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C钙的稳定。方法通过对高温试验、恒湿变温、恒温变湿以及太阳光照试验,来分析维生素C钙稳定影响因素。结果维生素C钙的稳定受到贮藏的环境如温度、湿度、光线等的影响。结论维生素C钙的稳定受到温度湿度影响。

  • 标签: 维生素C钙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缬沙坦胶囊,并对其进行稳定研究。方法选用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缬沙坦胶囊(商品名代文)为对照制剂,将自制样品和对照制剂去包装,放置于40℃/RH75%的环境做短期加速研究,于放置的0天,5天,15天分别取样,观察外观变化,并检测溶出度。结果自制样品与对照品加速后均出现胶囊内颗粒结块现象,但自制样品的结块程度小于对照制剂,自制样品溶出度降低程度也小于对照制剂。结论在40℃/RH75%条件下,本文制备的缬沙坦胶囊相较于对照制剂具有更好的稳定

  • 标签: 缬沙坦胶囊 溶出度 稳定性
  • 简介:摘要核心稳定训练较多应用于下腰痛的临床研究与治疗,在脑卒中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治疗效果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常规的康复训练主要集中在肢体功能训练,而忽视了对腰--骨盆--髋关节结构活动的控制能力,故步行能力及平衡能力进展缓慢,从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本文就核心稳定的基本概念及其临床应用等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核心稳定性 核心稳定性训练 脑卒中 临床应用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心脏急症和稳定冠心病治疗,观察临床用药和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12月收治ACS和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选择其中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各45例,共90例,其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22例,分为稳定组和不稳定组,保守用药治疗。结果通过两组积极治疗后,不稳定组显效13(28.89%)例,好转18(40.00%)例,总有效率68.89%,稳定组显效20(44.44%)例,有效23(51.11%)组,无效2(4.44%)例,总有效率95.56%,差异显著。结论心脏急症与稳定冠心病患者治疗药物基本相同。对于治疗,心脏急症需要抓住窗口期治疗,促进转归,到稳定期后,要继续用药,注意稳定情绪、避免劳累、过度运动等诱因,都可以有效预防发作。

  • 标签: 心脏急症 稳定型冠心病 不稳定性心绞痛
  • 简介:摘要为了合理地进行剂型设计和药物生产,确保提高药物质量、疗效和安全性,减少药物毒副作用,保证患者健康和经济效益,必须考虑研究药物制剂的稳定。但由于药物制剂组成是复杂的,其稳定不仅受到主药的影响,更受到处方因素(如离子强度、pH值、辅料等)和外界因素(如光线、包装材料、湿度、温度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探讨了影响药物制剂稳定的物理稳定、化学稳定和生物活性稳定,并对提高其稳定的有效解决方法做出讨论。

  • 标签: 药物制剂 制剂稳定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冠心病的主要临床病症就是慢性稳定心绞痛。慢性稳定心绞痛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因此,为慢性稳定心绞痛患者寻求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减缓患者病情恶化、保证患者的正常生活是相关医务人员和医疗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就围绕慢性稳定心绞痛的病因和病理病机和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法展开论述,以期帮助广大患者早日缓解病情或者获得康复。

  • 标签: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病因 病理病机 中西医治疗方法
  • 简介:中图分类号R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518-01摘要本文主要对中药制剂稳定研究中含量测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控制制剂质量,保证药物的疗效及科学性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手术方法。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于2014年—2015年我院接诊的6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并对骨盆骨折Tile分类中B1型患者行骶骼关节前方入路,使用钢板进行固定,对B2、B3、C1、C2患者行骶骼关节后方入路,利用加压螺钉进行固定,而对C3患者行双侧连成一体的骶骼关节前方入路,利用钢板与空心钉进行固定。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手术平均时间为11min?,出血量平均为550ml,在根据其标准判定后,优秀有30例,良好有20例,一般为7例,差为3例。结论给予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针对性手术方法与固定方法,能够促进骨折的愈合率,提高治愈率。

  • 标签: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临床手术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无论是在生产还是使用中,药物制剂必须满足三项基本要求,即安全性、稳定、有效性,其中药物制剂的稳定又是其中的关键,药物制剂的稳定是指药物在体外的稳定,即自生产制备到应用于临床的整个过程保证其质量稳定。在药物制剂的制备、储存以及临床使用过程中,往往由于外界因素而导致药物制剂的稳定和功效得不到保障,因此研究药物制剂的稳定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及安全有效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影响药物制剂稳定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 标签: 药物制剂 稳定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冠脉病变稳定的关系。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6例,入院后即刻、6h、24h、48h和7d检验CRP和肌钙蛋白(TnT),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心脏不良事件(MACE)进行分类研究。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RP的水平(8.2±0.47mg/L)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5±0.3mg/L),P<0.01,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患者其CRP和TnT水平在任何时点均高于未发生者(P<0.01)。结论C反应蛋白与冠脉病变稳定相关,CRP和TnT联合检验可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

