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及研究腹部手术术后炎性肠梗阻的诊断、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16例腹部手术术后炎性的患者病情特点以及治疗方法,包括有早期诊断、胃肠减压、禁食水、肠外营养支持、激素治疗以及奥曲肽药物应用等。结果16例患者均保守治疗成功,无再次手术,平均住院天数为14天。结论术后炎性肠梗阻多发生于术后6-12天,早期诊断后,经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大多可以痊愈。

  • 标签: 炎性肠梗阻 术后合并症 保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儿童肝母细胞瘤的认识、评价应用化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01年9月至2005年9月郑州市儿童医院收治16例肝母细胞瘤患儿,其中2例放弃,将14例进行分期、化疗评估。男8例,女6例;中位年龄13月(范围2月-23月)就诊时有远处转移的1例。所有病例均经外科手术获得病理学明确诊断,并分成不同组别进行化疗。对患儿治疗前后、治疗中及停药随访中进行AFP及影像学跟踪评估。结果随访至2011年6月,Ⅰ期Ⅱ期共10例均存活(随访时间10-82月),Ⅲ期3例中2例存活,1例化疗中出现远处转移放弃治疗,Ⅳ期1例最终出现肝衰竭死亡。无治疗相关死亡发生。结论多学科联合的综合治疗模式及化疗方案能有效并安全地治疗儿童肝母细胞瘤。

  • 标签: 儿童 肝母细胞瘤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腕舟骨骨不连的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1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16例腕舟骨骨不连患者,采用桡背侧入路带桡骨茎突返支血管蒂桡骨瓣转移治疗腕舟骨骨不连8例,其中合并桡骨茎突切除手术4例;采用桡掌侧入路旋前方肌桡骨瓣转移4例,采用桡掌侧入路吻合血管游离髂骨瓣移植手术4例。结果本组1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随访6~40个月,愈合时间3~8个月,骨性愈合率87.5%,腕关节功能恢复,无腕关节不稳发生,其中2例手握力差,腕关节疼痛,疗效较差,优良率87.5%。结论根据每个患者舟骨骨不连的具体特点,骨坏死的部位、程度、骨折的稳定性以及有无驼背畸形、腕骨塌陷、有无创伤性关节炎、局部软组织创伤程度等,制定个性化手术治疗方案,各手术方法疗效可靠,临床效果较好。

  • 标签: 腕舟骨骨不连 骨瓣 转移 移植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在预防和治疗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手术术后24小时后开始应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5000IUqd×3天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未采取任何预防血栓措施,只在发病后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3例,对照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13例,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溶栓治疗7天均痊愈出院,对照组有1例手术取栓,4例治疗1周后仍有血栓存在,8例痊愈。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上有效,可以提高下肢静脉血栓的治愈率。

  • 标签: 下肢静脉血栓 低分子肝素钠 预防治疗 重度子痫前期 剖宫产
  • 简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A16,CVA16)与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tyre71,EV71)均为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的主要致病原,因HFMD在亚太地区的大流行而引起人们的关注.虽然EV71所致的HFMD通常症状更典型、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致死率均较高,但CVA16却是HFMD和疱疹性咽峡炎更主要的致病原,两者交替流行或共同流行时,其感染所致疾病在临床表现往往难以鉴别,这对病例处理及流行防控措施的及时性极为不利.尽管已有EV71或HFMD相关的研究中对CVA16也进行了相应流行病学等研究,但CVA16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机制和免疫机制等基础研究仍较为薄弱,且缺乏毒力较强的毒株和可靠的动物模型,对CVA16疫苗的研制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 标签: 柯萨奇病毒感染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分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保门诊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进行规范化管理的效果与体会。方法对我所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1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观察组)进行规范化的门诊管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母婴结局,并与正常20例孕产妇(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通过规范化管理,1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无1例发生重度子痫前期;产后子痫、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及胎儿发育不良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剖宫产、产后高血压发生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结论规范化的围保门诊管理,做到“四早”,能够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并发症和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孕期保健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008-2011年四年来发生于昆明巫家坝国际机场的死亡病例,从而探讨在机场急救这一特定环境中急救工作的有关问题。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1年四年中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结论就病例分析及对策提出必要的急救处置方法。

  • 标签: 机场急救 死亡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16排螺旋CT在早期中心型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08年6月到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病理证实的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使用16排螺旋CT作早期诊断,将可疑的11例患者作增强扫描,获得的结果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可见支气管管腔内肿块19例;支气管管壁增厚、管壁狭窄和闭塞可见8例;管壁外肿块可见3例。其中发生于右肺上叶9例,中叶5例,下叶4例,左肺上叶8例,下叶4例。增强后密度比平扫时增加15-20Hu,部分呈现为內缘不规则的环状强化。结论采用16排螺旋CT对早期中心型肺癌进行诊断准确率高且无创,简便易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并且能为早期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建议在基层医院进行推广。

