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凝血与血小板检验在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在 2017 年 1 月 至 2020 年 1 月期间,选取入我院的 285名的患者,并且这些患者都因肝硬化病症体现入院。将对这 285名患者分别使用凝血与血小板检验诊断和常规的诊断。两种诊断方式间隔不要过长。然后将凝血与血小板检验诊断的数据记作观察组,将常规诊断的数据记作对照组。最后将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和诊断数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检测准确率和诊断速度要比对照组优秀。这 285名患者中最终被确诊的患者 280名,观察组中确诊肝硬化患者 276名,诊断准确率为 98.5%。对照组确诊肝硬化患者 258名,诊断准确率为 92.1%。这些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所得的数据对比不难得出,在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中,凝血与血小板检验诊断要比传统的诊断更加准确,所以凝血与血小板检验诊断在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中是非常有价值的。

  • 标签: 凝血酶原时间 血小板检验 肝硬化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凝血时间和血小板的检验价值。方法:对我院 2017年 6月 -2018年 6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 100例设作观察组,再将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 80例设作对照组,均接受凝血时间和血小板检验。结果:比较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凝血时间,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比较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容积比( PCT)、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结论:肝硬化检测凝血时间和血小板与健康人群有明显差异,可以准确确诊疾病,制定准确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检验价值,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肝硬化 凝血酶原时间 血小板 检验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凝血时间及血小板的检验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50例,将其作为实验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研究对象的凝血时间和血小板参数,对检测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凝血时间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大血小板压积、血小板计数方面,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检验肝硬化患者的凝血时间和血小板参数,能为肝硬化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肝硬化 凝血酶原时间 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血时间、血小板检验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接诊肝硬化患者(53例)及同期入院健康检查者(50例)行对比性临床研究,研究时间段为2019年8月~2021年11月,两组人员均接受凝血时间、血小板检验。比较两组凝血时间、血小板检验数值组间差异;分析不同肝功能分级间凝血时间、血小板检验数值差异性。结果:(1)肝硬化患者PT、MVP、PDW高于健康者,PLT、PCT低于健康者,差异显著,P<0.05。(2)肝功能C级患者PT、MVP、PDW高于肝功能A级、B级患者,且PLT、PCT低于肝功能A级、B级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凝血时间较健康者延长明显,血小板计数较健康者减少,且随患者肝功能减退进展,凝血时间延长、血小板计数减少均呈进展趋势发展。

  • 标签: 肝硬化 凝血酶原时间 血小板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准确诊断和评估其严重程度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分析凝血时间(PT)和血小板检验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疾病患者49例以及49例健康体检人员分别以观察组、对照组命名,在诊断中分别检测 PT、血小板检验,观察两组人员的检测结果,并分析其差异。结果:观察组 PT、MPV、PDW 所获数据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LT、PCT 则处于较低水平;出血人员的 PT、MPV、PDW 均高于未出血人员;PLT、PCT则低于未出血人员(P<0.05)。结论:凝血时间(PT)的延长提示肝脏功能损害,可以辅助诊断肝硬化并评估疾病的进展。血小板数量的减少与脾脏充血以及肝脏功能下降有关,对判断出血风险和肝脏功能状态具有重要价值。但是在进行准确的肝硬化诊断时,应结合多种临床和实验室指标进行综合考虑,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 标签: 凝血酶原时间 血小板检验 肝硬化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血时间与血小板检验方式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抽取2019年7月到2020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研究组,并以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分别对其凝血时间以及血小板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同时,按照肝硬化患者是否出血将其分为出血组(40例)和未出血组(43例),同样对上述指标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研究组肝硬化患者的PT、PDW、MPV检测值均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而PLT、PCT检测值则显著低于健康志愿者,同时有肝硬化出血组患者的PT、PDW、MPV检测值均显著高于未出血组患者,而PLT、PCT检测值则显著低于未出血组患者的情况,比较存在显著差异,上述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凝血时间及血小板相关指标的测定,可以对肝硬化患者的肝损伤程度进行有效评估。

