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手工法与仪器法对凝血时间测定的比较。方法选取正常体检者和我院门诊及住院的肝炎患者和口服华法林患者,枸橼酸钠抗凝血浆样品各20份样品进行凝血时间测定。结果PT精密度结果比较,采用仪器法与手工法重复对同一混合血浆测定,结果表明精密度比较,仪器法高于手工法。对三组不同方法测定的PT结果进行比较,健康体检者与肝炎患者采用仪器法与手工法无显著差异P>0.05。口服华法林组两种方法对比仪器法与手工法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仪器法以纤维蛋白转变瞬间出现的浊变为测定终点信号,不损伤纤维蛋白的形成,灵敏度较高,测定凝血时间使用仪器检测可以提高正确性和精确度。

  • 标签: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 手工法 仪器法测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诊断凝血时间及血小板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8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凝血时间及血小板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凝血时间及血小板参数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时间及血小板参数可有效诊断肝硬化,并可评估出血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肝硬化 凝血酶原时间 血小板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凝血时间及血小板的检验价值。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120例,将患者分为出血者(50例),无出血组(70例);同时,选取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他们血液中的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时间。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时间与对照组的相比较,存在差异,P<0.05;出血组与无出血组的上述两项对比,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的出血情况及肝功能损害程度,能够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时间的变化反映出来,在评估肝硬化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时,这两项指标可以作为评估指标。

  • 标签: 肝硬化 凝血酶原时间 血小板,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凝血时间和血小板检验在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2月—2018年6月本院接诊的肝硬化患者80例,按照是否出血分成两组,A组30例为出血者,B组50例为未出血者,另择同期接诊的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对3组都施以凝血时间和血小板检验,并对其检验结果作出比较。结果病例组的凝血时间和血小板参数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A组的凝血时间和血小板参数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积极对肝硬化患者的凝血时间和血小板进行检验,能够充分了解其肝功能损害与出血的情况,并有助于临床医师判断患者的疗效和预后。

  • 标签: 凝血酶原时间 检验价值 肝硬化 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人凝血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等指标改变。方法选择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98例,对9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男、女各49例)分成无慢性血管性并发症组(A组)、有慢性血管性并发症组(B组),同时设对照组。分别观测血中凝血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等指标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浆PT、APTT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有慢性血管性并发症者降低更为显著(P<0.01);FIB的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且有慢性血管性并发症者升高更为显著(P<0.01)。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存在血浆PT、APTT、FIB水平明显的异常,且以有慢性血管病变者更为显著。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纤维蛋白原(FIB)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凝血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以2016年1月-12月为时间区间,纳入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分别予以奥美拉唑、奥美拉唑联合凝血治疗,对比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长、平均输血量多,研究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平均输血量少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可缩短患者的止血、住院时间,减少输血率,提升治疗总有效率,推广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凝血酶 奥美拉唑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奥曲肽联合凝血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接治的5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00%,止血时间为(23.46±4.73)h,输血量为(241.35±54.63)ml,住院时间为(7.35±1.94)d,再出血率为4.00%,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凝血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奥曲肽 凝血酶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利用奥曲肽联合凝血进行诊断治疗,对患者获得的治疗结果展开研究。方法对我院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这一期间内收治的患者随机抽取出100例患者,把他们当成本次研究的研究目标,根据患者的例数将小组进行划分,划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由50例患者所构成。观察组通过奥曲肽联合凝血来进行诊治,对照组通过奥曲肽来进行诊治,两组患者的止血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病患止血的时间平均是(17.9±4.0)h,对照组病患止血的时间平均是(28.5±3.8)h,观察组病患止血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更短,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病患成止血成功概率是100.0%,再次发生出血的人有2人,概率为4.0%,对照组患者止血成功有39例,概率是78.0%,再次发生出血的人有9人,概率为18.0%,观察组患者成功止血的概率更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再一次出现出血情况的概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利用奥曲肽与凝血进行联合治疗,治疗效果十分明显,极大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奥曲肽 凝血酶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采用奥曲肽联合凝血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52例研究对象随机均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我院接受奥曲肽联合凝血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奥曲肽治疗。结果观察组在治疗12小时后止血概率和治疗3天后显效率分别为50%、92%;对照组治疗12小时后止血概率和治疗3天后显效率分别为19%、54%。结论奥曲肽联合凝血治疗有效降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患者门脉压力,更能起到凝血、止血作用。

