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基于检测制备前凝血因子Ⅷ,加强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无偿献血的44名志愿者。将其6小时内血液视作研究对象予以检测,再提取出适当冷沉淀凝血因子,并检测凝血因子Ⅷ总含量。结果:血浆Ⅷ最低的是O型血,最高的是B型血,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检测制备前凝血因子Ⅷ有助于加强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

  • 标签: 制备前 凝血因子Ⅷ 冷沉淀凝血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对患有脑出血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脑出血疾病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常规脑出血疾病治疗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常规方案基础上加用神经生长因子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脑出血症状消失时间和疾病用药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脑出血疾病的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脑出血疾病治疗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对患有脑出血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脑出血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凝血因子vlll(Fvlll)长期小剂量次级预防重度血友病A患儿关节出血的疗效与相关因素方法对不同体质量的患儿,每次使用相同用量的凝血因子VIII(250U/次,一周3次)进行预防治疗,观察及记录预防治疗后患儿的出血次数,与预防治疗前对比,考察预防治疗的疗效;根据患儿体质量的不同,计算每位患儿相应的每公斤体质量凝血因子使用VIII剂量(以下简称剂量),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研究不同剂量与预防治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58名患儿预防治疗前出血次数为(4.36±1.78)次,预防治疗后出血次数为(2.22±1.04)次(t=7.91,P<0.001);VIII因子用量在5~10U/kg的患儿预防剂量与出血次数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421(P=0.005),VIII因子用量在10~15U/kg的患儿预防剂量与出血次数的相关系数为-0.331(P=0.030);VIII因子用量大于15U/kg的患儿预防剂量与出血次数的相关系数为-0.16(P=0.325)。结论预防治疗能明显减少血友病患者的出血次数。

  • 标签: 血友病 重组人凝血因子 VIII 疗效 相关因素 预防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胸腺素β4对深Ⅱ烫伤大鼠愈合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实验用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建立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不同浓度的Tβ4进行创面处理。结果治疗第3、7、14d,Tβ4组烫伤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M-Tβ4组、H-Tβ4组烫伤愈合率明显高于L-Tβ4组(P<0.05);治疗第3、7d,Tβ4组TNF-a、NF-κB明显低于对照组,且M-Tβ4组、H-Tβ4组明显低于L-Tβ4组(P<0.05)。结论重组胸腺素β4能下调炎性因子表达,促进深Ⅱ烫伤创面的愈合,且120mg/L胸腺素β4治疗效果最佳。

  • 标签: 胸腺素&beta 4 深Ⅱ烫伤 炎性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膜对皮肤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研制表皮生长因子膜,选取36只雄性健康SD大鼠,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以大鼠背部脊柱正中为中心旁开1cm处,两侧各预备一条长约5cm的纵切口,深达肌层,缝合。治疗组伤口采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湿表皮生长因子膜外敷,对照组伤口采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湿聚乙烯醇空白膜外敷后包扎,每日更换,并于术后3d,5d,7d,9d,14d,21d每组处死3只SD大鼠留取标本,做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染色,观察透明质酸(HA)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结果:两组治疗3d、5d、7d和9d后治疗组表皮层、真皮层与对照组相比愈合速度较快,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治疗组成纤维细胞排列规则,HA阳性面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5.8959,t=6.0212,t=6.8839,t=7.3367;P<0.05)。结论:表皮生长因子膜可促进皮肤切口愈合,且抑制瘢痕形成。

  • 标签: 表皮生长因子 透明质酸 瘢痕 胶原 创伤愈合
  • 简介:摘要观察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鼻咽癌放射性口腔炎效果。方法将76例经病理确诊为鼻咽癌,在放疗过程中出现放射性口腔粘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喷雾加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放疗中口腔黏膜炎发生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有效率90%,而对照组为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急性放射性口腔炎作用明显,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以利放疗计划顺利实施。

  • 标签: 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鼻咽癌 放射性黏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胎盘生长因子(PLGF)在胎儿生长受限(FGR)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依据产妇情况将这些产妇分为胎儿生长受限组和正常妊娠组两组,每组25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然后运用计算机软件定量分析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FGR组产妇胎盘及蜕膜组织中的平均灰度值均明显比对照组高,说明其PLGF、PLGFmRNA表达量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胎儿生长受限时,胎盘及蜕膜中的PLGF、PLGFmRNA表达量显著减少,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病机制可能受到其一定程度的影响。

