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解析延续性护理干预在Hp阳性胃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Hp阳性胃溃疡患者,共100例,经计算机筛选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均50例,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比对胃溃疡指标和干预效果。结果:护理满意度[观察组(98.00%)>对照组(82.00%)],P<0.05;干预后观察组胃溃疡症状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p阳性胃溃疡护理中,延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价值较高,可改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推荐推广。

  • 标签: Hp阳性胃溃疡 延续性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门诊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接受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到我院门诊就诊的幽门螺杆菌检查为阳性的患者2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时间先后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护理干预,然后评估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阳性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结果,对比阳性结果。方法:选取2018年 1月 -2019年 5月在我院申请输血患者 2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供血者全部都是无偿献血者。分别采用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进行配血,对比不同交叉配血方法的配血时间和阳性结果。 结果:经研究发现,配血时间凝聚胺法比微柱凝胶法耗时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柱凝胶法的阳性标本检出高于凝聚胺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比两种交叉配血方法,微柱凝胶法敏感度高,时间长,可以应用在有充分时间的配血场合;凝聚胺法操作简单快速,更适合应用在急诊配血中。但是两种配血方法都存在不足之处,临床中需要继续改善。

  • 标签: 交叉配血 微柱凝胶法 凝聚胺法 阳性结果 配血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血培养中分离到的病原菌菌种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年本市某医院送检血标本 7028 份培养的结果,了解血培养阳性,对阳性标本进行病原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 22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 G+) 131株( 59.01%),革兰氏阴性菌 (G-)90株( 40.54%),真菌 1株( 0.45%)。排在前 3位的 G+菌为人葡萄球菌人亚种、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G-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鲍曼不动杆菌。结论 医院血培养样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种类复杂,定期对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对临床合理用药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培养 血流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孕前及孕期保健对降低出生缺陷和妊娠并发症发生的作用。 方法 :选取在医院进行分娩的 112 例产妇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56 ),一组未进行孕前及孕期保健(对照组),另一组采取孕前及孕期保健措施,孕期产检高于 5 次(研究组),研究孕前及孕期保健对出生缺陷及妊娠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结果 :研究组出生缺陷及妊娠期并发症发生均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孕前及孕期保健可以有效减少妊娠期并发症,降低出生缺陷,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孕前及孕期保健 出生缺陷率 妊娠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藏族患者为 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该种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抽选时间段是 2016年 7月 -2018年 7月,根据分析需要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治疗,治疗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结果:( 1)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治疗组治疗总有效人数为 95例,有效率为 96.93%,其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的 83.67%。两组数据有差异,( P<0.05)。( 2)分析两组患者的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治疗组不良反应人数为 1例,不良反应为 1.02%要低于对照组的 21.42%,证明治疗组治疗效果更安全。两组数据对照有差异,( P<0.05)。结论:藏族患者为 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效果良好,安全性更高,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荐。

  • 标签: 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拉米夫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标准四联疗法及序贯疗法治疗胃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内本院收治的胃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12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标准四联疗法进行治疗,剩余60例作为实验组采用序贯疗法进行治疗,对比实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量表评分明显更低,治疗有效率更高,对比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胃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 标准四联疗法 序贯疗法 不良反应量表 治疗有效率 用药副作用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讨产前护理干预防治产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该次研究对象方便选取在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124名,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62)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n=62)采取产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结果:观察组SDS评分为(40.1±5.3)分,HAMD评分为(5.1±1.0)分,EPDS评分为(7.8±1.5)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1、2.485、5.007,P<0.05);观察组抑郁总发生为4.4%,明显低于对照组1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8,P<0.05)。结论:产前护理干预可有效防治产后抑郁症,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后抑郁症 发病因素 护理干预 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门诊分诊准确的因素,探讨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 2017年 1月 -2018年 1月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 90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根据分诊是否正确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正确组( n=540),一组为错误组( n=360),制定调查问卷,将两组的各项资料进行调查并对比,分析影响门诊分诊准确的因素。结果 对比两组的各项资料后显示,疾病的种类、文化水平以及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p<0.05),表明,疾病的种类、文化水平以及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与门诊分诊的准确有关。结论 影响门诊分诊准确的因素有疾病的种类、文化水平以及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制定护理对策,可提高门诊分诊的准确

