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自控镇痛泵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护理观察。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剖宫产60例产妇纳入研究,双盲法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哌替啶镇痛;观察组(30例)自控镇痛泵并配合护理干预,对比效果。结果 镇痛优良率(观察组96.67%),高于对照组80.00(P

  • 标签: 剖宫产 自控镇痛泵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纳布啡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我院选取剖宫产产妇60例入组,为产妇实施数字分配,分析组采用0.4mg/ml纳布啡复合罗哌卡因麻醉,对照组利用0.2mg/ml纳布啡复合罗哌卡因麻醉,对比两组各时段躁动发生率、手术镇痛效果。结果:分析组镇痛起效时间、首次泌乳时间相比对照组更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组首次排尿时间、术后通气时间相比对照组,统计学差异较小(P>0.05),分析组术后6h、术后24h、术后48h躁动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中采取0.4mg/ml纳布啡复合罗哌卡因麻醉镇痛、镇静效果理想,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剖宫产 镇痛 纳布啡 硬膜外自控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剂量纳布啡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共选取了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120例,这些患者接受随机分组后在进行自控静脉镇痛时分别选用低剂量(0.2mg/kg)纳布啡复合舒芬太尼、中剂量纳布啡(0.5mg/kg)复合舒芬太尼、高剂量纳布啡(0.8mg/kg)复合舒芬太尼和对照组单纯舒芬太尼镇痛,对比四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中剂量组各项指标均明显更好。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纳布啡 舒芬太尼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自控静脉镇痛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在足月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58例足月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的麻醉方式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试验组,前者给予的是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进行分娩麻醉,后者给予的是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进行分娩镇痛,分析分娩效果。结果: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几率低于对照组,分别是6.9%和13.7%,数据分析可知,试验组的优势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试验组给药后10min、给药后30min、给药后60min的镇痛评分分别是6.45±0.25、4.23±0.25、3.56±0.26,数据分析可知,试验组的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对足月分娩的产妇给予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方式,其优势明显,能确保产妇顺利分娩,值得借鉴和实施。

  • 标签: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硬膜外自控镇痛 足月分娩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在肿瘤静脉治疗患者中实行延伸护理的价值做分析。方法 试验时间为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肿瘤患者110例均经计算机表法均分,各55例。参照组行一般护理,研究组行延伸护理,检验心理状态、并发症和满意状态。结果 研究组各指标评分相比参照组较优(p<0.05)。结论 将延伸护理应用在肿瘤静脉治疗患者护理中,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利于患者转归。

  • 标签: 延伸护理 肿瘤 静脉治疗 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病人中的应用与护理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10例肿瘤患者,对其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的情况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结果:从肘正中静脉穿刺置管 例,成功 ,从肘贵要静脉穿刺置管 例,成功 例,从肘头静脉穿刺置管 例,成功 例。结论:PICC导管在临床上的应用可以有效减轻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其对于肿瘤危重患者的抢救提高了有效的帮助,可以更好的保护肿瘤患者的血管,同时护士的工作量大幅度减轻,其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外周导入 中心静脉置管 肿瘤病人 应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ICU接受镇静镇痛治疗患者中以镇静镇痛管理小组模式施护的价值。方法:试验对象选择于2021.01-2022.02期间,在我院ICU接受镇静镇痛治疗的90例患者,以随机盲选法均分为2组,在施治期间提供常规护理与镇静镇痛管理小组模式,统计组间施护价值。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以镇静镇痛管理小组模式施护,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的同时,还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适宜临床推广。

  • 标签: 镇静镇痛 ICU 管理小组 施护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娩镇痛联合体位护理对产妇镇痛效果及产程的影响。方法:收治60例我院产妇作为本次研究核心,依据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是对照组,一组是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分娩镇痛联合体位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以及产程。结果:实验组产程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分娩镇痛 体位护理 镇痛效果 产程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AVF)自我护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文取2019年4月到2020年4月收治的100例M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所有患者提供自制AVF自我护理量表,完成横断面调查。结果:MHD患者AVF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为(120.69±10.15)分,处于中上等水平。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文化情况、工作情况、终末期肾脏病主要病因、中心静脉置管史、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定期前往医疗机构监测AVF、有无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史、衰弱状态属于AVF自我护理能力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前MHD患者AVF自我护理能力良好,但是仍需要重点注意对患者个体因素、动静脉内瘘相关因素、机体功能状态进行识别,强化患者AVF自我护理能力。