  • 标签: 胎盘生长因子 胎儿生长受限发病 作用
  • 简介:摘要瘢痕疙瘩系指皮肤创伤后,因为大量结缔组织增殖和透明变性而引起的良性皮肤肿瘤,而且超出原有损害范围。瘢痕疙瘩好发于前胸部、肩背部及面颈部等,轻微创伤既可引起瘢痕组织向周围正常皮肤侵袭性生长,范围可超过原伤口界限,并且不会自行消退,切除后极易复发,病程长。瘢痕疙瘩会引起患处剧烈疼痛和瘙痒,并且还给患者带来毁容及心理障碍,患者有要求治疗的强烈愿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2年—2014年我市医疗机构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使用量及临床输注现状,指导临床科学、合理、安全输血,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缓解血液紧张,减少输血传播疾病,降低输血风险。方法对2012年—2014年我市十一县(区)医机构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使用量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2014年,我市的血小板使用量从97.0u(袋)增长到319.0u,年增长率为42.27%—131.16%;冷沉淀凝血因子使用量由2736.5u增长到4402.5u。年增长率为3.53%—55.40%。截止2014年,19.57%的医疗机构输注血小板,36.96%的医疗机构输注冷沉淀凝血因子。结论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使用量虽然大幅增长,仍是少数医疗机构使用,大多数医疗机构输注的血液成分品种单一,只会常规使用悬浮红细胞和冰冻血浆,从未使用过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一定程度上存在浪费血液的现象;血站应加强对医疗机构成分输血宣传指导,纠正不合理用血,降低输血风险,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 标签: 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 使用量及使用情况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诱导痰ECP、嗜酸细胞趋化因子的改变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哮喘门诊及病房住院3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27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诱导痰上清液中ECP、嗜酸细胞趋化因子浓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嗜酸细胞/白细胞%、ECP、嗜酸细胞趋化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诱导痰嗜酸细胞趋化因子浓度、ECP浓度与嗜酸细胞/白细胞%呈现正相关,嗜酸细胞趋化因子浓度与ECP浓度呈正相关。结论嗜酸细胞趋化因子可能通过对嗜酸细胞的选择性趋化作用,使其释放出ECP等一系列炎性介质参与嗜酸细胞性气道炎症及气流阻塞的发生。

  • 标签: 哮喘 诱导痰 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 嗜酸细胞趋化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7d龄的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成三组,NGF治疗组HIE组和假手术组各6只,在制成HIE模型前半小时腹腔注射NGF或0.9%氯化钠溶液各1次,缺血缺氧2h后再腹腔注射等量的NGF或0.9%氯化钠溶液,放回母鼠处喂养44h后处死取出大脑并固定,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p53蛋白和bcl-2在新生大鼠及缺血缺氧后脑中表达及与凋亡的关系。结果p53蛋白在假手术组中基本无表达,HIE组p5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NGF干预后p53蛋白下降显著,而bcl-2正好相反,HIE组较假手术组表达降低,NGF干预组bcl-2表达显著增加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能减轻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保护作用 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OPD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呼吸内科确诊的COPD患者100例,治疗前作为急性加重期,经治疗病情稳定后,作为稳定期组,以本院体检科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IL-2、IL-8、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组患者的IL-2浓度明显低于稳定期组及对照组,COPD急性稳定期组IL-2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急性加重期组患者的IL-8、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浓度明显高于稳定期组及对照组,COPD急性稳定期组IL-8、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浓度明显高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2、IL-8、CTG都产于了COPD的发生发展,对指导临床治疗COPD和其严重程度的判断有一定意义。

  • 标签: COPD IL-2 IL-8 CTGF
  • 简介:目的:分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治疗后肿瘤患者营养、免疫、肝功能状况的变化,探讨CIK细胞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2年7月至2014年4月收集39例采用CIK细胞治疗可评价的中晚期肝癌患者,评价其临床疗效。所有患者均接受CIK细胞免疫治疗。具体方案:采集细胞当日计为第0天,第14、16、18天静脉回输CIK细胞悬液,总细胞计数为(6~15)&#215;109。评价客观疗效,并动态监测血清甲胎蛋白(AFP)、肝功能、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结果39例患者通过CIK细胞治疗后,白蛋白、前白蛋白、甘油三酯、血红蛋白、握力、简易营养学评分、CTP评分、中性粒的比值、AST、GGT、CTP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胆固醇、人体测量营养学指标、BMI、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白细胞总数、ALT、AF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肝癌患者接受CIK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肝脏功能,中晚期肝癌患者营养状况与握力、BMI、前白蛋白和肝功能评分具有相关性,CIK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肿瘤治疗手段。

  • 标签: 肝肿瘤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资料分析法对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和肺功能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IL-2与肺功能指标呈正相关关系,IL-6、IL-8和TNF-α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关系;对照组患者IL-2和IL-6与肺功能指标无相关性,IL-8和TNF-α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关系。结论血清炎症因子能够反映支气管哮喘病的严重程度,与肺功能具有相关性。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血清炎症因子 肺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在糖尿病眼部并发症发生及发展过程中VEGF的临床作用,同时分析VEGF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间关系。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并发眼部病症患者中选取45例为观察组,另选单纯糖尿病患者45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清VEGF、IGF-1及空腹血糖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不同眼部疾病患者房水中,VEGF浓度均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玻璃体中VEGF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IGF-1及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在糖尿病并发眼部疾病患者中,VEGF水平明显较高,因此,两种因子均在糖尿病眼部并发症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内皮生长因子 糖尿病眼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自身免疫调节因子对于THP-1细胞发生自噬性凋亡产生的影响以及相关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PI染色法以及AnnexinⅤ-FITC染色法对细胞凋亡率进行检测。结果经过染色处理以后,其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空载体转染细胞与阴性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是(5.02±0.42)%与(3.86±0.46)%;质粒转染的细胞凋亡率是(10.01±0.69)%,同空载体转染在组与阴性对照组进行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载体转染在组与阴性对照组进行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身免疫调节因子可以通过上调THP-1细胞的自噬而使其更迅速的凋亡。

  • 标签: 自身免疫调节因子 THP-1细胞 自噬性 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