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回顾医疗服务质量概念,提出患者视角医疗服务质量评价的重要意义;总结、分析了医疗服务质量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认为将服务管理领域的SERVQUAL量表应用到医疗服务行业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SERVQUAL量表对评价医院服务的功能性质量(非技术服务质量)有重要价值,但建议进行维度和条目的相应调整。

  • 标签: 公立医院 非技术性服务质量 SERVQUAL量表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张俊茹
  • 学科: 医药卫生 > 卫生事业管理
  • 创建时间:2024-03-04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 2023年第23期
  • 机构:放射技术在医学、工业和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当使用可能带来潜在的风险。因此,保证放射技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监管、培训、设备维护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是确保放射技术安全性和准确性的关键环节,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和提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技术在顽固粘连肠梗阻治疗中所发挥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1月~2017年12月诊治的顽固粘连肠梗阻患者62例进行治疗分析,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研究组采用腹腔镜技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半年后的复发率。结果研究组复发率为16.12%,显著低于对照组64.52%,P<0.05。结论在顽固粘连肠梗阻的治疗中应用腹腔镜技术能够显著降低复发率,手术安全可靠,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腹腔镜 顽固性 粘连性肠梗阻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顽固粘连肠梗阻患者采取腹腔镜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8年12月接收的28例顽固粘连肠梗阻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腹腔镜组,每组各为14例。常规组采取保守治疗,腹腔镜组采取腹腔镜技术治疗,对比常规组和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结果腹腔镜组的术后复发率2例(14.29%),常规组为9例(64.29%),腹腔镜组的术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卡方值=7.337,P值=0.000,腹腔镜组的术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常规组,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顽固粘连肠梗阻患者采取腹腔镜技术的治疗,能够降低了术后复发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预后质量。

  • 标签: 腹腔镜技术 顽固性 粘连性 肠梗阻 术后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问题解决对策。方法:使用问卷调查法和现场调查法对300名人员进行调查。总结所有调查资料并对医院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对相对应的问题解决方针进行讨论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发现标本类型错误率、标本采集量错误率、血培养污染率、标本容器错误率、室间质评项目不合格率、检验报告不合格率高,危急值通报率和及时率、内质控项目开展率和参加率低是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临床医学检验存在的问题包括工作流程不合理、工作错误较多、对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不重视和执行力度较低、检验科工作人员与其他科室交流不足、检验报告存疑解决不及时、检验科考核不合理和检验人员存在违规操作。结论:目前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存在问题较多,为了提高医院检验技术质量和治疗水平,医院应该对临医学检验存在的问题引起重视,重视和加强质量管理,规范诊疗行为。

  • 标签: 临床检验技术 质量管理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悬吊技术治疗痉挛型脑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痉挛型脑瘫痪患儿,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悬吊运动系统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患儿治疗前后MAS评分、GMFM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治疗后的M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GMFM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治疗后两组患儿的MAS评分、GMFM评分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悬吊技术治疗痉挛型脑瘫痪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髂腰肌痉挛,改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悬吊技术 康复训练 痉挛型脑性瘫痪
  • 简介:【摘要】目的:腹腔镜技术的应用,在顽固粘连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60例研究样本(均为顽固粘连肠梗阻患者),经分组,①对照组(传统手术),②研究组(腹腔镜技术)。结果:研究组顽固粘连肠梗阻患者,其术后恢复效果较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对于顽固粘连肠梗阻患者,实施腹腔镜技术,可加快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技术 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 并发症
  • 简介:文章介绍了BIM技术的相关概念和优点,详细阐述了该技术在综合医院交通组织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维过程中应用,实现综合医院交通组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 标签: BIM技术 综合性医院交通组织 全生命周期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阴道助产技术与剖宫产率的相关。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8月100例医院收治的待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助产方法,观察组则采取个性化助产模式。观察两组孕妇的分娩结局、产程以及产后出血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胎儿窘迫率、产程以及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个性化助产模式的应用,能够缩短产程,从而减少剖宫产、胎儿窘迫、产后出血量,确保母婴健康安全。

  • 标签: 阴道助产 剖宫产率 相关性
  • 简介:摘要:此次探究的目的则是对综合医院屏障技术方式安全管理方法进行解析,解析其实际运用效果。采用的方法则是某医院正式运用屏障技术在常规放射安全管理前提下开展细化,特别要重视流程的规划,分阶段的根据其特点加强安全特征,其中包含放射废物以及放射类紧急事件等情况的改善。2020年5月~2021年6月为实施后,2019年5月~2020年6月为实施前,实施前后随机抽取40例患者作为研究目标,对比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和管理效果。获得的结果则是实施后的放射类废物处理设施、个人护理等各个方面评分都要比实施前高(P

