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研究表明HOX基因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HOX基因与早期造血干细胞的功能有关,又参与了后期造血细胞的分化与系定向分化过程,其表达异常可导致白血病的发生。RNA干扰技术是双链RNA(double strand RNA,dsRNA)介导的序列特异性转录后引起同源靶基因表达沉默,从而阻断靶基因表达,是一种高效的基因阻断技术。利用RNAi技术,抑制HOX基因表达,可能成为白血病基因治疗的新途径,本文对RNA干扰HOX基因用于白血病基因治疗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HOX基因  RNA干扰  白血病基因治疗
  • 简介:摘要:p53基因是人们发现至今与人体相关性最高的基因,其位于17号染色体的短臂上,具有诱导细胞凋亡,防止细胞癌变的作用,同时又参与细胞的修复过程。p53基因若发生突变,则会失去抑瘤的能力,与此同时也会由抑癌基因转化为癌基因。本文就p53基因突变产物在宫颈癌发病中的意义进行如下综述,希望为临床的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 标签: p53基因 突变产物 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组织中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接诊的甲状腺肿瘤患者2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28例作为对照组,使用RT-PCR方法检测两组受检者甲状腺组织中的MBL及MASP-2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中MBLmRNA的表达水平为(0.1712±0.0118),观察组患者中MBLmRNA的表达水平为(0.5244±0.033),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MASP-2mRNA无表达,观察组患者中MASP-2mRNA的表达水平为(0.454±0.068)。结论NBL和MASP-2可能是对抗肿瘤的防御因子。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免疫相关基因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基于基因芯片技术探讨安罗替尼靶向治疗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 从细胞层面、实体肿瘤层面对安罗替尼治疗食管癌进行探索,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以解决安罗替尼影响TE-1细胞的转录组的变化及其在肿瘤异种移植模型中表现出抗癌活性。结果 在体内,安洛替尼降低了肿瘤大小、肿瘤重量以及肿瘤重量与体重的比率,与5-FU+DDP相比,体重减轻更少。在体外,以50%生长抑制浓度9.454μM的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TE-1细胞生长24小时,在早期和晚期诱导凋亡,在G2/M期阻滞TE-1细胞;增强P21、Bax和p-AKT的表达,同时降低细胞周期蛋白B1、CDK1和Bcl-2的表达。结论 安罗替尼可以在体内外抑制TE-1细胞的生长,诱导G2 / M期细胞凋亡并阻滞细胞周期,通过改变caspase-3,Bcl-2,Fos和ZNRF3的表达而降低其表达

  • 标签: 安罗替尼 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内脏脂肪素(Visfatin)-1535C/T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测序技术对103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和120例健康对照者内脏脂肪素-1535C/T基因位点内进行基因分型,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内脏脂肪素-1535C/T基因位点有三个基因型TT,TC,CC型,内脏脂肪素-1535C/T位点C等位基因频率在急性心肌梗塞组中为53.4%,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44.2%(X^2=5.57,P〈0.05),急性心肌梗塞组中CC基因型频率为36.8%,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21.6%(X^2=6.39,P〈0.05)。在急性心肌梗塞组中,CC基因型组血清内脏脂肪素的水平显著性高于CT及TT基因型组(P〈0.05,P〈0.025)。结论内脏脂肪素的-1535C/T的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急性心肌梗塞及血清内脏脂肪素的水平的遗传易感性有一定的关联。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内脏脂肪素 单核苷酸多态性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 PCDH10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组织中的表达特征, 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 参考指标。方法:收集 201 9 年 1 月 到 2019 年 12 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进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其中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 2 0例),另外 取子宫肌瘤患者和子宫脱垂患者切除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 2 0例作为对照组, 收集其 冰冻标本和石蜡包块。利用 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 PCR技术 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 组织中异位内膜和 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 PCDH10的表达特征。结果: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 PCDH10基因表达,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 组织中 PCDH10表达沉默。结论: PCDH10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 中低表达,具有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 的作用。

