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我院CT机工作性能,探究稳定检测方案。方法采用Victoreen公司生产的检测设备,以卫生部发布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质量保证检测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为评价标准,每月进行设备检测,为期一年。结果多项检测指标没有达到《规范》要求,以诊断床定位精度,水的CT值,均匀性为突出。结论要使CT机工作状态良好,应重视CT机的质控工作,定期对机器进行稳定检测。

  • 标签: CT 质量控制 稳定性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了解线性总义齿固位稳定。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线性总义齿修复患者24例,根据其牙槽嵴骨吸收程度进行分级,固位力测试仪对上下颌总义齿固位力进行测试。结果线性上颌总义齿固位力测试结果2例固位力值<30N,9例固位力值为30-40N,13例固位力值为>40N;线性下颌总义齿固位力测试结果Ⅰ+Ⅱ级为(3.73±0.58)N,Ⅲ级为(3.02±0.62)N,Ⅳ级为(2.67±0.71)N。结论在线性总义齿在功能状态下,剩余牙槽嵴骨吸收较为严重的患者,能够获得较好的稳定和义齿固位性,更利于义齿功能的发挥。

  • 标签: 线性 总义齿 固位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C钙的稳定。方法通过对高温试验、恒湿变温、恒温变湿以及太阳光照试验,来分析维生素C钙稳定影响因素。结果维生素C钙的稳定受到贮藏的环境如温度、湿度、光线等的影响。结论维生素C钙的稳定受到温度湿度影响。

  • 标签: 维生素C钙 稳定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缬沙坦胶囊,并对其进行稳定研究。方法选用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缬沙坦胶囊(商品名代文)为对照制剂,将自制样品和对照制剂去包装,放置于40℃/RH75%的环境做短期加速研究,于放置的0天,5天,15天分别取样,观察外观变化,并检测溶出度。结果自制样品与对照品加速后均出现胶囊内颗粒结块现象,但自制样品的结块程度小于对照制剂,自制样品溶出度降低程度也小于对照制剂。结论在40℃/RH75%条件下,本文制备的缬沙坦胶囊相较于对照制剂具有更好的稳定

  • 标签: 缬沙坦胶囊 溶出度 稳定性
  • 简介:目的研究脑清通胶囊的成型工艺及稳定。方法通过考察辅料的不同比例对浸膏粉流动性和吸湿性的影响,筛选最佳制粒成型工艺条件,测定了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并进行了6个月加速和长期稳定实验。结果微粉硅胶用量为制剂处方量的10%时,制得颗粒流动性和吸湿性最佳,临界相对湿度为56.7%。稳定实验中,各项指标均符合质量标准规定,丹酚酸B含量下降值〈10%。结论该成型工艺合理、可行,以该工艺制得的胶囊质量稳定良好。

  • 标签: 脑清通胶囊 成型工艺 稳定性
  • 简介:摘要核心稳定训练较多应用于下腰痛的临床研究与治疗,在脑卒中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治疗效果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常规的康复训练主要集中在肢体功能训练,而忽视了对腰--骨盆--髋关节结构活动的控制能力,故步行能力及平衡能力进展缓慢,从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本文就核心稳定的基本概念及其临床应用等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核心稳定性 核心稳定性训练 脑卒中 临床应用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心脏急症和稳定冠心病治疗,观察临床用药和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12月收治ACS和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选择其中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各45例,共90例,其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22例,分为稳定组和不稳定组,保守用药治疗。结果通过两组积极治疗后,不稳定组显效13(28.89%)例,好转18(40.00%)例,总有效率68.89%,稳定组显效20(44.44%)例,有效23(51.11%)组,无效2(4.44%)例,总有效率95.56%,差异显著。结论心脏急症与稳定冠心病患者治疗药物基本相同。对于治疗,心脏急症需要抓住窗口期治疗,促进转归,到稳定期后,要继续用药,注意稳定情绪、避免劳累、过度运动等诱因,都可以有效预防发作。

  • 标签: 心脏急症 稳定型冠心病 不稳定性心绞痛
  • 简介:摘要为了合理地进行剂型设计和药物生产,确保提高药物质量、疗效和安全性,减少药物毒副作用,保证患者健康和经济效益,必须考虑研究药物制剂的稳定。但由于药物制剂组成是复杂的,其稳定不仅受到主药的影响,更受到处方因素(如离子强度、pH值、辅料等)和外界因素(如光线、包装材料、湿度、温度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探讨了影响药物制剂稳定的物理稳定、化学稳定和生物活性稳定,并对提高其稳定的有效解决方法做出讨论。

