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丹红注射液与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成本-效果比。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对1999年至2012年发表的有关丹红与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的随机对照实验,参照Jadad评分标准对文献进行评价,对符合条件的9项研究提出的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对两种药物治疗脑梗死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丹红注射液和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6%、88.02%,相对危险度RR=1.07,95%CI(1.00,1.15),Z=1.97,p=0.05.有统计学意义。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9.09、9.83,增长的成本-效果比(△C/△E)为161.20。结论丹红治疗脑梗死效果明显优于血塞通,但从药物经济学角度看,二者相比,血塞通是治疗脑梗死的优选方案。

  • 标签: 脑梗死 丹红 血塞通 Meta分析 成本-效果分析
  • 简介:1.数值范围号的使用应统一,一般使用浪纹连接号“~”。例如:5至10可写成5~10;但5万至10万应写成5万~10万,不能写成5~10万。

  • 标签: 数值范围 书写 偏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的血小板参数临床检验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7月来我院检测血小板参数的52例高脂血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4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检验和记录两组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压积(PCT)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DW和MPV分别为(15.4±5.7)%,(14.0±3.8)fl,均高于对照组的(13.9±5.1)%和(9.1±3.3)fl,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LT、PCT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血小板参数的检验有助于提高高脂血症的确诊率,为治疗和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高脂血症 血小板参数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指标以及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取我院2011年-2012年100例临产孕妇设为观察组,并取同期非孕妇女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时间(FI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等方面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PT、APTT、TT明显降低,FIB、PDW、MPV水平明显提高,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降低不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于产前、产中进行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检测,能有效预防产妇血栓形成及血管内凝血发生,确保母婴身心健康。

  • 标签: 临床产妇 凝血指标 血小板参数 判定
  • 简介:目的评价主动电极在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应用中的临床疗效和稳定性。方法110例有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随机分为主动电极组60例和被动电极组50例,主动电极组采用主动固定电极行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被动电极组采用被动固定电极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比较两组植入前后心电图QRS波时限及电极植入即刻及随访过程中的起搏阈值、感知、阻抗。结果两组术后QRS波时限均较术前显著延长(P〈0.01),组间差异显著(P〈0.01)。主动电极组在术后即刻起搏阈值较被动电极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随访过程中测试起搏阈值、R波感知及阻抗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的起搏应用可行而稳定。

  • 标签: 起搏电极 右室流出道 右室心尖部 起搏参数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诊断类型血吸虫病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四项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68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以下简称“慢血”)、76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以下简称“晚血”,其中巨脾型52例、腹水型24例)以及78例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PLT、MPV、PDW、PCT。结果慢血组和晚血组PLT、PCT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其中晚血组随着病情的进展,肝纤维化程度加深甚至出现肝硬化,其MPV、PDW也发生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血小板各项参数值,可为血吸虫病患者特别是晚血患者病情诊断提供初步评价,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病人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吸虫病 血小板参数 血小板功能
  • 简介:摘要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肺炎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麻疹发病人群及影像表现有了新的变化,通过分析病例,对麻疹有一个新的认识。

  • 标签: 麻疹 肺炎 临床表现 影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结核患者的诊断、治疗与血小板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抽取我院自2011年3月-2012年2月收治的初次接受治疗的肺结核患者120例,其中57例患者未发生肺部感染(无感染组),63例已合并肺部感染(感染组);另有自愿参加对比试验的60例健康人员(健康组)。对肺结核患者在治疗前后、健康人员的血小板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在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方面,肺结核患者均明显高于健康组人员,且感染组患者高于无感染患者;在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方面,三组之间没有明显变化。经治疗后,肺结核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平均血小板体积均有明显下降。结论对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进行测定,可以为临床诊断、治疗肺结核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压积 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肺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指标(PT、APTT、TT)和血小板参数(PLT、MPV)在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50例正常人与35例乙肝后肝硬化、21例丙肝后肝硬化、44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PT、APTT、TT、PLT、MPV。结果肝硬化组PT、APTT、T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丙肝后肝硬化患者PLT比酒精性及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明显减少(P<0.01和P<0.05)。肝炎后肝硬化患者MPV低于正常组(P<0.05),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MPV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可作为衡量肝硬化患者出血倾向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而肝炎后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MPV变化的不一致,能反映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 标签: 凝血指标 血小板参数 肝硬化
  • 简介:目的:通过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对1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脏结构、功能的各项参数进行评估,并通过各项参数与肺动脉压力的相关性分析,了解引发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因素。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符合研究入选标准的136例MHD患者做横断面研究。根据超声心动图的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肺动脉高压组(PH组,PASP>35mmHg)、肺动脉压力正常组(nPH组,PASP≤35mmHg),并将超声心动图检测指标与肺动脉压力做相关性分析。结果PH组较nPH组患者的左、右心房及心室明显增大、心肌肥厚程度较重;PH组较nPH组患者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下降;PH组较nPH组患者心脏处于高循环动力状态(均P<0.05)。肺动脉压力与肺动脉内径、肺动脉最高流速、右心房内径、左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心输出量呈正相关(均P<0.001);与左心室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之比(E/A)、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呈负相关(均P<0.001)。结论MHD患者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病变是引起肺动脉高压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肺动脉压的升高可能进一步加重MHD患者的心脏病变;其中心脏舒张功能下降是引起肺动脉压升高重要因素。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可导致肺动脉压升高。