  • 标签: PCDH10 子宫内膜异位症 表达特征 临床意义
  • 简介:战伤伤病是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卫勤保障的基础研究,对于合理使用有限的卫勤力量,有效组织筹措卫生设备和药材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介绍国外美军战伤伤病、国际疾病编码和简明创伤评分等相关伤病编码研究成果,分析国内减员预计,战伤伤病和灾害伤病编码研究进展,针对战伤伤病研究现状,综合比较分析并提出伤病研究的关键技术和启示。

  • 标签: 卫勤保障 战伤伤病谱 编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织芯片在临床病理技术的相关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7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观察组采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患者肿瘤组织,了解其病理并针对了解到的病理情况进行相应针对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更高。结论组织芯片技术有利于临床观察了解肿瘤患者病理,从而提出针对性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组织芯片 临床病理技术 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糖尿病足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32例糖尿病足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吸入100%纯氧,压力为243kPa,持续25min,稳压后面罩吸入纯氧20min,共3次,每次间隔休息5min,每周6次,连续5周,共30次.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创面面积,并应用RT-PCR方法检测VEGF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明显降低[(4.9±3.4)mmol/L比(12.4±3.9)mmol/L、(5.8±1.7)%比(9.0±1.4)%、(1.3±0.4)g/L比(4.3±1.6)g/L],创面面积明显缩小[(29.5±23.2)cm2比(57.1±43.4)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血浆中VEGF基因随治疗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有2例患者分别于治疗第3、4周出现耳鸣,但很快消失,未影响治疗.结论高压氧治疗可以增加糖尿病足患者VEGF的表达水平,并促进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

  • 标签: 糖尿病足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高压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LC-MS/MS)已成为临床诊断试剂开发中的重要分析技术。本文介绍了LC-MS/MS在临床诊断试剂开发中的应用,重点讨论了质方法优化策略,包括离子源参数优化、质谱仪参数优化、样品前处理优化等方面。通过优化质方法,可以提高分析灵敏度、准确性和重现性,为临床诊断试剂开发提供更加可靠的分析结果。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临床诊断试剂 质谱方法优化 离子源参数。
  • 简介: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Ras相关域家族蛋白1A(RASSF1A)基因表达情况及其与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关系。方法选择45例卵巢EMS患者的异位内膜及相对应的在位内膜组织和20例非EMS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标本中RASSF1A基因表达情况,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正常内膜组织中RASSF1A表达率依次升高,分别为37.78%(17/45)、60.00%(27/45)、85.00%(1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36,P=0.001)。异位内膜、在位内膜组织中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为55.56%(25/45)、33.33%(15/45)、0,三组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70,P=0.000)。异位内膜组织中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率在增生期、分泌期分别为66.67%(14/21)、45.83%(11/24);在位内膜组织中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率在增生期、分泌期分别为38.10%(8/21)、29.17%(7/2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组织中,Ⅲ~Ⅳ期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率明显高于Ⅰ~Ⅱ期(χ2=5.940,P=0.015)。在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组织中,RASSF1A表达水平与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呈负相关(r=-0.594、-0.577,P〈0.01)。结论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导致的基因转录沉默与EM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评估在位内膜组织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可作为EMS的表观遗传学标志物,有助于EMS的早期诊断。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甲基化 免疫组织化学 Ras相关域家族蛋白1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槲皮苷对APPPS1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AchE,Aβ,MAP和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4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100只,雄性,同时选择相同月龄转基因阴性小鼠20只(雄性),购自实验动物科学中心。将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模型组、槲皮苷低剂量组、槲皮苷中剂量组、槲皮苷高剂量组、阳性药(多奈哌齐)对照组,转基因阴性小鼠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相关指标水平。结果:(1)槲皮苷组(低、中、高)入水逃避潜伏期、游泳速度及穿越平台次数均分别优于模型组(P均<0.05),且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接近(P均>0.05);(2)槲皮苷组(低、中、高)Aβ, AchE, MAP-2, BDNF均分别优于模型组(P均<0.05),且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接近(P均>0.05)。结论:槲皮苷能够有效改善APP/PS1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脑组织AchE, BDNF及MAP,降低Aβ相关,但需进一步进行研究。

  • 标签: 槲皮苷 APP/PS1转基因小鼠 学习记忆能力 AchE MAP BD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