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rhG-CSF)甘露含量测定方法,并进行验证。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rhG-CSF)中甘露含量。结果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rhG-CSF)中甘露含量与其相应的吸光度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30-70μg/ml,回收率为95%-105%,重复性RSD≤5%,中间精密度RSD≤5%,耐用性RSD≤5%。结论用比色法测定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rhG-CSF)中的甘露含量,简单快捷,回收率高,重现性好及专属性好,耐用性高,可用于测定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rhG-CSF)中的甘露含量。

  • 标签: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 甘露醇含量 比色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药物流产不全后流产中米索前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0月药物流产不全后流产患者70例随机分两组。缩宫素组采用缩宫素肌内注射治疗,米索前列组采用米索前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出血时间。结果米索前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缩宫素组,P<0.05;米索前列组出血时间短于缩宫素组,P<0.05。结论药物流产不全后流产中米索前列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完全流产,缩短阴道出血的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药物流产不全 流产 米索前列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抗肿瘤药紫杉的不良反应以及临床合理用药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48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抗肿瘤药紫杉进行治疗,对其不良反应以及临床合理用药进行研究。结果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紫杉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42例(87.5%)、神经毒性27例(56.3%)、消化道反应20例(41.7%)、过敏反应15例(31.3%)、肌肉关节痛14例(29.2%),骨髓抑制是最严重的不良反应类型。结论紫杉应用于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对给药时间进行控制,同时使用化疗前预防性药物,可有效降低紫杉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抗肿瘤药 紫杉醇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邻苯甲酸甲酯(dimethylphthalate,DMP)对果蝇生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将未交配雌雄果蝇随机配对分为4组,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DMP培养基喂饲来推测DMP对果蝇生殖能力的影响。结果,随着DMP浓度的升高,果蝇的子一代数目逐渐降低。结论DMP会对性成熟的果蝇的生殖能力产生一定的损害。

  • 标签: DMP 生殖力 果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习惯性流产应用烯丙雌联合利托君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习惯性流产患者3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之中的患者18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联合烯丙雌治疗,治疗组采用烯丙雌联合利托君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将其与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习惯性流产应用烯丙雌联合利托君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安全可行,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普及。

  • 标签: 利托君 烯丙雌醇 习惯性流产
  • 简介:目的本次临床实践研究,重点观察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终止周妊娠12-15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回顾分析的方法,选取了我院近两年(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孕12-15周终止妊娠妇女170例,包括对照组83例利凡诺引产的12-15周妊娠妇女,和观察组87例行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口服药物引产的12-15周妊娠妇女。分别观察记录两组孕妇引产效果。结果观察组引产效果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孕妇在引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预防和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药物联合用于终止妊娠12-15周,流产成功率高,胎盘残留率低,与羊膜腔内注入利凡诺引产方法相比,临床效果一样显著;同时,出血量少、操作简单,可最大限度减轻孕妇痛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终止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