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讨了孕妇心电图中短PR间期的现象。方法根据某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入院待产的413例孕妇进行了心电图短PR间期发生率比对,将这413例待产的孕妇作为观察组,然后选取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非妊娠妇女346例作为对照组,这些患者均无心脏病史,而且没有不良嗜好。将对照组的孕妇按照孕期分为3组,然后对短PR间期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413例患者中,共有57例出现了短PR间期现象,发生率为13.8%。对照组的346例患者中,共有5例出现了短PR间期现象,发生率为1.45%,两组数据差异比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孕妇,早期妊娠组有103例,中期妊娠组有134例,晚期妊娠组患者有176例,其中出现短PR间期现象分别有4例、16例、37例,这三组数据也具有显著的差异,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中晚期妊娠者出现短PR间期现象比较明显,这主要是因为患者血容量增加了,而且需氧量也增大了,所以导致心电图出现了变化,会导致心律失常情况的出现,患者需要尽早入院诊断、治疗,这样才不会对心脏造成损害。

  • 标签: 孕妇心电图短PR间期妊娠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间期体重增长控制效果。方法对社区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期体重增长不达标的28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管理组和非管理组,管理半年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两组相比效果显著(p<0.01)。结论社区管理对控制血液透析患者间期体重增长效果明显。

  • 标签: 血透患者 社区管理 体重增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晚期女性短PR间期的发生率,并探讨其产生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1100例健康待产妇女作为观察组,以同期门诊健康体检的110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回顾分析心电图资料,分析两组短PR间期的发生率。结果晚期妊娠组心电图短PR间期168例(15.27%),健康非妊娠组心电图短PR间期者726例(2.3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女性短PR间期发生率较健康非妊娠女性明显增高。

  • 标签: 晚期 心电图 短PR 间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妊娠短P-R间期可能产生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光电9620P2型心电图机,常规描记12导联心电图并测量P-R间期。严格按诊断要求筛选短P-R间期窦性心律,P-R间期小于或等于0.11s,QRS波群正常,无预激波,不伴继发性ST-T改变,排除房室交界区心律、游走性心律、典型预激综合症、窦性心动过速等一切原因引起的P-R间期缩短病例。结果2000例孕妇,年龄20-38岁(平均29岁),短P-R间期145例,发生率7.3%。其中早期(孕期8~12周)妊娠718例,有短P-R间期者33例,发生率4.6%;中期(孕期13~27周)妊娠454例,有短P-R间期者34例,发生率7.5%;晚期(孕期28~41周)妊娠828例,有短P-R间期者78例,发生率9.4%。分娩后短P-R间期多自行恢复。结论孕妇心电图的短P-R间期发生率随妊娠进程有明显增多趋势,考虑与妊娠期间孕妇耗氧量增大,使机体缺氧,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有关。应属于良性电生理改变,无病理意义,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应注意观察病情,必要时可予吸氧治疗。

  • 标签: 妊娠 心电图 短P-R间期
  • 简介:摘要目的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也是当代心脏病学的两大流行病学之一。随着动态心电图等心电监护技术的普及,长R-R间期房颤情况愈加多见。发病时常导致患者心慌、心悸、晕厥、黑朦、心力衰竭,脏器供血不足,血栓形成及栓塞等,轻者影响生活质量,重者致死、致残。本文从长R-R间期房颤的病因、临床治疗以及护理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在以后的工作中防止此类患者发生意外伤害,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长R-R间期 房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与娠育龄期妇女常规心电图检查中出现短P-非妊R间期现象的原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0例妊娠妇女常规心电图检查,与50例非妊娠育龄妇女做对照。结果妊娠期妇女P-R间期缩短现象明显升高。结论妊娠期妇女常规心电图出现P-R间期缩短现象属于良性生理改变,无明显病理意义。

  • 标签: 心电图 妊娠 P-R间期缩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早、中、晚心电图短P-R间期发生机制。方法对1000例早期妊娠发现短P-R间期者(观察组)和1000例中、晚期孕妇(对照组)的P-R间期缩短与自主神经功能调有关。

  • 标签: 妊娠期妇女P-R间期缩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态心电图中长R-R间期进行分析,探讨常见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动态心电图中长R-R间期≥2.0ms者,统计导致长间期的病因和相关心电图改变。结果有相关心、脑血管病史者长R-R间期、逸搏、逸搏心率、停搏的发生率高于无心、脑血管病史者。结论长R-R间期的发生率与心、脑血管病有相对应关系,对临床药物使用、人工心脏起搏器安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长R-R间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其常见心电图上PR间期的变化。方法选择妊娠早中晚期及周围年龄阶段健康非妊娠妇女的常规12导联的心电图数据。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妊娠期PR间期在多个导联上发生缩短,以妊娠晚期明显。结论说明孕妇P—R间期缩短与需氧量增加,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有关,临床上不能视为异常。

  • 标签: 孕妇 短P&mdash R间期综合征
  • 简介:摘要心电图P-R间期由P波和P-R段组成,指的是心电图P波开始到QRS波开始之间的时间段,主要反映的是激动从窦房结传导至心房肌、房室结、希氏束、浦肯野纤维到达心室肌的传导情况。心电图P-R间期能够给临床提供各方面的信息,能够为鉴别生理或者器质性心脏病和电解质紊乱等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在简要介绍心电图P-R间期的基础上,总结了P-R间期在临床上的各个方面的反映。

  • 标签: 心电图 P-R间期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ER2、ER、PR蛋白在北流地区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HER2与ER、PR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北流地区乳腺癌手术标本均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采用SP两步法进行免疫组合染色。结果HER2蛋白与ER表达呈负相关,与PR表达也呈负相关。

  • 标签: 乳腺癌 ER PR HER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T方案和CEF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Ⅱ、Ⅲ期乳腺癌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94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接受两种方案新辅助化疗,完成4个周期后评价两组疗效,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新辅助化疗前后激素受体的表达。结果Ⅱ期乳腺癌T组的有效率为90.9%,CEF组的有效率为86.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乳腺癌T组的有效率为85.7%,CEF组的有效率为6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后ER和PR表达发生改变的分别为11例、20例,前后表达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方案和CEF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Ⅱ期乳腺癌疗效基本一致,但治疗Ⅲ期乳腺癌前者明显好于后者,且新辅助化疗后可以提高ER、PR的阳性率。

  • 标签: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T方案 CEF方案 ER PR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间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对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于透析间期发生心力衰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于8260例次血液透析间期中发生心力衰竭316例次(3.83%),主要危险因素依次是透析不充分(44.94%)、感染(40.51%)、高血压控制不良(37、97%)、贫血未纠正(27.85%)和水钠未控制(12.66%)。结论透析不充分、感染、高血压控制不良、贫血未纠正、水钠未控制等是透析间期发生心力衰竭的常见危险因素,以透析不充分为最主要原因。

  • 标签: 慢性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 心力衰竭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