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的微生物检验标本6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处于2019年6月-2019年12月这一时间区间的标本为观察组,处于2020年1月-2020年6月这一时间区间的标本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标本的阳性结果评分。结果:试验结束后,观察组呼吸道分泌物和创口分泌物阳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药液阳性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评分进行对比,有利于了解临床微生物检验情况,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不同临床标本 微生物检验 阳性率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ANCA阳性肺血管炎 临床主要表现。方法:本次研究样本选取时间为 2017年 2月 -2019年 2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接受治疗的 50例 ANCA阳性肺血管炎 患者,总结所有患者临床基本资料以及实验室、CI检查结果,分析 ANCA阳性肺血管炎 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50例 ANCA阳性肺血管炎 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咯痰、发热、胸闷气喘、咯血、痰中带血以及肾受累等症状,其中,发热症状最典型,占比78%,其次为咳嗽、咯痰,占比 64%; 44例患者核周型 P-ANCA呈阳性;有 39例患者抗原特异性髓过氧化物酶抗体 MPO呈阳性,其他 5例胞浆型 C-ANCA、 5例均抗原特异性蛋白酶 3抗体 PR3及 11例合并有抗核抗体 ANA,均呈阳性。 结论:ANCA阳性肺血管炎患者的检测缺少无明显特征,因此,还需对其行进一步甄别诊断。

  • 标签: 血管炎 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分析老年人梅毒假阳性偏高的原因,并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实验选取了 2019年 6月~ 2020年 5月前往本院进行梅毒检验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对 450例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记录,随后选择 20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均实施血清经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针对阳性患者在开展 TPPA实验进行复查,分析检验准确性。结果:从检验结果上看,观察组患者的阳性和假阳性分别为 7.6%和 2.9%,对照组为 4.0%和 0.5%,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究其原因,则与患者的年龄增高有一定关系。结论:采用老年人梅毒抗体容易有假阳性表现,其受到基础疾病、相关螺旋体等因素干扰,需要进一步展 TPPA实验进行确认。

  • 标签: 老年人 梅毒假阳性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金东区 1例新冠状肺炎治愈后粪便核酸检测持续阳性病例进行全程随访,为今后新冠肺炎病例出院后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 对该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出院后随访复查,定期采集咽拭子和大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 法检测新冠病毒。 结果 该病例1月 20日发病, 2月 2日治愈出院后大便核酸检测一直阳性,到 3月 4日和 3月 5日才连续 2次阴性,从出现症状起到粪便检测阴性共持续 45天。 结论 该新冠肺炎病例治愈后粪便核酸检测持续阳性时间较长,不排除粪口传播的可能,提示应重视病人出院后的随访管理。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新冠肺炎 粪便病毒核酸检测
  • 简介:摘要:调查研究体检完重大阳性24小时内电话回访的重要意义。方法:通过选定固定的电话回访工作人员,在体检24小时内对重大阳性结果案例进行回访。统计回访案例和未接受回访案例各40例,将回访案例设置为观察组,未回访案例设置为对照组,最终比较两组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满意程度比对照组满意程度更高,观察组满意人数达到38例,观察组的满意达到95%,而对照组满意人数28例,满意仅为70%。其中P

  • 标签: 体检 重大阳性案例 电话回访 重要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应用赫赛汀联合化疗对 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 2019年 9月 -2020年 3月因临床确诊为 HER-2阳性乳腺癌的 5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 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西他赛和卡铂进行治疗单用新辅助化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赫赛汀联合与对照组相同的方案进行化疗。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较对照组更好,观察组化疗反应等级Ⅰ、Ⅱ的人数较对照组更少,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应用赫赛汀联合对 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化疗其疗效更显著并且安全性更高。

  • 标签: HER-2阳性乳腺癌 赫赛汀 化疗
  • 简介:荣成市中医院 山东 荣成 264300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方法:以 72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为对象,等分为各 36例的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前者进行三联疗法治疗,后者进行四联疗法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定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结束后,研究组心理状态、躯体健康以及社会功能等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与对照组相比更为理想( 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 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5.00%( P< 0.05)。结论:在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四联疗法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病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可进行较大范围推广。

  • 标签: 四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激素受体阳性型乳腺癌组织中 Ki-67抗原 (简称 Ki-67)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进而指导筛选对化疗敏感的个体。方法:选取我院 2015年 1月至 2019年 9月收治的 102例接受 NCT的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NCT前乳腺癌患者的 Ki-67表达情况, NCT结束后对手术标本采用 Miller-Payne病理评价,分析 Ki-67的表达与 NCT疗效的关系。结果: Ki-67>30%组的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 pCR (44.2% )明显高于 Ki-67≤30%组患者( 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627, P= 0.031)。结论: Ki-67表达情况与激素受体阳性型乳腺癌 NCT疗效相关, Ki-67>30%患者 pCR高。

  • 标签: 乳腺癌 激素受体阳性 新辅助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肿瘤手术患者行神经导航显微外科的效果。方法:在 2016年 4月到 2018年 4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脑肿瘤患者选取 48例,根据计算机表法将其均分 2组,各 24例。对参照组在常规显微镜下手术,对实验组行神经导航显微外科治疗。分析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病灶全切、临床各项指标。结果:实验组病灶全切高于参照组,并发生发生低于参照组,临床各项指标均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 p< 0.05)。结论:在脑肿瘤患者手术中应用神经导航显微治疗,可明确手术范围,对病灶进行定位,具有较小的创伤性,将病灶全切予以提升,控制并发症发生。