  • 标签: 16排螺旋CT 早期中心型肺癌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措施。方法加强健康教育,实施心理护理。结果消除诱因及致病因素。结论发现诱因,降低发病率。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16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1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采用椎弓根内固定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术后患者的脊髓神经压迫症状明显减轻,并且无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患者术后的椎体压缩比、椎管狭窄率和Cobb角均明显优于手术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11.7402、14.6539、10.0974,均P<0.01);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内固定稳定,均没有发生切口感染、固定脱落、断钉或断杆等情况的发生,也未出现脊髓和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比较短、疗效确切、患者恢复快和几乎无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椎弓根 内固定 胸腰段 脊柱骨折 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9例肺栓塞患者行螺旋CT扫描诊断。结果肺动脉内示低密度充盈缺损,分布于肺动脉主干型5例,左肺动脉型2例,右肺动脉型6例,肺叶动脉型15例,段动脉型14例,亚段动脉型1例。按充盈缺损形态分为中央型7例,附壁型31例,闭塞型5例。三种后处理技术综合运用,可以明确肺栓塞诊断,其中MPR价值最高。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清楚的显示肺栓塞的解剖位置及形态,可作为诊断肺栓塞最主要的检查方法和确诊依据。

  • 标签: 肺栓塞 16层螺旋CT 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用祛腐生肌药治疗糖尿病坏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Wagner分级4级的糖尿病足病人共33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的消肿、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17例用纱布换药,凡士林外敷;观察组16例用祛腐生肌药膏外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87.5%,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7.1%,76.5%,两组差异明显。结论治疗糖尿病坏疽时用祛腐生肌药有利于腐肉脱落,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的愈合,能明显提高临床效果。

  • 标签: 糖尿病坏疽 祛腐生肌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断治疗方法,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6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16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分析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手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后均痊愈,治愈率100%;对照组病人8例,治愈5例,治愈率为62.5%,两组病人治疗效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对照组部分病人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均未出现复发,对照组复发率为25%,两组患者复发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临床上有一定特征。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法,手术切除是否侧地对该病的治愈和预后有重要影响。

  • 标签: 剖宫产 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壁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1例疑似冠心病患者CT血管成像。结果经CT血管成像,无狭窄者132例,轻度狭窄者80例,中度狭窄者64例,重度及趋于闭塞者45例。结论在控制心率情况下(<60次/分),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MSCT)能对冠状动脉狭窄的筛查与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螺旋CT 心脏冠状动脉成像 狭窄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颈癌HPV16/18感染及P53、PCNA的相关性,讨论宫颈癌HPV16/18感染及P53、PCNA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60例患有宫颈癌的患者,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PCNA蛋白表达情况,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宫颈癌HPV16/18阳性组中,P53与PCNA表达增强,呈正相关,阳性组与阴性组有明显差异(P<0.05);临床Ⅱ期的P53和PCNA指标要明显高于临床Ⅰ期,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HVP16/18是宫颈癌并发的主要原因,并促使P53、PCNA蛋白阳性率增高,在宫颈癌并发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宫颈癌 感染 pcNA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TEN抑癌基因与间质性肺病的关系;方法选择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医院呼吸内科间质性肺疾病患者51人及健康体检人群55人,应用病例-对照研究,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PTENⅣS4基因多态性。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TENⅣS4与间质性肺病发病的关系。结果1.、PTENⅣS4基因突变型(+/+)频率为11.6%、显著高于对照组(+/+)频率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例组对照组间PTENⅣS4野生型(-/-)、杂合型(-/+)、基因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PTENⅣS4突变型(+/+)为间质性肺病的保护因素(OR>1,P<0.05);4.PTENⅣS4野生型(-/-)、杂合型(-/+)与间质性肺炎的发病无关(P>0.05)结论PTENⅣS4基因突变型(+/+)可能降低间质性肺病的发病风险。

  • 标签: PTEN 间质性肺病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S1联合低剂量多西紫杉醇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2012年01月-2013年10月共20例进展期胃癌,行s160mg口服bidd1-14天,多西紫杉醇针40mg/m2静脉滴注d1治疗,21天重复。2周期评价疗效。结果全组都可评价疗效,中位os12.2月,PFS5个月,疾病控制率(CR+PR+SD)达40%。主要不良反应为1-2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及1级胃肠反应。结论S1联合低剂量多西紫杉醇治疗进展期胃癌有效、安全。可作为进展期胃癌的治疗选择。

  • 标签: s1 多西他赛 联合治疗 进展期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乙肝病毒前S1抗原性在临床检验当中的价值。方法瞅抽取2011年-2013年在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病人120例(实验组),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病人40例(对照组),实验组采用PCR方法对慢性乙肝病毒(HBV)DNA含量进行测定,对照常采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RLISA)对前S1抗原进行检测。结果HBVPreS1和慢性乙肝病毒DNA临床诊断敏感率以及符合率均非常高,实验组和对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S1抗原性可以反映慢性乙肝病毒复制情况非常特异以及敏感,并这种检测方法要比慢性乙肝病毒DNA检测方法更加方便,因此,在临床乙型肝炎检验当中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具体运用 临床检验 乙肝病毒 前S1抗原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