  • 标签: ∶屏障技术 综合性医院 放射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结石脓肾的临床疗效予以探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结石脓肾患者共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患者(40例)实施脓肾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60例)实施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方法后,对比其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的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为结石脓肾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腔内泌尿外科技术具体进行,获得了较高的临床治疗效率,安全可靠且并发症少。

  • 标签: 腔内泌尿外科技术 结石性脓肾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采取有效的配准方式,证实合理的配准方式对于CT、MR扫描的图像融合对胶质瘤靶区勾画的重要、可行及对放疗的应用的价值。方法抽取两组各10例临床上术后病理确诊为胶质瘤的患者,所有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均行CT增强扫描和MR增强扫描。第一组在体表不做标记点,并且MRI扫描时不采用和CT扫描时的头枕。第二组按研究的目的在体表做好标记并做到CT扫描和MR扫描的患者体位尽量保持一致(MRI扫描时选择和CT扫描时采用类似的头枕)。将扫描完的图像传输到放疗室中的TPS中,然后分别采用Manual和PointMatch法进行图像标配。配准完成后进行图像融合,直到到达满意的融合效果。然后由放疗科两位副主任职称的放疗医师及我院放射科一名副主任以上的医师对融合图像进行评估和勾画,分别在CT、MRI及融合好的图像上勾画临床靶区(ClinicaltargetVolume)CTV及周围正常危及器官(眼球、晶体、视神经、脑干、脊髓等)。在融合好的图像上勾画CTV并设为CTV-CT/MR,以此类推,定义为设为CTV-CT,CTV-MR。然后对比两组的CTV重合度(CTV-T)来评价CT和MRI图像融合的精度,即V-CTV-T的体积占CT图像上V-CTV-CT的百分比V-CTV-T=CTV-CT/MR/V-CTV-CT*100%(理想状态下为1)。并且计算二组在配准状态下的三维方向上的误差大小。结果1.第一组和第二组CTV重合度(融合的图像与CT对比)为0.8士0.26,0.91士0.11,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一组和第二组CTV重合(融合的图像与MRI对比)为0.92士0.15,1.02士0.08,两者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与单纯CT对比,MRI更接近与1,差异性小。2.利用PointMarch计算第一组X,Y,Z轴方向的平均误差为(0.65士0.17)mm,(1.2士0.11)mm;(2.2士0.20)mm,三维空间总的平均误差为(2.24士1.15)mm;第二组X,Y,Z轴方向的平均误差为(0.25士0.11)mm,(0.6士0.11)mm;(1.2士0.20)mm,三维空间总的平均误差为(1.26士0.35)mm。不加标记点的误差明显大于加标记点的,并且不加标记点的误差超过了误差范围。结论1.体位一致的CT和MRI扫描是两者图像融合的关键,体位一致的图像融合技术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2.MRI扫描的图像勾画靶区比CT勾画靶区的精度高。

  • 标签: CT/MR,标记点,融合,配准,胶质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适宜技术开展可行。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1.1~2018.1.1期间的xxx医疗机构的20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随机选取2016.1.1~2017.1.1期间的1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随机选取2017.1.1~2018.1.1期间的100例患者设为试验组。对照组中行常规医疗,试验组加行中医适宜技术,比较、分析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治疗费用、治疗时间和服务态度等医疗服务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患者满意度(99.00%)高于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9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的可行较高,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升患者满意度,可考虑在临床管理中合理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基层医疗机构 中医适宜技术 可行性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富血小板血浆(PRP技术)在治疗创伤骨髓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106例医院收治创伤骨髓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颗粒植骨术结合术后生理盐水湿敷创面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富血小板血浆与颗粒骨混合后注射于骨缺损区及创面深层部位并使用PRP凝胶覆盖植骨术后的创面。观察两组患者在骨缺损区骨质愈合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骨缺损区骨质愈合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RP技术在创伤骨髓炎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缩短缺损骨质、创面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富血小板血浆 创伤性骨髓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孤立肺结节患者中实施CT影像技术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疑似孤立肺结节患者50例,患者均需要接受CT影像技术诊断,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病理检查,后者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CT影像技术对疾病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结果:在孤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CT影像技术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率分别为96.43%(27/28)、90.91%(20/22)、94.00%(47/50)。结论:在孤立肺结节患者中实施CT影像技术诊断的应用价值比较高,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CT影像技术 孤立性肺结节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