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清华大学医学院免疫系、第二军医大免疫研究所、医学免疫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者在最新一期的TheJournalofImmunology上发表题为“HumanSCAMP5,aNovelSecretoryCarrierMembraneProtein,FacilitatesCalcium-TriggeredCytokineSecretionbyInteractionwithSNAREMachinery”

  • 标签: 免疫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 PROTEIN HUMAN 清华大学 医学院
  • 简介: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是指呈典型树突状或伪足状突起、膜表面高表达MHCⅡ类分子、能移行至次级淋巴器官和刺激初始型T细胞(naiveTcells)增殖活化,并具有一些相对特异性表面标志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professionalantigenpresentingcell,pAPC)^[1]。DC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抗原递呈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临床意义 免疫应答 专职抗原提呈细胞 MHCⅡ类分子 特异性表面标志
  • 简介: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immunethrombocytopenia,ITP)是儿童常见的良性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自发性免疫紊乱所致的独立性血小板减少(以血小板计数〈100×109/L为ITP的诊断阈值)。根据国际ITP工作组(InternationalWorkingGroup,IWG)最新指南,统一将ITP命名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以更准确表述其发病机制及出血症状[1]。尽管该国际指南已将本病相关问题进行规范,关于儿童ITP的特点,涉及药物治疗及观察、治疗相关出血症状与血小板减少及其住院与门诊诊治方式等问题,不同国家对儿童ITP的管理方式各异[2]。结合国际标准与中国特点,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组相关专家制定《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疗建议》(以下简称为《建议》)[3],作为规范儿童ITP诊治的国内指南。本文就《建议》所涉及内容进行进一步探讨和补充。

  • 标签: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原发性 儿童 诊疗 解读 出血症状
  • 简介:由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主办的《国际输血及血液杂志》,继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主办的《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07年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收录EG689—2007]以来,经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组织的多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及同行专家评估推荐,

  • 标签: 医学杂志 血液学 输血 国际 四川大学 科技论文
  • 简介:幼儿园课改最核心的是要让孩子全面发展,而不只是追求智力、知识方面的成长。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有些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在老师的传授下,识字、算术等成绩都很好:进入小学后,刚开始孩子学习确实很轻松,在班级里的各方面表现也是很突出的,但是慢慢地,他觉得学习却越来越吃力了。不少教师和家长曾因此心有所惑,以前那么聪明,怎么现在就不行了呢?——这就是拔苗助长的结果。

  • 标签: 自主学习 幼儿园 孩子 小学后
  • 简介:患者女性,39岁。因"产后12年,复发性流产2次",于2011-08-12入本院。病史采集:G3P1,平素月经规律,(5~7)d/(28~32)d,量中等,无痛经史。2002-09-12足月顺产1女婴,现体健。产后放置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device,IUD),2007年7月取出IUD后准备生育第2胎。2009年7月,

  • 标签: 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 复发性流产 血型不合 产后放置宫内节育器 RH 治疗
  • 简介:子痫前期(PE)是围生期母婴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终止妊娠是其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预测和诊断PE的生物标志物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过去10年对PE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生物标志物在PE预测、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总结了目前最新及最有可能用于临床预测和诊断PE的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如下。

  • 标签: 子痫前期 生物学标志物 预测
  • 简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是晚孕期危及母儿安全的严重疾病。目前,随着人工终止妊娠术、引产术、剖宫产术分娩等子宫手术增多,使妊娠妇女胎盘植入发生率随之上升。由于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故产前诊断较为困难。目前,预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母体血清指标包括肌酸激酶(CK)、甲胎蛋白(AFP)、妊娠相关蛋白(PAPP)-A、胎儿游离DNA(cffDNA)、胎盘游离mR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以及多项母体血清指标联合检测等。临床对于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产前诊断采取母体血清指标检测,具有创伤小、可重复等优势。笔者拟就产前母体血清指标预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 标签: 前置胎盘 胎盘 侵入性 母体血清学标志物 肌酸激酶 甲胎蛋白类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serumimmunoglobulin,Ig)M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联合测定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32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胎龄为37~41孕周)纳入败血症组。随机抽取同期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临床无感染征象足月新生儿29例纳入对照组(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试验患儿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头围和身长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采用BACTEC9050血培养仪,观察细菌生长结果和采用比浊法分别测定两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赁白M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结果败血症组治疗前,血清免疫球蛋白M和高敏C反应蛋自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0.56±0.11)g/L和(43.80±6.12)mg/Lvs.(0.26±0.13)g/L和(8.35±2.39)mg/L],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败血症组治疗后,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与治疗前比较[(0.69±0.13)g/L和(7.59±4.44)mg/Lvs.(0.56±0.11)g/L和(43.80±6.12)mg/L],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联合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M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免疫球蛋白M 高敏C反应蛋白 败血症 新生儿
  • 简介:目的探讨中孕期唐氏综合征(DS)血清筛查在高龄孕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产科产前诊断中心接受中孕期DS血清筛查的1571例高龄孕妇(预产年龄≥35岁),以及2012年1~12月于本院妇产科产前诊断中心接受中孕期DS血清筛查的10881例低龄孕妇(预产年龄〈35岁)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高龄组(n=1571)和低龄组(n=10881)。本研究纳入标准:妊娠期妇女,孕龄为14~20+6孕周,单胎妊娠,自愿接受中孕期DS血清筛查。排除标准:有染色体异常和先天性畸形家族史者,妊娠期内合并内外科疾病者,双胎或多胎妊娠者,以及糖尿病患者。采用血清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甲胎蛋白(AFP)和游离雌三醇(uE3)DS三联筛查法对两组孕妇进行DS筛查,设定DS血清高风险临界值为l/270。对DS血清筛查风险值≥l/270的DS血清筛查高风险孕妇,均建议行羊膜腔穿刺染色体检查,以确诊胎儿是否为DS;对未接受羊膜腔穿刺染色体检查的孕妇,采用电话随访方式随访其妊娠结局。分别计算两组孕妇DS血清筛查的假阳性率和筛查效率,并进行统计比较。两组受试对象的孕龄和体重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DS血清产前筛查前均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结果1高龄组1571例孕妇中,DS血清筛查高风险孕妇为121例,4例胎儿最终被确诊为DS;DS血清筛查低风险孕妇为1450例,未发现DS胎儿。低龄组10881例孕妇中,DS血清筛查高风险孕妇为759例,6例胎儿最终被确诊为DS;DS血清筛查低风险孕妇为10122例,1例胎儿最终被确诊为DS,为DS血清筛查假阴性病例。2高龄组孕妇DS血清筛查假阳性率为7.4%(117/1571),低

  • 标签: 唐氏综合征 血清学筛查 妊娠中期 筛查效率 假阳性率 孕妇 高龄
  • 简介:2011-12—2,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上,《201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正式发布。继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主办的《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07年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G689—2007]以来,经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组织的多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及同行专家评估推荐,

  • 标签: 国际会议中心 科技论文 统计源期刊 核心期刊 医学杂志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