  • 标签: 血液透析 人自体动静脉内瘘 自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危重症病人持续化中心静脉压监测的护理方法及护理结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8月我院接收的急诊危重症患者196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分组方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98例患者均未行持续化中心静脉压监测,观察组98例患者均采用持续化中心静脉压监测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急诊危重症 持续化中心静脉压监测 护理方法 护理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枸橼酸芬太尼与地佐辛在辅助镇痛泵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12月我院接受的62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的药物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研究组,前者给予的是枸橼酸芬太尼镇痛,后者给予的是地佐辛镇痛,对具体镇痛效果分析。结果:分析和对比两组具体镇痛效果,研究组的镇痛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是90.3%和74.2%,数据分析可知,研究组的优势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VAS评分、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分别是1.56±0.89分、10.25±0.14min、16.59±0.14min,数据分析可知,研究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手术患者采取枸橼酸芬太尼与地佐辛均可达到镇痛效果,其地佐辛的优势更为明显,值得临床实施和借鉴。

  • 标签: 枸橼酸芬太尼 地佐辛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行DSA取栓术治疗护理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该时段,我院中收入的58名脑梗死接受溶栓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一般资料由我院医务人员进行统计分析,对患者随机进行两组均分,单组样本量设置为29,命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选择早期康复护理进行配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进行记录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运动功能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其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溶栓治疗 脑梗塞 护理方案 改善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手术病人静脉血栓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1月-2021年4月收治的68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4)和研究组(n=34),常规组利用基础护理,研究组利用早期护理。对两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情况、D-二聚体含量、住院时间、护理满意率进行观察。结果 研究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94%、D-二聚体含量为(255.49±31.20)μg/L、住院时间为(17.20±3.05)d,研究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情况、D-二聚体含量、住院时间均要好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是97.06%,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情况要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病人护理工作,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有效预防静脉血栓发生,控制D-二聚体含量,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较高患者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老年下肢骨折 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护理干预实施于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进行实验,纳入该期间我院收治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实验样本,人数共计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两组,对采取不同干预后临床数据进行整理对比,分析差异。结果:研究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少于另一组,住院时间短于另一组,D-D水平优于另一组,护理满意度数据与另一组间显示较高优势,表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可减少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促进患者恢复,提升护理满意度,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手术病人 深静脉血栓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喜辽妥软膏、红外线照射联用对血液透析病人静脉内瘘功能维护价值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治疗的患者40名为对照组(喜辽妥软膏干预),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40名患者为观察组(喜辽妥软膏、红外线照射联用干预),观察内瘘功能。结果:观察组内瘘功能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喜辽妥软膏 红外线照射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功能维护价值
  • 简介:摘要:临床中对肿瘤患者常采用化疗治疗,长期的化疗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而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提高了患者治疗的安全性,且不会给患者带来疼痛,但留置期间,有一定的静脉炎发生率,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临床中需要加强护理。本文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致静脉炎的预防护理及治疗进行分析,以期减少相关影响。

  • 标签: 肿瘤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炎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镇痛分娩结合自由体位对分娩结局的临床作用与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产科2020年1月~2022年1月自愿接受镇痛分娩的70例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镇痛分娩+自由体位分娩)35例和对照组(镇痛分娩+传统体位分娩)35例,对比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室息率。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479.61±137.80)min、第二产程(37.10±12.07)min、第三产程(8.12±2.55)min,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5.71%vs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痛分娩结合自由体位能够加速产程进展,促进自然分娩,值得临床推广与借鉴。

  • 标签: 镇痛分娩 自由体位 分娩结局 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