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本研究综合分析了痛风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尿酸代谢失调,肾脏对尿酸排泄功能下降,以及引发痛风关节炎的炎症反应等。在治疗策略方面,首选柯替尼和必妥珠单抗,有效降低尿酸水平和改善病人状况,临床疗效显著。同时,注重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尤其是控制饮酒、低嘌呤饮食也是配合药物治疗的重要环节。现有的研究成果为痛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考和选择,但是痛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揭示,需要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痛风发病机制 尿酸代谢 痛风治疗策略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慢性鼻窦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首先介绍慢性鼻窦炎的概念和流行病学特征,其次分析慢性鼻窦炎的发病机制,包括炎症、免疫和微生物因素。然后探讨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面。最后总结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 标签: 慢性鼻窦炎 发病机制 治疗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多重耐药病原菌分布情况及细菌细菌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研究中采用BD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仪器进行鉴定,分析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将得到的数据通过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研究中,共分离出2106株病菌,其中,大肠埃希菌346例,占16%;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240例,占11%,其他共378株,占18%;以大肠杆菌为例,病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较强,占90.5%,药物属于细菌耐药率>75%的抗菌药物;头炮呋辛酯、哌拉西林等药物细菌耐药>50%的抗菌药物,头炮他啶细菌耐药率>30%的抗菌药物。结论细菌抗生素耐药性较强,医院应该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临床治愈率。

  • 标签: 多重耐药病原菌 合理用药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肾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最常见的是肾结石。在我国,肾结石发病率为3%~5%,国外报道为2%~3%。肾结石可导致肾绞痛、血尿、尿路梗阻和感染等一系列症状,还可能导致急性肾衰竭。多发于男性青壮年,20岁以上的中青年发病率最高。肾结石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包括肾盂积水、尿路感染、泌尿道梗阻等。肾结石的发生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饮食结构有密切关系。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物质呈过饱和状态,形成晶体沉淀;尿 pH值降低,晶体溶解度降低,结晶析出。饮食中过多的钙质和草酸盐可导致尿钙升高;如果出现泌尿系统梗阻和感染等情况时,尿中钙离子浓度也会升高。

  • 标签: 肾结石 肾衰竭 发病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 TKIs)已成为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线疗法。在一二代EGFR TKIs治10-14个月后,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获得性耐药。奥希替尼克服了一二代EGFR-TKI常见耐药突变T790M。然而随着临床应用,第三代EGFR TKIs也出现了耐药性。目前针对以奥希替尼为代表的第三代靶向药耐药机制研究已成为热点,本文对第三代EGFR-TKIs治疗晚期NSCLC耐药机制及应对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奥希替尼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查找直接致癌物及其作用探讨癌变机制。方法以直接致癌物的作用机制与癌细胞的各种变化和特征相对比。结果证明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直接致癌物之一。细胞癌变是环境因素通过激活应激系统即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产生大量AngⅡ,AngⅡ又通过激活AT1受体,在增加细胞内钙离子(Ga++)的基础上,启动了以磷脂酶C(PLC)—蛋白激酶C(PKC)为主线的信号转导通路,并引起多条信号转导通路的持续紊乱,同时,在体内其他因素的协同作用下,使细胞内外的pH、代谢及形态结构等多方面发生异常引起的。