  • 标签: 神经导航显微外科 脑肿瘤 病灶全切率 并发症发生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 (Hp)阳性胃溃疡应用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的结果。方法 随机将 70例 Hp阳性胃溃疡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 35例)患者实施质子泵抑制剂( PPI) +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 35例)患者在对照组之上加 含铋剂实施四联治疗。观察三联疗法与四联疗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胃溃疡治疗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为 80.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Hp清除高于对照组( P<0.05), Hp复发及溃疡复发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采用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可有效促进溃疡面痊愈,清除Hp定植,抑制疾病复发。

  • 标签: 胃溃疡 幽门螺旋杆菌阳性 含铋剂 四联疗法 HP清除率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治疗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 方法:从本院 于 20 19 年 02 月 --2 020 年 02 月接收的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选取 88 例作为此次研究之中的观察主体。按照电脑随机分组方法,将之分成两个小组,其中一组予以阿德福韦酯治疗并纳入常规组,另一组予以恩替卡韦治疗并纳入研究组。每个小组分别 44 例。结果:研究组 HBeAg 转阴、 HBV-DNA 转阴、 HBeAg 血清学转换均高于常规组 ( p<0.05 );研究组与常规组 ALT 复常、不良反应无差异( p>0.05 ) 。结论:相较于阿德福韦酯疗效而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口服恩替卡韦之后具有更好的抗病毒效果,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引起临床重视。

  • 标签: 阿德福韦酯 恩替卡韦 HBeAg 阳性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产科护理自然分娩对剖宫产的影响。 方法 : 选取时间为 2016 年 4 月至 2018 年 4 月,在产科选取 78 例进行分娩的产妇,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 39 例。对参照组予以一般护理,对实验组予以产科护理新模式。检验 2 组产妇的妊娠结局、分娩方式。 结果: 实验组产妇中采取自然分娩的人数明显高于参照组,剖宫产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性显著( p < 0.05 );实验组产妇出现羊水粪染、滞产、产后出血情况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 论 : 在产科实施护理干预,可使产妇自然分娩几率提升,有效的降低剖宫产,获得优质的妊娠结局。

  • 标签: 产科护理 自然分娩 剖宫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患者小器官疾病检查过程中采用高频超声检查技术,观察该种检查方法的检查准确。 方法 :随机抽选我院小器官疾病检查患者为观察对象,抽选时间段为 2017 年 1 月到 2019 年 10 月,回顾分析患者检查结果, 研究 其检查准确。 结果 : 对 198 例患者小器官疾病检查过程中, 乳腺疾病患者有 81 例,检查出病例为 77 例,检查准确为 95.06% ; 眼疾病患者 22 例,检查出 21 例,检查准确为 95.45% ; 男性外生殖疾病检查患者 28 例,检查出 26 例,检查准确为 92.28% ;甲状腺检查患者 67 例,检查出 66 例,检查准确为 98.50% 。 结论 :小器官疾病采用高频超声检查准确高,该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荐使用。

  • 标签: 小器官疾病 高频超声 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降低剖宫产护理过程中使用产科护理新模式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在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接收的78例产妇作为此次分析对象,按照奇偶分组法将产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前者实施产科护理新模式,后者实施常规护理,将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产妇生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此时P

  • 标签: 剖宫产率 产科护理新模式 临床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采用 PDCA循环模式的效果,分析其对患者早期进食体位正确的影响。 方法: 选择 2019 年 3 月至 2019 年 10 月康复医学科病房 66 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33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早期康复护理,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实施 PDCA模式,对比两组早期进食体位正确。 结果: 实验组 进食体位正确为 97.0% ,高于对照组的 75.8% , P<0.05 ;实验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PDCA循环模式能够促进脑卒中患者早期进食体位正确的提高,有助于加速患者康复。

  • 标签: PDCA 脑卒中 进食体位 正确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心衰中的运用对降低患者再入院的干预作用 。方法:以 2017 年 1 月 -2018 年 11 月本院接诊的心衰病患 88 例为对象,利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划分成实验、对照组( n=44 )。实验组实施循证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再入院等指标。 结果:实验组随访 1 年内再入院 2.27% ,比对照组 15.91% 低, P < 0.05 。实验组患者满意度 97.73% ,比对照组 84.09% 高, P < 0.05 。 结论:采取循证护理对心衰病患进行干预,可显著降低其再入院,改善患者满意度,建议推广 。

  • 标签: 循证护理 满意度 心衰 再入院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科护理新模式在孕妇产前紧张和恐惧心理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对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产生的影响。方法:本次实验的研究时段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间,在此期间至本院进行产检并分娩的产妇为实验对象,共110例,按照分娩时间进行分组,前55例产妇为实验组,后55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产科护理,实验组接受产科护理新模式。根据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评分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种护理方式的具体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4.55%,和对照组的72.73%相比明显更优,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心理状态对比,对照组评分均低于实验组,同时对照组产妇的剖宫产明显更高,数据差异显著且P<0.05。结论:对于产前有焦虑、恐惧等情绪的产妇,应用产科护理新模式有助于缓解不良情绪,降低剖宫产的同时,护理满意度也得到提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产科护理新模式 孕妇 产前紧张 恐惧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的效果。 方法:将我院接收的 68 例脑血栓患者根据数字表法 分组护理,对照组 (34 例、常规康复护理); 观察组 (34 例、加入早期康复护理 ) ,对比两组护理应用效果 。结果:护理 后同对照组数据比较,观察组患者脑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较轻,肢体运动功能明显提高,患者致残较低, 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 P< 0.05)。 结论:对 脑血栓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 ,可有效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减轻患者脑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从而有效减少患者的致残

  • 标签: 脑血栓 早期康复护理 致残率 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