  • 标签: C反应蛋白 冠脉病变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TnI和NT—proBNP对稳定慢性心衰病人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600例稳定慢性心衰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心功能检查得健康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mini-Vidas-Blue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盒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TnI和NT—proBNP水平,就其异常结果展开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cTnI和NT—proBNP检测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cTnI和NT—proBNP呈正相关(r=0.834,p<0.05);cTnI和NT—proBNP联合检测器敏感性和特异性达到99.5%、98.6%,联合检测与单独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稳定慢性心衰病人行血清cTnI和NT—proBNP检测均能反映病人的疾病情况,cTnI和NT—proBNP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血清cTnI NT&mdash proBNP 稳定性慢性心衰 预测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小、中和大剂量对稳定心绞痛的治疗效果,从而为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我院在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9例稳定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3组即为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各有患者33例。对上述三组患者分别使用小、中和大剂量硝苯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小剂量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3.64%,中剂量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7.88%,大剂量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6.67%,中剂量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其他两组。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检验分析,上述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小剂量和大剂量,使用中剂量硝苯地平缓释片对稳定心绞痛患者进行短期治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小剂量 中剂量 大剂量 稳定性心绞痛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TnI和NT-proBNP对稳定慢性心衰病人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于我院心内科住院接受治疗的稳定CHF患者196例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住院治疗的非慢性心衰病人19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人群NT-proBNP和cTnT的检测值差异情况和观察组不同NYHA分级患者的NT-proBNP和cTnT检测值情况。结果本研究中,观察组NTproBNP和cTn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NYHA分级的加重,NTproBNP和cTnT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NT-proBNP和hs-cTnT可作为反映心衰病人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对于病情诊断、临床治疗以及预后情况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参考。

  • 标签: NT&mdash proBNP cTnI 慢性心力衰竭,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不同代钙拮抗剂治疗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年收治的稳定行心绞痛患者50例,其中20例采用硝苯地平进行治疗,为硝苯地平组;30例采用氨氯地平治疗,为氨氯地平组。两组患者均经治疗后进行心绞痛缓解情况、运动平板试验、心率血压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等多方面比较。结果氨氯地平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0%,显著高于硝苯地平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T段压低≥0.1mV时间、心率×收缩压表现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氨氯地平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无明显变化,硝苯地平组治疗后心率显著加快(P<0.05)。结论氨氯地平可以改善心肌缺血的症状,其在运动试验及临床疗效两个判定标准上均优于硝苯地平,对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钙拮抗剂 稳定性心绞痛 氨氯地平 硝苯地平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反搏联合心脏康复运动对稳定心绞痛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6例以临床确诊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心脏康复运动治疗,实验组采用体外反搏与心脏康复运动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心绞痛发作次数、活动平板试验评估运动耐量的变化。结果两组心电图ST段压低总和较前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且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活动平板试验总运动时间较治疗前均延长及最大运动耐量较前提高,且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两者联合治疗更有利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二级预防,降低心绞痛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体外反搏 稳定型心绞痛 心脏康复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聚桂醇注射液制作泡沫硬化剂在不同的液-气比下稳定的变化,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注射液与空气的比例依次变化为11,12,13,14,15,16,17,18,19,每种试验将泡沫FHT/FDT/FCT数据取其均值。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聚桂醇新型泡沫硬化剂以及传统大隐静脉高危结扎及剥离术两组,比对其治疗疗效。结果液-气比在12、13和14时FDT、FCT、FHT均为较高值。比对两组各项指标,统计学意义产生,P<0.05。结论试验认同深部病变按液-气比1∶3、表浅病变按1∶4制作泡沫,患者宜通过聚桂醇新型泡沫硬化剂进行治疗。

  • 标签: 泡沫硬化剂 聚桂醇 稳定性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周肌群稳定训练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5年2月来我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40例,按照术后康复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20例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20例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髋周肌群稳定训练方式进行康复治疗,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髋周肌群稳定训练可有效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且治疗后患者并发症较少,疗效安全、可靠,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髋周肌群 稳定性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清开灵注射液配伍注射用头孢西丁钠的稳定。方法以临床用药浓度为基准,分析清开灵注射液和注射用头孢西丁钠配伍4h后的不溶性微粒变化、PH值和溶液外观,然后选取高效液相色谱法配伍中黄芩苷和头孢西丁。结果经过研究发现4h以内配液的pH值和外观未发生显著变化,随着时间推移配伍液中10μm及其以上的不溶液微粒数量显著增加。结论清开灵注射配伍注射有头孢西丁钠在4h内相对不稳定,在临床使用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 标签: 清开灵注射液 配伍 注射用头孢西丁钠 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