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0.2%氟化钠水溶液预防幼儿龋齿的效果。方法采用0.2%氟化钠水溶液进行局部涂药的方法,并作对照分析。结果预防组与对照组相比,防龋效果显著。结论此方法是目前较好的防龋方法之一,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安全可靠,适合于幼儿、中、小学生群体预防龋齿。

  • 标签: 氟化钠 预防 龋齿
  • 简介:摘要硫化氢为无色、带臭鸡蛋味的气体,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肺、心脏等多器官损害。本文通过报道1例硫化氢中毒患者的抢救、治疗过程及体会,以期引起相关工作者重视,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 标签: 硫化氢
  • 简介:食品中氯化钠测定的样品处理,目前国家标准GB/T5009.44—1996中的14.2节采用碳化浸出法及灰化浸出法,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三十多份腊肠、腊肉等固体样品进行前处理时,采用了直接浸出法,测定结果与国际法中的灰化浸出法进行了比较,取得了一致性结果,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腊肉制品 氯化钠 食品卫生 卫生监督 灰化浸出法 直接浸出法
  • 简介:硫化氢(Hydmgensulfide)是一种无色、有毒、有特殊臭鸡蛋味的可燃气体。由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硫化氢的机会较少,对硫化氢中毒的危害以及中毒后的救治知识也知之甚少,有时甚至酿成惨剧,教训沉重。

  • 标签: 硫化氢中毒 死亡事故 可燃气体 臭鸡蛋 中毒后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7岁,自诉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后牙疼痛、松动,影响进食,自行口服药物(具体不详)后逐渐缓解,但钝痛持续,逐渐出现牙齿松动,未行正规口腔专科治疗。1月前发现左下颌皮肤红肿,出现瘘道溢脓。

  • 标签: 奥硝唑 氧化钠 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伴随低钠血症患儿采用3%化钠治疗的效果及对新生儿血液中钠离子水平、脑水肿消失天数、住院天数以及NBNA评分的影响。方法20189月至20198月这一期间,选取本院救治的8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伴随低钠血症患儿,经头颅CT检查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脑水肿,按照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予以三对症三支持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前提下采用3%化钠溶液治疗,并对两组新生儿血液中钠离子水平、脑水肿消失天数、住院天数以及NBNA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新生儿血液中钠离子水平经统计无显著区别(P>0.05);治疗后两组新生儿血液中钠离子水平均比治疗前有一定升高,且观察组血液中钠离子水平升高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观察组脑水肿消失天数与住院天数均比对照组短(P<0.05);两组治疗前NBNA评分经处理区别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NBNA评分均比治疗前有一定升高,且观察组NBNA评分升高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伴随低钠血症患儿采用3%化钠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提高血液中钠离子水平,使脑水肿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改善新生儿神经行为。

  • 标签: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伴随低钠血症 氯化钠 钠离子 脑水肿消失天数 住院天数 NBNA评分
  • 简介:目的探讨氟对成骨样细胞功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细胞生长曲线和四唑盐比色(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对硝基苯基磷酸二钠盐比色(PNPP)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放免法测定骨钙素分泌量,研究不同浓度(10-7mol/L~10-3mol/L)氟化钠(NaF)对成骨样细胞UMR106增殖和分化功能的影响.结果NaF对UMR106细胞增殖及早期分化呈双向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染氟一定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10-7mol/L、10-6mol/L、10-5mol/LNaF组细胞增殖及ALP活性均增加(P<0.05),而10-4mol/L、10-3mol/LNaF组则表现为抑制细胞增殖及ALP活性(P<0.05).但是,NaF对UMR106细胞晚期分化呈单一作用,上述不同浓度的NaF均可促进骨钙素分泌,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随NaF浓度升高骨钙素分泌量增加.结论NaF对成骨样细胞的增殖呈双向调节,但对其分化因暴露时间和浓度不同而呈多样性.

  • 标签: 氟化钠 成骨样细胞 功能 表达 细胞增殖 氟骨症
  • 简介:目的比较浓氯化钠溶液换药与庆大霉素溶液换药,治疗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将某院骨科2011年1月—2012年6月间46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用5%氯化钠溶液换药)和对照组[用庆大霉素(8万U/mL)溶液换药],各23例,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换药次数为(17.39±9.39)次,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13±20.13)次;切口愈合时间(11.04±4.04)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7.26±10.2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治愈8例,显效11例,好转4例,无效0例;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4例,好转11例,无效5例,采用Ridit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使用浓氯化钠溶液换药治疗,疗效较佳,优于庆大霉素溶液。

  • 标签: 浓氯化钠 庆大霉素 骨科 切口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接受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80例,观察并比较患者的具体不良反应。结果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中皮肤占(58.75%)明显高于消化系统的(20.00%)、神经系统(2.50%)、内分泌系统(6.25%)、心血管系统(5.00%)以及其他系统(7.50%),其有显著性差异,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应用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中,应合理用药,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异常表现。

  • 标签: 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摘要青光眼是眼科领域一类复杂、顽固又严重影响视力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其治疗是以降低眼内压为主,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为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只有对青光眼进行早期诊断和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才可较大程度的降低致盲率。因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青光眼药物、激光及手术治疗的相关知识及进展,希望为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提供一些参考。文网

  • 标签: 青光眼 治疗 硫化氢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UV法测定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半成品含量。方法采用UV法在272nm处测定环丙沙星的含量。结果UV法测定环丙沙星的含量较2005年版药典HPLC法高2.71%。结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中环丙沙星的含量,快速简便、线性、回收率良好,通过分析处理,可以将UV法作为测定该制剂环丙沙星的中间体含量的内控标准。

  • 标签: 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 紫外分光光度法(UV) HPLC法 环丙沙星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包括颅内压控制以及营养支持等,观察组联合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复方甘草甜素氯化钠注射液的生产工艺。方法设计不同的活性炭用量、pH值范围、灭菌条件确定生产工艺,并进行稳定性考察和影响因素试验。结果确定了该产品的最佳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稳定性良好。结论该产品处方、工艺设计可行,质量稳定,能够满足输液产品的生产及质量要求。

  • 标签: 复方甘草甜素氯化钠注射液 生产工艺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临床吡拉西坦氯化钠的不良反应原因及护理。方法分析吡拉西坦氯化钠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护理,通过护理干预,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不良反应。结果90%病人不良反应减少。结论通过心里护理,渗漏部位及时处理,降低药物浓度,调整输液顺序,热敷或保暖等方法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

  • 标签: 吡拉西坦氯化钠 不良反应原因 分析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