内血红蛋白浓度的观察,探讨对健康人局部血流的影响。方法对象为10名(平均年龄28.3±4.9岁)健康成人男性志愿者,其分别进行温水浴和药浴。卧位入浴,共45分钟,即入浴前15分钟(安静状态),入浴中15分钟,出浴后15分钟。根据近红外线氧监测仪(NIRO-300)观察的氧化血红蛋白(O2Hb)和氧化指标(TOI),依据监视仪的时系列曲线,记录5分钟的平均值。结果1)TOI,和温水组比,药浴剂组在入浴中(p<0.05)和出浴后的10~15分钟(p<0.001)显示出有意义的增加。2)O2Hb,和温水组比较,药浴剂组在入浴中(p<0.05)显示出有意义的上升。结论在本研究中,药浴剂组的血流的变化比温水组明显,其血流增加作用非常显著。因此认为,本药浴剂有增加血流的可能性。

  • 标签: 脑血流 药浴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脑出血患者局部血流、脑水肿及不同时间用药临床变化的影响。方法以我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5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发病12小时内用药组、发病12小时后用药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检查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原发灶Ra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原发灶最大横截面积和原发灶体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2小时内用药组原发灶体积明显低于12小时后用药组(P<0.05);治疗组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12小时内用药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12小时后用药组,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12小时后用药组(P<0.05)。结论尼莫地平对改善脑出血患者局部血流、脑水肿疗效显著,且发病12小时内应用效果更好。

  • 标签: 尼莫地平 脑出血 局部脑血流 脑水肿 用药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流的特征。方法随机抽取2组孕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常规方法测量血流参数。结果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动脉扩张导致病理改变加剧。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值比轻度子痫前期孕妇减少。结论根据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图评价血流状态。可更客观地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以便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并适时结束分娩。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 脑血流特征 超声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有动脉硬化伴供血不足的患者用脑心通治疗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给予50例有动脉硬化的供血不足的患者服用脑心通胶囊4粒,每日3次,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transcranialdopplerTCD)检测颅内各血管的血流变化,并与同年龄段的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脑供血不足患者各血管的平均血流速度(Vm)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搏动指数(PI)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脑心通可改善供血,是治疗和预防供血不足的有效药物。

  • 标签: 脑心通 脑缺血 血流动力学 超声检查
  • 简介: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disease,CVD)作为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目前发病率极高的一种疾病。众所周知,流经组织的血液占每分搏出量的20%,且组织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0%~30%,能量来源主要依赖糖的有氧代谢,几乎无能量储备,因此组织对缺血缺氧性损害十分敏感。如果组织的血供中断,2min内电活动停止,5min后出现严重不可逆性损伤。多种原因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导致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头颈部血管的狭窄,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或渐进性的胆固醇沉积引起。当出现血流灌注减低时,颅内血管通过侧支循环如颅底动脉环的前后交通支的开放、脑血管的自身调节等代偿机制维持脑细胞正常代谢所需。此时只要尽早恢复血氧供应,就可能保证组织细胞的结构完整和功能恢复。如果持续时间较长,则出现细胞代谢失常,会导致细胞缺血坏死,进而引起各种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因此及时准确的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流灌注状态是临床治疗的关键。下面就各种评估灌注的方法作一综述。

  • 标签: 脑血流灌注 影像学方法 评估 缺血性脑血管病 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 脑组织细胞
  • 简介:摘要患者颅底大动脉血流的速度经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无创监测,会将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情况非常直接的显示出来,呈现循环灌注信息。作者依据国内外学者在CPR患者心肺复苏期间利用TCD对血流动力学变化检测的文献,总结了患者预后与TCD频谱改变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汇总分析找出了TCD监测在心肺复苏早期和后期供血不足方面的应用关系,总结出TCD检测在评估灌注时某些药物所产生的影响,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并能够进一步对这些治疗方法的所产生的临床效果进行追踪分析。

  • 标签: 心肺复苏术 脑血管循环 经颅多普勒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109例氙气CT的操作过程,分析操作不成功的原因,总结出氙气CT血流量扫描的控制难点,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2008-2010年109例患者行氙气CT检查,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分准备阶段、扫描阶段、分析处理阶段进行操作,最终得到CBF血流值,对未能成功计算出CBF血流值的5个病例进行失败原因分析。结果检查成功者104例(95.4%),不成功者5例(4.6%),失败原因主要是患者不能配合检查(2例发生呼吸减慢、血氧饱和度下降,2例因过度紧张头部移动过大),同时存在操作上的失误(1例因面罩漏气导致氙气CT报警终止扫描)。针对失败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氙气CT血流量扫描的控制难点在于三个方面氙气麻醉副作用、头部移动导致数据失真、呼吸回路漏气。提出相应的处理策略。结论氙气CT是一种新型的、可定量分析血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成功率较高(95.4%),其质量控制上的难点可大致分类为三个类型。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尽可能防止检查失败。