  • 标签: 血液透析 超声心动图 心脏结构 心脏功能 肺动脉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参数联合血清孕酮、β-HCG检测预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研究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至2013年就诊的具有先兆流产临床症状的120例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及妊娠结局分为先兆流产组93例,停经时间5~8周;难免流产组27例,停经时间6~8周。另选取120例正常妊娠妇女做对照组,停经时间5~8周,分别比较三组患者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参数、血清孕酮、β-HCG及联合检测结果。结果先兆流产组子宫螺旋动脉RI、PI值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难免流产组较先兆流产组RI值更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及先兆流产组血清孕酮、β-HCG值均显著高于难免流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子宫螺旋动脉RI联合孕酮、β-HCG检测特异性及准确性较其他单独检测指标升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参数、血清孕酮及β-HCG检测可提高早期先兆流产的检出率,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先兆流产预后,为临床提早展开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先兆流产 子宫螺旋动脉血流 孕酮 &beta -HCG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案对患有足外翻疾病的脑瘫疾病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患有足外翻疾病的脑瘫疾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常规组外放治疗方案对对照组患儿实施治疗;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案对治疗组患儿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脑瘫足外翻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共计住院接受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案对患有足外翻疾病的脑瘫疾病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综合康复治疗 足外翻 脑瘫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PPH合并手术治疗痔病的临床疗效。方法PPH合并手术治疗53例Ⅱ~Ⅳ度痔,其中部分合并肛乳头肥大、肛裂、低位单纯性肛瘘,与同期单纯PPH手术50例作比较研究。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指数、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恢复工作时间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PPH合并手术可以弥补单纯PPH手术的局限性,不但可以拓展其治疗范围,同时还可以获得更好的远期疗效。

  • 标签: 吻合器 手术疗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针灸治疗在面瘫不同时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周围性面瘫的早期及恢复期采用针刺面部及全身穴位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总有效率为98.82%。结论针灸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一种有效手段,早期及恢复期在取穴及针法上有所区别,早期应用效果优于恢复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病损程度 治疗 针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应用α-硫辛酸注射液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63例DPN患者分为两组,均行糖尿病常规治疗,对照组31例同时应用甲钴胺治疗,研究组32例则同时应用α-硫辛酸注射液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神经病变总症状(TSS)评分,密切监测血糖和肝肾功能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加快(P<0.05或P<0.01),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TSS评分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研究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α-硫辛酸注射液治疗,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alpha -硫辛酸注射液 2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对集装箱熏蒸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采用模拟法,将受试鼠、蝇和蟑螂放人集装箱不同部位,按照规程要求对试验集装箱进行熏蒸,24h后开箱散毒,记录受试媒介死亡情况,计算媒介杀灭率。结果应用硫酰氟对集装箱熏蒸24h后,鼠、蝇和蟑螂的杀灭率均为100%,依据行标判定标准,熏蒸效果良好。结论现有的集装箱熏蒸方法满足口岸卫生处理要求。

  • 标签: 集装箱 熏蒸效果 评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对提高医务人员感染控制知识水平及手卫生依从性的作用.方法2012年8月-2013年2月,对某院医务人员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采取讲课、现场指导和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方式),比较培训前后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掌握情况和手卫生执行情况.结果培训前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掌握合格率(46.08%,229/497)与培训后(95.77%,476/49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7.6,P<0.001).培训后医务人员无菌操作考试合格率显著高于培训前[(96.88%,62/64)vs(39.06%,25/64);χ^2=42.9,P<0.001];手卫生依从率显著高于培训前[(73.75%,177/240)vs(29.17%,70/240);χ^2=19.89,P<0.01],各洗手指征手卫生执行情况均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理论培训结合现场指导和情景模拟的方式可以提高医务人员感染控制知识水平及手卫生依从性.

  • 标签: 医院感染管理 培训 医务人员 手卫生 依从性
  • 简介:摘要推动医疗机构办公自动化、网络化,医疗信息的全面共享,这是业内外人士共同关注的课题。只有强化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信息化医院与相关企业,方可提升医院的整体运行效率,实现医院的持续稳步发展。为此,文章将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相关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措施。

  • 标签: 医院 信息化管理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