  • 标签: 肿瘤 应激 血管紧张素Ⅱ
  • 简介:摘要中枢神经系统的蛋白聚集被认为是引起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特征。越来越多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帕金森症(PD),都是由特殊病原蛋白的包涵体导致发病的,这些包涵体是由巨大的不溶性蛋白组成,并且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然而,蛋白质包涵体的形成和细胞毒性具有不相关性,这就暗示,可能存在其它形式的病原蛋白质可能导致神经恶化,光学显微镜下所不能观察到的可溶性的蛋白寡聚体,这些小分子蛋白的聚集体,可能是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在原因,α-synuclein(α-syn)被认为是导致PD的发病机理,这种蛋白同时也是路易神经突和路易包涵体的主要成分。然而,α-synuclein同样会形成特定的对细胞具有毒性的寡聚体结构,这些蛋白寡聚体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可能成为研究PD及相关混乱的新的临床诊断和处理策略。本文中,我们将讨论α-synuclein寡聚体在PD细胞死亡中的作用,并且讨论其潜在的临床治疗中的相关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有关情绪的发生当下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情绪的定位主义观点,它强调情绪体验与大脑特定脑区活动的特定对应性,即离散情绪类别特定地与不同的脑区域活动相对应;另一种是心理建构主义取向,它强调情绪是大脑区域活动的功能选择性的结果,其模型假设离散情绪由较为一般的大脑网络所建构而不是对某一特定类别的情绪而言的。

  • 标签: 情绪 定位主义 心理建构主义
  • 简介:摘要分娩机制是妇产科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掌握分娩助产技术必要的基础知识。然而,教科书对分娩机制的阐述极为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本人采用讲授示教法、实验操作法、录像观摩法、实地考察法和自学讨论法进行分娩机制教学,学生反映良好。

  • 标签: 分娩机制 教法
  • 简介:摘要吗啡是麻醉中常用的镇痛药,但吗啡可致欣快感而依赖成瘾,目前关于吗啡成瘾的机制已成为药物成瘾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脑内神经递质、内源性阿片肽及氨基酸变化,以及可能的阿片受体后机制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吗啡 神经递质 阿片肽受体
  • 简介:颈椎病主要由颈椎间盘和颈椎及其附属结构的退行性改变引起。其发病率为1.7%-17.6%,40-60岁为高发年龄。①椎间盘:颈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一般在30岁以后即开始。髓核脱水变薄,椎间隙变狭,使纤维环及周围韧带变松弛,颈椎稳定性减弱,更易进一步劳损及退行性变。纤维环变性及椎间隙狭窄使椎间盘易于向后及侧方突出。颈4、5,颈5、6椎间活动度最大,应力也最集中,最易受损伤。

  • 标签: 颈椎间盘 病发病机制 退行性改变 椎间隙狭窄 40-60岁 颈椎稳定性
  • 简介:癫痫是神经系统慢性功能性疾病,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综合症。儿童期癫痫大多发生于1岁以内及学龄前期。主要发病机制是部分脑细胞群异常超同步化放电,并循神经突触网络的传布、扩散,引起相应结构的神经功能异常。正常神经元的生物电活动是其存活及发挥正常功能的基础。单个神经元细胞膜上的电压依赖性Na^+、K^+、Ca^2+、Cl^-离子通道;以及细胞间的兴奋性及抑制性神经介质及其受体在突触连系处的配基依赖性离子通道的开放、失活、

  • 标签: 癫痫 鉴别诊断 病因 发病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柏子仁是古老中药材之一,具有宁心安神,敛汗生津,润肠通便之功效,主要以组方形式广泛用于临床。为提高临床医生对柏子仁的认识,做到合理应用,使其更好发挥治疗作用,采用现代研究手段对其广泛作用机制研究概况简述如下。

  • 标签: 柏子仁 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肥胖人群越来越多。研究表明肥胖和高血压有着密切关系,而且肥胖高血压人群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较高,因此,加强肥胖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真探讨了肥胖高血压发病机制,以期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参考。

  • 标签: 肥胖 肥胖高血压 发病机制 探讨
  • 简介:摘要日趋升高的结核病患病率,以及耐药菌株的增多和扩散,使结核病成为危害全球民众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结核杆菌可以侵害人体各个器官,主要损害肺脏,引起肺结核病。在单一传染病导致人类死亡的名单中,结核病致死率排名第二。近年来,结核病在大多数国家中出现流行回升的趋势,每年约有900万例新发患者和200万例死亡患者。为了给该病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概述了结核分枝杆菌的最新检测方法及其耐药机制

  • 标签: 结核病 分枝杆菌 耐药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