  • 标签: 门诊分诊 准确率 护理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儿科标本溶血降低措施中采用PDCA循环法控制,观察该种方法运用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儿科血液标本检测作为观察对象,观察时间段为2019年10月到2019年12月,后两月中使用PDCA循环法管理,对比三个月血液标本检测时发生标本溶血情况。结果:10月份发生溶血为38.74%,11月份为29.73%,12月份为18.54%,(P

  • 标签: PDCA循环 儿科 标本溶血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现患调查质量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意义。方法:研究2019年现患调查情况,调查时间为2019年10月24日,实际调查人数为418人,评估分析调查结果。结果:调查医院感染患者例数与例次均为3例(0.72%),社区感染患者例数及例次均为49例(11.72%)。结论:通过高质量的现患调查可明确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科室,确定重点管理项目,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现患率调查 医院感染 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专案对降低供应室湿包的影响。方法:我院在2019年的4月-2020.4月供应室成立护理专案小组,分析在供应室中发生湿包的相关原因,同时由护理专案小组制定相应的策划并且进行相应的实施,最后比较在护理方案实施前后的湿包发生。结果:供应室在实施护理前,湿包的发生为21.02%,进行专案护理后,湿包发生为5.82%,护理后的湿包发生5.82%要低于护理前的湿包发生2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供应室进行相应的护理专案活动,能够有效的降低供应室湿包的发生,因此护理专案活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运用 PDCA 循环法降低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 方法: 选择 2017 年 -2018 年 42 名护士(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 2018 年 -2019 年 42 名护士(试验组, PDCA 循环法管理),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利用 PDCA 循环法予以管理,以此降低 职业暴露 发生。 结果: 对照组护士职业暴露发生为 19.0% ,较高于试验组 2.3% ( P < 0.05 )。 结论: 在职业防护中应用 PDCA 循环法,可以减少护士职业暴露发生,提升防护意识,确保职业安全,值得应用。

  • 标签: PDCA 循环法 护士 职业暴露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发症发生及护理缺陷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80例,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在实验组中使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中止血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别较大( P<0.05)。对照组的住院时间高于实验组,差别较大( P<0.05)。实验组中有 3例患者出现护理缺陷,对照组中有 9例患者出现护理缺陷,差别较大( P<0.05)。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别较大( P<0.05)。实验组中有 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对照组中有 1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差别较大( P<0.05)。结论: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使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护理缺陷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护理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并发症 护理缺陷
  • 简介:【摘 要】PDCA循环由计划、执行、检查、处理4个阶段组成,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本文以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为例,针对市四院科研项目申报低的问题,科研管理部门运用PDCA循环的方法,找出影响科研项目申报的相关因素,并从科研平台,专家指导,院外交流,激励制度等多方面提出有力措施,提高科研课题申报数量,从而提高科研课题申报,最终科研课题申报(由0.6%上升到3.3%)。本文认为PDCA循环理论在科研项目申报提升中切实可行,未来可运用于科研项目管理中,提升科研项目申报,从而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 标签: PDCA循环  科研课题申报管理 提升课题申报数量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目前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的现状,探讨能提高微生物标本送检准确性和有效性的方法。方法:以2018、2019年该院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微生物标本的质量进行监测,分析微生物标本采集、保存和运送过程的规范性和检验人员专业素养等干预措施对标本合格的影响。结果:在微生物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患者准备不充分、标本污染、采集数量不足、送检延误、送检数量不符合要求及暂时保存不当等,通过干预,送检微生物标本合格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微生物标本检验过程存在的诸多问题采取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同时能够降低医院感染漏报情况,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

  • 标签: 微生物标本 干预措施 送检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 高频 B超检查对乳腺疾病血流分级诊断符合方法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 201 7 年 12 月至 2019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乳腺疾病患者 78 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病理学检查确诊,其中恶性病变者 34 例,良性病变者 44 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高频 B 超检查,就其 对乳腺疾病血流分级诊断符合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中 44 例良性病变者,病灶区域血流分级主要在 0~ Ⅰ 级,占比达 97.73 %, 34 例恶性病变者,病灶区域血流分级主要在Ⅱ ~ Ⅲ 级,占比达 88.24 %,同时良性病变组患者 PSV 、 RI 等血流参数均显著小于恶性病变组( P < 0.05 ),良恶性病灶具有显著的差异,可作为良恶性鉴别的有力依据。结论:对乳腺疾病患者开展高频 B 超检查,通过病灶区域血流分级及血流参数评估,能够有效进行良恶性鉴别,诊断符合较高。

  • 标签: 乳腺疾病 高频 B超 血流分级 血流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