  • 标签: 肝硬化 奥曲肽 凝血酶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奥曲肽联合凝血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50例;参照组采用奥曲肽治疗,实验组采用奥曲肽联合凝血治疗,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00%),其临床各项指标均优于参照组,比参照组治疗方法更具有优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曲肽联合凝血可有效缓解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此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奥曲肽 凝血酶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抗凝血杀鼠剂中度所致的继发性凝血功能障碍患儿临床特征,探讨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抗凝血杀鼠剂中毒致凝血功能障碍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患儿中65%无明确灭鼠药接触史,既往均无出血倾向。临床以鼻衄、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点、瘀斑等出血起病。凝血功能检查凝血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延长,凝血因子筛查均有Ⅱ、Ⅶ、Ⅸ、X因子水平降低。29例患儿外周血中均检测出溴鼠灵或溴敌隆。治疗上使用维生素K1、血浆、凝血复合物等治疗有效。结论不明原因儿童继发性凝血功能障碍需高度警惕抗凝血灭鼠药特别是溴鼠灵、溴敌隆中毒可能。治疗上早期使用维生素K,必要时输注血浆或凝血复合物。维生素K疗程约1~8月,应随访检测凝血指标,停药过早可能会有反复出血。

  • 标签: 抗凝血杀鼠剂 凝血功能障碍 维生素K1
  • 简介:摘要目的目前凝血检验已经广泛应用到血栓与出血性疾病的筛查与诊断,疗效观察及病人术前术中凝血监测等诸多方面,其结果准确性至关重要。通过对检验标本的规范化,减少凝血检测中的人为误差,提高检验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检验报告,减轻病患的医学风险。

  • 标签: 凝血检验 标本准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80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设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8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行凝血检验,分析其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时间(PT)及凝血时间(T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研究组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T、APTT、TT及FIB水平随着病情加重而升高,INR水平随着病情加重而降低,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凝血检验指标可有效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进行诊断,且能评估其病情的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凝血检验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疾病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来判断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对胃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胃癌患者40例为胃癌组,胃良性病变(胃炎、胃溃疡)患者32例为胃良性病变组,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48例为对照组。测定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水平,对三组受检者的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水平及其比值(PGR)进行总体比较及两两比较。结果胃蛋白酶原Ⅰ在胃癌组分泌最低,其次是胃良性病变组,对照组分泌最高;胃蛋白酶原Ⅱ在胃癌组分泌最高,其次是胃良性病变组,对照组分泌最低。PGR在胃癌患者明显降低。结论胃蛋白酶原水平的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胃癌的筛查指标,而且胃蛋白酶原水平的检测为无创性检查,患者易于接受,因此可以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中凝血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在诊治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肝硬化患者40例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凝血功能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肝硬化患者PT、APTT、TT均明显较对照组延长,观察组FI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患者经Child-Pugh分级中PT、APTT、TT时间随级别增加时间逐渐增加,C级患者PT、APTT、TT明显高于A、B级患者,B级患者PT、APTT、TT明显高A级患者;而FIB水平肝功能随的Child-Pugh分级增加而降低(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通过凝血指标对凝血功能和肝脏的损害程度做出反映,肝硬化出血倾向给予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肝硬化 凝血功能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病例分析,寻找合理有效的救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1月至2010年5月产科DIC的发生原因及诊治手段。结果发病诱因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及前置胎盘各6例,凝血功能障碍4例。22例患者中成活19例,死亡3例。结论如何早期预防产后出血是减少DIC发生的关键,多个学科合作是抢救DIC成功的保证,成份输血有较高的价值,子宫切除是救治DIC的有效措施。

  • 标签: 产科DIC 原因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抗凝血鼠药中毒导致的获得性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缺乏症的方法和成效。方法以14例服抗凝血鼠药中毒导致的获得性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手段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各组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和治疗时间。结果在以上观察指标上观察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获得性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成效。

  • 标签: 抗凝血 鼠药中毒 获得性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缺乏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应用凝血功能检测所取得的临床效果,希望能为脑出血的临床诊断以及预后评估提供帮助。方法将2014年11月15日—2017年11月21日期间进入我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盲选62例作为本次研究主体,按照患者入院检查结果以及正常指标对比进行分组,其中变化不明显的31例患者纳入第一组,变化明显的31例患者纳入第二组,对第一组和第二组患者关于凝血功能以及预后评估之间的关系展开详细分析。结果和第二组进行对比,第一组患者的良好率明显更高,组间存有差异(P<0.05)。第一组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明显低于第二组,组间存有差异(P<0.05)。而第一组、第二组患者的PT(凝血时间)、TT(凝血时间)、APTT(凝血活酶时间)以及FIB(纤维蛋白原)等指标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的预后判断通过凝血障碍检测,可有效的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价值,可推广。

  • 标签: 凝血障碍 脑出血 检测 应用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