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腕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顺行法或逆行法对2016年-2018年10例腕部完全和不完全离伤的病例进行腕再植术。结果再植腕10例均成活。结论彻底清创,重建丰富的血运,肌腱和神经一期精细正确地修复,早期积极地功能锻炼等是保证腕再植成功的主要因素。

  • 标签: 断腕 再植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实验来分析延迟脐以及快速其对于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21年1月份到2021年12月份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共计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不同的脐方法,将其60例新生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30例新生儿采用延迟脐,实验组30例新生儿采用快速脐。经过不同的短期方法后判断新生儿的脐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在脐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实验组新生儿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新生儿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新生儿来讲,传统的脐方法就是快速脐但是经过研究,发现应用延迟脐不仅不会影响新生儿黄疸的情况,而且还能够对新生儿的贫血有着较好的治疗。

  • 标签: 延迟断脐 快速断脐 新生儿黄疸
  • 简介:中国的医疗保障必须优先确保其公平和公正性,而绝非让“某一部分人”先保障起来,更不能置广大民众的基本医疗需求于不顾。我国公费医疗对社会公众人群划分“等级分明”,这有违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在当前的改革机遇期,政府应该拿出壮士腕的勇气和决心,打破利益顾忌,将利益均衡化和公平化,将改革成果与社会民众公平分享!

  • 标签: 公费医疗 断腕 基本医疗需求 医疗保障 公众人群 人人平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延迟脐时间对足月分娩新生儿预后结局的影响,选择最佳脐时间。方法:选取我院140例足月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4组:A组为常规脐组(n=40)在胎儿娩出后30s内脐,B组(n=38)在胎儿娩出60s脐,C组(n=30)在胎儿娩出90s脐,D组(n=32)在胎儿娩出120-180s脐或至脐带停止搏动。收集新生儿的资料,比较4组新生儿血红蛋白的水平、血细胞压积、Apgar 的评分、胆红素的水平以及达峰时间以及并发症贫血和黄疸发生等情况。结果:(1)与A相比,C组和D组在新生儿血红蛋白的水平均有差异(p<0.01);D组在新生儿血细胞的比容水平有差异(p<0.01);(2)与A相比,D组在新生儿胆红素的水平均有差异(p<0.01);(3)与A组相比,B、C、D组在新生儿出生1 min 和5 min Apgar 的评分上均无差异(p>0.05);(4)与A组相比,D组在新生儿贫血发生率有差异(p<0.01)。结论:延迟脐时间可增加新生儿血红蛋白的浓度,降低贫血发生率,提高其血细胞的比容和胆红素的峰值,对于新生儿预后的改善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晚断脐 新生儿 血红蛋白 胆红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自 1996-7 至今,回访人数 1 万人以上,发现新生儿出生结扎脐带要点 :1. 延迟最少一分钟 钳夹 结扎 脐带 ; 2 . 长脐 ; 止血钳 距 脐跟部 约 2cm 以上钳 夹,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如 脐带水肿 、 过粗 、 脆性大 等 ,应该稍留长一点,最后气门芯 距 脐跟部皮肤约 1. 5 -1. 8 cm 结扎) 最后一个结打在 距 皮肤最少 1.5cm 左右,不能少于 1.2cm ( 常规的结扎是用止血钳 距 脐带跟部 1-2cm 钳 夹,最后气门芯巨皮肤 约 0.5-0.8cm ); 3. 一次性扎紧,遇到水肿严重或者过粗的脐带,需要再次使用慕斯线加固一次,使其在一周左右脱落; 4. 对于脐部膨出的新生儿,使用无菌药棉直径约 3cm 棉球按压在脐窝后,再使用脐带包固定,约 15 天左右恢复正常。如此处理的新生儿 脐带残端脱落快,愈合好,且 在 其 长过程中不易生病,抵抗能力强,而且食欲好,身体发育良好。 应用改良的脐技术可以缩短水肿脐带的脐时间,降低脐带断裂率、脐失败率、脐带渗血发生率、脐炎发生率、脐带脱落时间,减轻助产士压力,提高助产技术,从而保障新生儿安全,预防感染, 良好发育,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水肿   脐带   气门芯   断脐   新生儿安全   改良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预后受到改良助产接生法和晚脐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产妇进行分析,所有的产妇都是阴道分娩,共有100例产妇参与到此次研究中,100例产妇被分成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的产妇采用传统的方法接生,在胎儿娩出后的10秒后将脐带结扎,观察组的产妇采用改良助产接生的方式,当胎头娩出后,护理人员用左手的拇指按住胎儿的鼻根,然后其余的四个手指放在胎儿的咽喉处,然后朝着胎儿的口腔方向挪动,将新生儿口、鼻和咽喉部位的羊水挤压出来,然后再娩出胎儿的肩部和身体部位。在胎儿娩出后,在90-120秒后进行脐带的结扎工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Apgar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助产接生法配合晚脐可以有效的预防新生儿贫血的症状,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助产接生法 晚断脐 新生儿评分 新生儿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恒牙冠折治疗中应用自体牙端复位再接治疗方式的效果。方法 纳入100例恒牙冠折儿童,研究开始、结束时间分别为2019年11月、2021年11月。以治疗方式将患儿分组,分组后例数一比一为参考组、治疗组,均50例。参考组基础性修复治疗,研究组行自体牙端复位再接治疗。对两组儿童随访1年,统计不同时期修复成功率,对两组儿童修复各方面美学指标进行评价,调查家属修复满意度并比较。结果 治疗组12个月时修复成功率均高于参考组,统计值

  • 标签: 恒牙冠折 儿童 自体牙断端复位再接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断指再植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于再植成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医院中手指离伤患者,时间年限2019.1-2020.1,抽取符合条件患者28例,分组模式:数字法,一组命名为研究组(例数:14)、一组命名为一般组(例数:14),研究组:护理干预、一般组:常规护理,干预效果反馈:断指再植成活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断指再植成活率为92.86%,比一般组成活率更高,P<0.05。结论:在手指离伤患者中应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断指再植成活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再植成活率 手指离断伤 影响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殊脐带夹和气门芯应用在新生儿脐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在我院出生的398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136例)、B组(120例)、C组(142例),A组新生儿给予单纯用气门芯脐,B组给予单纯用特殊脐带夹,C组给予特殊脐带夹+气门芯脐。对比观察脱脐时间、出血、感染机率等指标。结果A组1-5天脐带脱落时间的例数为13例(9.55%)、B组14例(11.66%),C组126例(88.73%),可见C组脐带脱落时间明显短于A、B组,对比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特殊脐带夹+气门芯给新生儿脐,可以明显的缩短新生儿的脱脐时间,减少出血几率、脐带感染率,操作方便,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特殊脐带夹 气门芯 快速脱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断指再植术对拇指近节完全离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1年6月于我院接受断指再植术拇指近节完全离患者34例,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手指功能优良率、握力及手指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治疗前优良率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切与近切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为研究时间段,在我院收治的60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n=30)和研究组(n=30)。其中针对常规组采用切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近切手术治疗。分析在不同手术方法下患者的手术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数据比较得知,经治疗后,研究组手术指标更佳,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甲状腺癌患者治疗期间选取近切手术,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有助于患者病情后期更好的恢复,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可借鉴。

  • 标签: 近全切手术 全切手术 甲状腺癌 手术指标 并发症发生的情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