  • 标签: 凝血酶原时间 血小板 肝硬化 诊断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异常凝血 (PIVKA-Ⅱ)和甲胎蛋白 (AFP)在肝细胞癌 (HCC)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分别用化学发光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及 HCC 组血清 PIVKA-Ⅱ、 AFP 水平,比较两者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 HCC 的灵敏度、特异度;比较各组间差异、 HCC 治疗前后两指标水平的变化及 HCC 不同病理分化程度组间差异;并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 (ROC 曲线 ) 分析两种标志物在 HCC 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单独检测灵敏度 PIVKA-Ⅱ(90.16% )高于 AFP(60.66%) ,特异度 AFP(94.59%) 高于 PIVKA-Ⅱ(82.88% );两者联合检测灵敏度为 91.80% ,特异度为 80.18% ,灵敏度高于 AFP 单独检测,特异度与 PIVKA-Ⅱ单独检测相比无明显差异;肿瘤直径在 3cm 及其以下的 HCC 患者单独检测两肿瘤指标灵敏度均明显下降 ,且 AFP ( 42.11% )低于 PIVKA-Ⅱ( 78.95%),两者联合检测灵敏度为 84.21%; HCC组 AFP、 PIVKA-Ⅱ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慢性肝炎组; HCC组治疗后 AFP、 PIVKA-Ⅱ水平低于治疗前; HCC患者肿瘤细胞高、中、低分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 PIVKA-Ⅱ和 AFP 检测诊断 HCC 的 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917(95%CI : 0.868-0.966) 、 0.858(95%CI : 0.797-0.919) ,二者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PIVKA- Ⅱ 和 AFP 在灵敏度和特异度方面各有优势,两者联合检测可优势互补,有助于 HCC 的早期诊断。血清 PIVKA- Ⅱ 和 AFP 水平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但需加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两者对 HCC 诊断和疗效监测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肝细胞癌 甲胎蛋白 异常凝血酶原 肿瘤标志物
  • 简介:【摘要】凝血物质是参与介入凝血级联生理反应过程最后一个阶段的丝氨酸蛋白酶物质,其在人体血栓病理组织形成过程、止血过程,以及其他凝血相关性生理反应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关键性作用。凝血物质与人体发生的炎症性疾病,以及炎症相关性疾病高度相关,且能广泛覆盖波及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运动系统等。文章将会围绕凝血与人类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应用,展开简要的综述分析。

  • 标签: 凝血酶 人类疾病 关系 研究进展 应用 综述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凝血治疗产后出血及晚期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05年1月~2011年4月收治分娩产妇162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1例晚期产后出血病例,因在家反复出血,入院后仍出血较多,估计出血量>1500ml,积极缩宫、补血、静滴止血药、宫腔注射凝血并配合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62例患者治疗均获成功,无宫腔积血,未发生继续出血,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3~5天,体温均<38.0℃,恶露无臭味,腹部及外阴切口均甲级愈合,无产褥感染发生,避免了切除子宫。结论纱条填塞方法、宫腔注射法操作简单易掌握,不受开腹手术或医院条件等限制,只要注意无菌操作,宫腔填塞纱布条时不留死腔,止血迅速,疗效确切,为抢救迎得了时间,为患者保留了子宫,更适合基层医院应用。

  • 标签: 凝血酶纱条 宫腔填塞 宫腔注射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凝血在前置胎盘剥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治疗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选择在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把运用凝血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分为实验组23例,把没有运用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共23例,试验组中手术采用肾上腺素稀释液喷洒出血面后,在患者出血的部位快速的敷上放置了凝血的明胶海棉,随后加上热盐水垫压迫止血;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宫腔填塞纱布条止血。手术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出血量、出血时间、术后病率和止血效果的检查,得出实验结果。结果运用凝血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的小组出血时间为(28.5±8.12)S,平均出血量为(76±9.65)ml,止血效果100.0%,术后病率为31.5%。未运用凝血治疗前置胎盘剥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小组,出血时间为(75.61±13.85)S,平均出血量为(165±39)ml,止血效果77.7%,术后病率28.5%。两组的出血时间、出血量、止血效果、术后病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胎盘剥离面大出血的手术中,凝血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和治愈效果,是值得临床使用的药物,可以进行推广。

  • 标签: 凝血酶 前置胎盘剥宫产术 产后出血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287-0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奥曲肽联合凝血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20例,根据对患者实施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奥曲肽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奥曲肽联合凝血治疗。结果经过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为(24.89±2.42)h、输血量为(194.47±19.36)ml、血红蛋白为(122.14±12.37)ml,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治疗时,接受奥曲肽联合凝血治疗,能帮助患者快速改善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奥曲肽 凝血酶 急性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胃镜下喷洒凝血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价值。方法将我收治的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个位30例,分别给予相对应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比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比组,组件存有较大差异,纳入统计学范畴有意义(P<.0.05)。讨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胃镜下喷洒凝血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止血效果,同时还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及运用。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止血 胃镜 凝血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凝血冻干粉应用耳鼻喉出血性疾病或者术后止血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近一年时间内接收的耳鼻喉出血性疾病或术后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凝血冻干粉治疗模式。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对于耳鼻喉出血性疾病以及术后止血患者来说,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应用凝血冻干粉,这样可以有效止血,加快凝血速度,提升患者的整体临床疗效,防范并发症。因此这种治疗模式在临床实践中可以得到广泛应用,以此体现出良好的止血效果。

  • 标签: 凝血酶冻干粉 耳鼻喉出血性疾病 术后止血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胃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凝血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胃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双盲法分入实验组与参照组当中,各40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凝血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腹痛、嗳气、腹胀、呕血/便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皮疹、头晕、恶心呕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比参照组短(P

  • 标签: 凝血酶 奥美拉唑 胃出血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