  • 标签: 药物制剂 制剂稳定性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的颈动脉狭窄是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严重的脑卒中会导致残疾甚至死亡。研究表明,颈动脉狭窄在老年人(>65岁)中的发病率大约为6.9%[1]。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以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arterystenting,CAS)两种方法为主,患者年龄、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稳定、心

  • 标签: 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狭窄 ENDARTERECTOMY CAROTID 外科手术 不稳定性斑块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冠心病的主要临床病症就是慢性稳定心绞痛。慢性稳定心绞痛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因此,为慢性稳定心绞痛患者寻求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减缓患者病情恶化、保证患者的正常生活是相关医务人员和医疗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就围绕慢性稳定心绞痛的病因和病理病机和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法展开论述,以期帮助广大患者早日缓解病情或者获得康复。

  • 标签: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病因 病理病机 中西医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收治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抗血小板药、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及他汀类药物,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80例患者经过治疗,显效48例、有效28例、无效4例。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综合征,易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需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情,防止病情发展。

  • 标签: 不稳定性心绞痛 治疗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064-01
  • 简介:中图分类号R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518-01摘要本文主要对中药制剂稳定研究中含量测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控制制剂质量,保证药物的疗效及科学性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手术方法。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于2014年—2015年我院接诊的6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并对骨盆骨折Tile分类中B1型患者行骶骼关节前方入路,使用钢板进行固定,对B2、B3、C1、C2患者行骶骼关节后方入路,利用加压螺钉进行固定,而对C3患者行双侧连成一体的骶骼关节前方入路,利用钢板与空心钉进行固定。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手术平均时间为11min?,出血量平均为550ml,在根据其标准判定后,优秀有30例,良好有20例,一般为7例,差为3例。结论给予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针对性手术方法与固定方法,能够促进骨折的愈合率,提高治愈率。

  • 标签: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临床手术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无论是在生产还是使用中,药物制剂必须满足三项基本要求,即安全性、稳定、有效性,其中药物制剂的稳定又是其中的关键,药物制剂的稳定是指药物在体外的稳定,即自生产制备到应用于临床的整个过程保证其质量稳定。在药物制剂的制备、储存以及临床使用过程中,往往由于外界因素而导致药物制剂的稳定和功效得不到保障,因此研究药物制剂的稳定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及安全有效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影响药物制剂稳定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 标签: 药物制剂 稳定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生物力学法对粉碎性骨折、横断性骨折及短斜性骨折三种不同类型中内固定肱骨骨折钢板手术后稳定进行深讨。方法选取肱骨骨干标本24个,随机分为3组,分别标记为粉碎性骨折组、横断性骨折组及短斜性骨折组,在选取标本时注意控制其骨密度值的近似程度。采用生物力学仪测定标本垂直时外旋转角值及水平时外翻位移值。结果三组外转角值及外翻位移值大小次序为横断性骨折组<短斜性骨折组<粉碎性骨折组,且各组之间测量值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钢板内固定肱骨骨折时,不同类型肱骨骨折的固定后的稳定有差异,其中粉碎性骨折通过内固定后稳定最差,短斜性骨折次之,横断性骨折最好。因此,遇到粉碎性骨折除进行钢板内固定外,术后还应进行适度的功能锻炼,必要时采用适当的外固定加以辅助。?

  • 标签: 钢板内固定 肱骨骨折 生物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利福平注射液与输液配伍的稳定。方法测定用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利福平注射液后的外观、pH值、不溶性微粒、含量测定以及有关物质的检测。结果利福平注射液在外观、pH值、不溶性微粒及含量测定中均无明显区别,但在不溶性微粒检测中,在0.9%氯化钠中偏高。结论利福平注射液应用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以免产生过多不溶性微粒,产生血栓静脉炎或者不良反应。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苯二酚是传统的脱色药物,能有效的治疗色素性皮肤病。对苯二酚虽有疗效,但稳定差,通过改进基质配方和工艺制备对苯二酚乳膏,并对其性状、稳定因素进行了相关考察,取得了显著效果

  • 标签: 对苯二酚 乳膏 基质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心稳定对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实验组上午常规康复训练,每次30min,下午核心稳定训练,每次30min,一周5天,共训练8周。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上午下午各一次,每次30min,2次/天,一周5天,共训练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和Berg平衡量表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Berg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辅以核心稳定训练,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平衡及ADL功能,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核心稳定性 脑卒中 康复训练 平衡 A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