  • 标签: 氙气 CT 脑血流 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探讨脑室镜下血肿清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其对血流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内血肿患者8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研究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研究组采用脑室镜下血肿清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血流情况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分别为(45.86±4.31)mL、(67.32±30.14)min、(81.43±2.48)%,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56.74±43.29)mL、(204.58±53.22)min、(69.61±2.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平均血流速度(Vmaen)、平均血流量(Qmean)分别为(54.93±4.22)cm/s、(51.42±3.84)mL/s,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6.18±6.73)cm/s、(30.76±3.27)mL/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镜下清除内血肿,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血流相关指标,提高手术总有效率,是一种创伤性低、安全性高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脑血肿 脑室镜下 清除术 脑血流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老年慢性供血不足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流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65例老年慢性供血不足患者根据随机综合序贯法分组,对照组(32例)患者予以复方丹参片治疗,观察组(33例)患者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MMSH评分与H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MMSH评分与HD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MCAVs(收缩期血流速度)、MCAVsm(平均血流速度)、PI(搏动指数)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MCAVs、MCAVsm、PIM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莫地平能够有效改善老年慢性供血不足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血流状态,值得推广。

  • 标签: 尼莫地平 老年 慢性脑供血不足 认知功能 脑血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治疗效果,以及其与全身性低温治疗的效果比较分析。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两年在ICU住院的病人和在神经监护室的病人随机分为两个组,分别使用局部和全身性亚低温治疗,观察患者的神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乳酸、电解质、凝血功能、氧合、B超颈内动静脉血流等指标的变化,并对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全身性低温治疗组,部分病人出现感染、心律失常、低血钾和凝血紊乱等,而局部低温组,疗效较满意,副作用较小。结论治疗性低温可以全身应用或局部应用。但全身性低温副作用较大,部分病人会出现感染、心律失常、低血钾和凝血紊乱等,且当整个机体的体温较低时,药物代谢、清除以及摄取受到影响。局部低温更适合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

  • 标签: 脑局部低温 全身性低温 重型颅脑损伤
  • 简介:目的研究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CCVI)患者血流储备功能的变化。方法用TCD屏气实验测定临床确诊的98例CCVI患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的屏气指数(BHI),了解两组受试者血流储备功能的变化。结果CCVI患者BHI显著低于健康体检者(P〈0.01)。结论慢性脑血管功能患者的血流储备功能明显下降。

  • 标签: 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 经颅多普勒 脑血流储备 屏气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前期局部低灌注CT灌注成像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0例局部缺血患者CT灌注成像临床资料。结果CT平扫、CT增强扫描未发现其他异常病灶。MRA显示大脑中动脉闭塞2例,左侧大脑中动脉变细2例,右侧大脑中动脉变细2例。CT灌注成像,7例I1期,8例I2期,5例II2期。结论CT灌注成像能及时发现患者组织局部血流动力学异常情况,区分低灌注局部微循环病理生理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脑梗死前期 脑局部低灌注 CT灌注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脐带绕颈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的血流指数变化对分娩方式的评估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S/D、PI、RI等血流指标。结果脐带绕颈2周及以上胎儿与正常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常规监测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是评估脐带绕颈胎儿分娩方式的指标之一。

  • 标签: 脐带绕颈 脐动脉 大脑中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窦血栓形成中全身抗凝与局部溶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0年12月-2014年12月以来收治的91例静脉窦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给予全身抗凝治疗,观察组给予局部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1%(48/52),对照组为76.92%(30/39),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8.125,P=0.016<0.05)。结论静脉窦血栓患者采用局部溶栓方式治疗,可改善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缺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局部溶栓 全身抗凝 脑静脉窦血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供血不足患者接受长春西汀治疗的效果以及对RVA、LVA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将慢性供血不足患者100例,以双盲法进行随机分组,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对照组实施舒血宁治疗,实验组则实施长春西汀治疗,分析2组慢性供血不足患者治疗的结果。结果实验组慢性供血不足患者,其治疗的总有效率(96.00%),明显较对照组总有效率(72.00%)高,P<0.05;2组治疗后的LVA、RVA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提高,其中实验组治疗后的血流速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供血不足患者接受长春西汀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促进其血流速度的提高。

  • 标签: 长春西汀 慢性脑供血不足 血流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纳洛酮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出血昏迷患者血流以及电生理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脑出血昏迷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纳洛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以及电生理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以及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干听觉诱发I级、Ⅱ级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纳洛酮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可以明显的改善脑出血昏迷患者的血流、电生理情况。

  • 标签: 盐酸纳洛酮 正中神经电刺激 脑出血昏迷 脑血流 电生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在围产期足月胎儿脐绕颈出生后脑血流变化。方法使用深圳理帮CBS-900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对50例产前彩超脐绕颈足月生产时证实的脐绕颈儿进行检查。结果随着围产期足月脐绕颈儿伴/不伴窒息不同1、轻一中度缺血缺氧(脑损伤)血流呈代偿性增快。2、重度缺血缺氧(脑损伤)代偿机能丧失,血流灌注减少,致血流速度减慢。(重者可引起脑损伤致后遗症)

  • 标签: 围产期 脐绕颈 窒息 脑血流变化
  • 简介:长时间保持坐姿会导致身体畏寒、肩腰部僵酸,大多数人也会出现骨盆周围肌肉僵硬的状况。女性问题专家理学疗法师热海优季女士说:“骨盆周围肌肉僵硬会导致内脏或腿部血流不畅。”需要重点活动贯通骨盆、连接脊柱和股关节的腰大肌。热海女士说:“骨盆前倾或后倾都容易导致腰大肌僵硬,周围血液流通不畅,容易引发炎症和疼痛。”

  • 标签: 骨盆前倾 高血流 瑜伽 肌肉僵硬 血流不畅 理学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